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广告

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京北休闲练竿竞技|特菜朗然练竿朝阳黑庄户融青练竿路亚烧烤露营酒店大鱼海塘混养休闲练竿领海渔具|海钓路亚售海鱼
古枫渔社连锁休闲钓场新瑞路亚烧烤小院顺义飞羊洗鼻器:防鼻炎龅牙飞冲垂钓-多种钓法怀柔近山园练竿烧烤露营
海淀龙泉垂钓-练竿钓虾金色时光垂钓园--通州
百里峡拒马河野钓美雅口腔-专业齿科易和渔具--钓箱配件仕挂
老渔翁冷水/温性鱼配送MORA 瑞典手摇冰钻双渔活鱼配送-顺义爱斯基摩得伟尼龙电冰钻小郭放鱼大物配送--顺义
查看: 118537|回复: 1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首发==【论:水产诱食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8 18:4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本文首发于“北京钓鱼网”,网上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水产诱食剂】‖
                                                   ------鱼鹰子

    以前写这类文章总是一板一眼、严肃认真,所以难免会让人看着有犯困的感觉。这回我想换个
方法,以聊天的形式来介绍内容如何?不过丑话得先说在前头,聊天的话口无遮拦、很少斟酌,但
话糙理不糙,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人!如果遇到有让您感觉类似于抨击与批驳性的内容,就算看着
有些闹心但也不许急眼!(严禁酒后读贴,以免对号入座!)还有,如果您发现文章中存在有这样
或那样的错误与问题时,还请您多多包涵与指教!本人文化水平有限,专业知识匮乏,您就当我是
:班门弄斧、武庙耍刀;与李广赛箭、跟燕青摔交;帮王羲之写字、替唐伯虎画猫;撇开钟馗狂打
鬼、拉住刘庸猛哈腰;只找司马相如作赋、专为诸葛孔明出招;从姜子牙身边钓锦鲤、在孙二娘面
前卖肉包!呵呵!说好了,咱们现在就开始步入正题:
一、水产诱食剂的定义与特征:
①、定义:
    诱食剂是指能激发动物产生或提高食欲的物质单体或合成体。水产诱食剂,顾名思义就是指针
对水产养殖所研发的一类具有诱食作用的饲料添加剂。也有人把水产诱食剂称为促食剂,形容能够
促进鱼类及水产动物进食。其实促食剂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它把水产诱食剂所具备的引诱的特
性给忽略了!怎么能单说是促食呢?那家伙!那是相当的具有引诱力加促食力!(应该强调一点:
我们在这里所介绍的水产诱食剂主要是针对淡水养殖鱼类的。)
②、特征:
    水产诱食剂其主要特征有:
a、剂量小、作用大;
b、投资小、回报大;
c、品种多、范围广;
d、使用方便、兼容性强,等等。
二、水产诱食剂的价值与应用:
    水产诱食剂作用于水产养殖,是改善饲料质量、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推手。在认识水产诱食剂
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需要对水产养殖以及相关的知识做些了解,以便更加准确地读懂和理解到底
什么才是水产诱食剂!
