广告 广告 广告

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京北休闲练竿竞技|特菜朗然练竿朝阳黑庄户融青练竿路亚烧烤露营酒店大鱼海塘混养休闲练竿领海渔具|海钓路亚售海鱼
古枫渔社连锁休闲钓场新瑞路亚烧烤小院顺义飞羊洗鼻器:防鼻炎龅牙飞冲垂钓-多种钓法怀柔近山园练竿烧烤露营
海淀龙泉垂钓-练竿钓虾金色时光垂钓园--通州
百里峡拒马河野钓美雅口腔-专业齿科易和渔具--钓箱配件仕挂
老渔翁冷水/温性鱼配送MORA 瑞典手摇冰钻双渔活鱼配送-顺义爱斯基摩得伟尼龙电冰钻小郭放鱼大物配送--顺义
查看: 485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读前人“用标之道”的想法和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0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P >&nbsp;&nbsp;&nbsp;&nbsp;拜读前人很多文章后受益非浅,近日偶然看到李歌文章后想通了以前的一些疑惑,同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拿来和大家讨论,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斧正。</P><P > </P><P >&nbsp;&nbsp;&nbsp;&nbsp;个人认为将决定调钓状态的浮标牵制力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将调整后真正露出水面标尾的部分剩余牵制力定义为动作幅度牵制力,将调目到水平面的目数所代表的作用于钩饵的牵制力定义为鱼口牵制力,因为这个牵制力才是真正作用到鱼口的有效力量。等于鱼吸食鱼饵要在标杆上产生动作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克服水平面以下的鱼口牵制力,而产生下顿动作的幅度则要取决于怎样克服动作幅度牵制力了。</P><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P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问题不少,可能比较晕,别着急,我们做个纯理论的实验。两支理论上一模一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目硬尾巴尔沙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号浮标,一只我们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一只我们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相同鱼口的情况下,哪个动作会大一些?讨论这个环境必须考虑一个因素,就是饵重。鱼儿吸食鱼饵需要克服的力量为鱼口牵制力(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池底支撑力(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鱼饵浮利(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饵重。这个数值可能有两种情况,就是正值(总上牵制力大于饵重),和负值(饵重大于总上牵制力),这就是我们说的离底和触底(或者卧底),什莫情况最灵敏呢,就是这个力量等于零,鱼口吸食力不用在这个层面发生任何损耗而直接作用到动作幅度牵制力,从而产生下顿动作。</P><P > </P><P >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在已经调整好调目的情况下有两种,涨目和降目(往两端移动浮标),从而达到鱼儿最舒服的吸食状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找口。涨目为了减小鱼口牵制力,一般为了解决类似鱼饵比重清造成的大离底,降目是为了增加鱼口牵制力从而抵消鱼饵的自重。</P><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 </FONT>至于顿口的大小就好理解了,鱼儿克服了就饵的鱼口牵制力之后的剩余力量还必须大于将水面剩余目数拉入水中需要的力量,动作的幅度除了这个剩余力的大小之外还和浮标的形状,标示杆的粗细都有关系。所以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目剩余目数拉动容易还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目剩余目数容易就不用多讨论了吧。</P><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P >总之,调钓的目的离不开鱼口,一切都是为了适应入口的状态,包括我们通常讲的“小口升目“,“口轻加铅“等等都是为了状态,还是状态。</P><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P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和批评!</P><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京钓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福彩</P><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06</FONT></P><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0 17:16:07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06-5-10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5-11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P 0pt? 0cm>偶然看到<STRONG>福彩</STRONG>钓友的题目,方才进来,缘分!</P>
<P 0pt? 0cm>“前人”之谓,实不敢当!晕车徒长几岁,兄弟相称,怕无不可?</P>
<P 0pt? 0cm>这两日工作忙,来不及细品<STRONG>福彩</STRONG>文髓,说不好处,见谅!</P>
<P 0pt? 0cm></P>
<P 0pt? 0cm>俺理解,“剩余浮力”该有两重内容,一是静态的“剩余载力”。该静态载力的衡量可拿水上剩余漂尾的高低(体积)作为参照,用于分析判断底钓钩饵的状态和进行常规实践。</P>
<P 0pt? 0cm>第二重内容较深层,是动态的“剩余浮力”,它与漂号大小,材质做工所导致的固有承载力(既浮力)大小,以及调钓高低等等因素相关!比如,同漂号同漂型的两支不同品牌的浮漂,调钓同一目数用于同种鱼情时,有经验的钓友们一定会有不同的使用感受,为什么呢?因为两支漂的“剩余浮力”不同……前一支漂的动作可能大而稳重,且正吃和命中率高;另一支漂的动作也许只轻点后往上回弹,抓不准口…由此可假设,前支漂的剩余浮力比后一支要小,同种鱼情同样调钓情况下,它较为合适……那后者是不是不行呢,当然也不是,它的浮力(剩余浮力)更大些,同样鱼情,只需把它的“剩余浮力”调小一点,稍加铅皮进行试验,相信也会找到最佳用点的。</P>
<P 0pt? 0cm>以上“最佳用点”看法,较复杂且不成熟,有心者自会感受到,它与线组,水深、季节、鱼情变化等等因素关联,与台钓当年所说的浮漂静态“归零点”近似,但还须结合钓组用发展眼光来看待才是,即鱼情水情和钓组是变化的,“最佳点”不该固定!</P>
<P 0pt? 0cm></P>
<P 0pt? 0cm>个人感觉,浮漂的上牵制力(即动态剩余浮力)在钓组中具有三项功能,一是浮漂本身的上下行运动趋势,二乃牵制线组的的能力,三为控制钩饵状态。三者即可分开探讨,也应一体看待,即三种功能最终都会影响“实际状态”或鱼口表现,经验累积后,通过观漂即能获得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正,以达中鱼目的。</P>
<P 0pt? 0cm></P>
<P 0pt? 0cm>“灵钝”,是人为硬性定义,少沾为妙;“剩余浮力”也不过是为了便于沟通、研究才编出来的表意词(工具)而已。适当用之而不为所困,方为明智!</P>
<P>剩余浮力牵连因素巨多且难量化,一一排队不是办法,我们或需把“鱼口”和“浮漂信号”之间画一条线,把复杂的问题归拢到简单层面来处理,也就是:琢磨原理,积累观漂经验,以图正确化解……</P>
<P>李歌——06年5月11日敬回</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1 12:27:02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居然得到原作者的评论,幸运!谢谢李歌老师。

<P>感谢晕车老师的评点,本人初学茅庐,只是刚刚学会动脑子,钓技很烂,只是遇事喜欢分析过程和结果,个人人为那才是“钓”的真正迷人之处。</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1 12:08:34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6-5-11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P>动脑子也是钓之过程,所求钓得明白,自有乐趣其中!</P>
<P>文有共鸣,十足荣幸,祝<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福彩</FONT></STRONG>兄弟钓得快乐!</P>
6#
发表于 2006-5-11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5-11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5-12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5-12 18:33:00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5-15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联系|手机APP|发帖技巧|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491号|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 京ICP备17073438号-3 微信:bjdiaoyu-com 邮箱:bjdiaoyuⓔ163.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万柳中路28号海联在线B1层 )

GMT+8, 2024-4-26 20:0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