①、常见的养殖鱼类及水产动物简介:
    在已知的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存在有液态水的星球。地球70 %多的表层被水(或冰)覆盖
着,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至今,已知和预知的海洋生物加起来约有200 万种之多。
    海洋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脊椎动物如各种鱼类等、无脊椎动物
如螺类和贝类等、爬行动物如龟类等、软体动物如乌贼和章鱼等、腔肠动物如海葵、海蜇和珊瑚虫
等、甲壳动物如虾、蟹等)、海洋植物(如海带、紫菜等)、浮游生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等等。
    鱼类是最原始、也是最低级的变温脊椎动物,大约有近两万种之多,生活在海水里的鱼类约占
三分之二,其余的则生活在淡水中。目前有很多鱼类已被人类列入了养殖范畴,如生活在海水中的
鲻、鲮、鲈、遮目鱼等,还有生活在淡水中的鲤科鱼类以及罗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等等。
    水产动物与海洋生物的感念并不等同,水产动物是指人类进行人工养殖的各种水生动物,包括
淡水中的虾、蟹和海水中的贻贝、牡蛎、蛏、蚶、鲍、扇贝、海参等等。
②、水产养殖饲料及所属分类简介:
    要想了解水产诱食剂,首先要了解营养与饲料学,因为饲料是水产诱食剂主要的服务对象,也
是从事水产养殖研究的必修课!当然,现在我所写的这篇文章,重点是要介绍水产诱食剂,所以我
们对营养与饲料也只能阐述的简单扼要、轻描淡写一些:
    饲料是人类饲养动物所使用食物的总称,如按原料及作用分类的话,主要有以下几种:
a、以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等为原料,用于加工制作饲料但又不属于饲料添加剂的饲用
物质,统称为饲料原料。
b、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为原料,用于饲料产品生产的饲用物质,统称为单一饲
料。
c、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为主,用载体或者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统
称为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包括复合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等等。
d、以蛋白质、矿物质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统称为浓缩饲料。
e、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统称为配合
饲料。
f、为补充动物的营养,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统称为精料补充
料。
g、为补充饲料营养成分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饲料级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
微量元素、酶制剂、非蛋白氮等,统称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h、为保证或者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统称为一般饲
料添加剂。
i、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合物质,统称为药物饲料添加剂。
③、水产养殖饲料中常见的营养物质简介:
    在常规的水产养殖饲料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大致如下:
a、常见的营养物质分类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硫氨基酸、赖氨酸等。
b、常见的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氨亮酸、亮氨酸、苯氨丙酸、色
氨酸等。
c、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泛酸钙、肌醇、维生素H 、维生素
B12 、维生素K 、维生素E 、胆碱、对氨基苯甲酸、叶酸、维生素C 等。
d、常见的无机元素有:镁、钙、钾、钠、氯、硫、铁、铜、钴、锌、锰、碘等。
④、水产诱食剂的价值:
    前面文馊馊的介绍了一大堆东西,别说您看着烦,我写着也感觉枯燥。但这些都是基础知识,
多看两眼、多学一点没有坏处。建筑盖的再好,如果基础没打结实将来也会倒塌!别学某些人那样
好高骛远、外强中干!肚子里没点正经玩意儿,只凭一张嘴能有什么作为?讲评书?说相声?你又
不是!在别人的品德没有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只凭一张嘴最终跟谁都混不到一起;在自己的视觉没
有什么障碍的情况下,只凭一张嘴结果走到哪儿都能撞上墙!难道这就是传说中你所拥有的嘴把式
吗?!如果说你真是见多识广、满腹经纶的话,那为什么掏大粪的一看见你这肚子他就着急?!
    好了,不说那些烦人的事了,我们接着往下聊吧:
    根据前面的简介,我们了解到饲料是一个庞大的族系,而水产诱食剂则属于一般饲料添加剂中
的一个分支。那么,水产诱食剂在饲料中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鱼类及水产动物在自然水域中生存,饥饱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而水产养殖则为所养殖的
鱼类及水产动物提供了食品供给制。在能满足解决饥饱问题的条件下,鱼类及水产动物便会逐渐养
成挑食和偏食的习惯,因而供给饲料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收益。饲料是水产养殖中的必
需品,鱼类及水产动物凭借自身的本能与感官对饲料的优劣有着一种独特的解读方式,表面上看,
这种解读方式类似于人类对馒头与窝头的感性认识及区别能力,但事实上,鱼类在接触或品尝食物
时具有一种区别淀粉与蛋白质的特殊能力(其原因在后面的内容中会有介绍),而人类则如果不借
助相关的仪器就无法区别食物中淀粉与蛋白质的比重及含量。因此,如何在成本可控范围内,使饲
料能够获得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青睐,已成为饲料行业率先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人类自古就有驯养动物的记载,池塘养鱼最早出现在三千五百年前的中石器时代。现在的水产
养殖有很多方式,而以粗养、普通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较为常见,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
a、粗养:是指在天然水域中投放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苗种,完全依赖天然饵料将其养成。如湖泊、
水库养鱼和浅海、礁岛养贝等等;
b、普通精养:是指在范围可控的水体中投放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苗种,采用投饵喂养和施肥、增氧
等辅助手段将其养成。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等;
c、高密度精养:是指在较小的范围可控的水体中,投放高密度的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苗种,采用投
饵喂养和流水、控温、增氧等手段将其养成。高密度精养的形式与普通精养的区别不大。
    水产养殖饲料主要用于普通精养和高密度精养,其养殖收益的好坏与所投放饲料的好坏有着直
接的关系,那么饲料的好坏又是以什么来作为评判标准的呢?有人(大部分是水产养殖户)认为:
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越高其应用效果相对就应该越好。其实,这种以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来作为饲料好
坏的评判标准是很片面的,因为饲料的营养指标除了蛋白质以外,还包括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
物和微量矿物质元素等等,只有科学的配伍才会将饲料的营养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但是,饲料的营养配置再科学,也不能忽略其适口性!因为提高营养价值的前提是首先要提高
饲料的利用率!而水产诱食剂的出现,正好可以起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这也就是水产诱食剂
的价值所在!
⑤、水产诱食剂的应用:
    提起水产诱食剂的应用,很多人都沉湎于介绍各种各样的试验范例,从而列举出应用的效果。
而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倒觉得那些都是过程而非结果!只有当那些试验范例得以普及,这才是结
果!其介绍或列举才有意义!否则,你介绍的再好,给人的感觉也不过是一些空话、假话和大话!
    自从饲料的利用率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始,就陆续有人研发和推出五花八门的水产诱食剂,但自
始至终,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也未能得到真正的普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a、把在试验环境中具有诱食作用的物质拿到养殖环境中去应用,肯定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其
中包括地理差异、水质差异和环境差异等等。因此,对于水产诱食剂来说,应用的广谱性是该产品
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必然会导致该产品在应用上的失败!
b、有些具有诱食作用的物质其自身存在着两极性或不稳定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掌控,而且
用不好还会起反作用!既然已经发现存在这些问题了,那你这产品就别往市场上推呀,可有些商家
不这么想,他们不但推,反而还变本加利的大肆炒作!谁管您用完了效果怎么样?能卖出去就是胜
利!在现实中,像类似的产品和其他一些不成熟的产品此起彼伏、招摇过市,虽然销量不一定有多
大,但危害可是真不小!这从心理上严重地打击了饲料生产厂家及水产养殖户对使用水产诱食剂的
勇气和欲望!
c、水产诱食剂作为商品经由饲料加工及营销等至少两道以上的环节后,才能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
去。那么,在对其商品没有得到勿容置疑的认可时,饲料加工及营销都可能因其风险而拒绝承载。
有的饲料加工厂甚至更干脆,凡是水产诱食剂甭管好的坏的,统统拒之门外!这就等于是在本行业
的发展道路上,自己给自己垒了一堵墙!
d、水产诱食剂的普及最终是要由水产养殖户来完成的,而水产养殖户就连平时在养殖过程中更换
饲料都非常小心谨慎,他们是绝对不可能拿自己一年的投入、辛劳和收成做赌注,来参与水产诱食
剂的普及这场赌局的,否则的话,那他们一定是假酒喝多了!换成是您您也不会冒这个险!所以,
只要水产养殖户们不买帐,别说是水产诱食剂,您研发出“神马”都是“浮云”!
e、从政府到科研单位、从饲料加工及营销到水产养殖户,很难形成一个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就连
最起码的共识上都很难达成一致,在对水产诱食剂的研发及应用上更是各行其是,这也是导致水产
诱食剂难以得到普及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归根结底,使用效果不突出、性能不稳定和使用量不易掌握,是水产诱食剂在应用中普遍存在
的三大硬伤!而缺乏政策支持、科研能力不足和其他环节不配合,又是水产诱食剂难以得到推广和
普及的三大软肋!所以,每当提到水产诱食剂的应用及相关话题时,我总觉得这是一件让人感到既
沮丧又尴尬的事情!
三、水产诱食剂的发展与现状:
    关于水产诱食剂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这个话题一出,便涌现出一大批貌似学者和专家的人物趋
之若骛、夸夸其谈。不管是国内的、国外的,还是从某年代到某年代的,只要能跟水产诱食剂沾上
点边,就都如数家珍般的表述一番!发展嘛,总得有历程,少了数据资料那哪儿行啊?不仅如此,
当谈到有关水产诱食剂的前景展望时,个个显得欢欣鼓舞、神采飞扬!相反,对于水产诱食剂的普
及等问题却噤若寒蝉、视而不见!
    您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了文人手中的这杆笔!它可以把一个相形见绌、黯然失色的现状粉饰
的色彩斑斓、绚丽夺目!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①、水产诱食剂的发展:
    其实,水产诱食剂在我国压根就谈不上有什么发展,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而且其现
状真的是触目惊心、糟糕透顶!如果国家不给力、各界精英不介入,就算再过几十年恐怕还是目前
这个样子!关于这一点,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在制约着水产诱食剂的发展,诸如:
a、意识制约:国外很多企业在对其产品的研发、生产、换代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控
制预案。当某产品在市场上火爆流通的时候,其产品的下一代升级版已经装满了仓库,但并不一定
就意味着要急于推出。而我们呢?一种产品可以延续使用近半个世纪(如甜菜碱等)!这说明我们
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导致产品的更新换代停滞不前;相反,在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产业,新产品
一出来马上就自我惩罚性的扼杀原产品!抛售、降价、处理等等自残手段的使用已形成了习惯!这
还用的着竞争吗?自己就把自己给打死了!这是个意识问题!
    国外很多企业在与同行进行产品的竞争研发中,始终遵循的一个宗旨就是两个字:超越!而在
我们国内,不管什么产品,只要你今天出个质量好的,明天马上就会有人出个质量次的!我们是在
往相反的方向超越,最擅长的就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很少有人会主张去自主研发什么新东西,
抄袭、模仿占据着主流意识。因此,中国的“山寨”行为在世界上也是出了名的!
    本人并非崇洋媚外,自始至终我一直都认为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太阳还要圆!只可惜我们经常
见到的却总是那乌云闭日、迷雾漫天!假如哪天有报道说国外某水产养殖基地喜获丰收、某种水产
诱食剂效果惊人时,再回头对比国内,你会发现我们在技术上已经又落后了人家若干年!这就是说
在若干年之前,人家就已经默默无闻的开始搞这方面的研发了。而我们中国人却始终自豪的怀抱着
四大古董,在那儿坐吃山空呢!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水产行业会出现,而是在我们国家科技界的各
个领域里都有可能发生!
    技术落后怎么办?派人出去“山寨”呀!像跟屁虫一样满处乱跑!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踏踏实
实搞一些自主研发呢?这也是个意识问题!自主研发多麻烦?时间可是宝贵的呦!“山寨”是走捷
径嘛,“山寨”完了再改进一下不就也成为自主研发了吗?!这些言论怎么听都是歪理斜说,但这
种表态至少还算是积极的。您要问什么是消极的?也能用两个字来回答您:造假!您要想再问为什
么要造假的话,我可以很自信的替某些人回答您:因为我们不会造真的!呵呵!别弄混了,“山寨
”不过是仿制,而“造假”可是伪冒哦!
    在意识形态中,偷奸取巧、仿真造假等一些丑陋的思维都是直接导致我们在发展中落后的罪魁
祸首!
b、市场制约:在中国的市场上有一种怪现象,什么产品火爆什么产品的假货就多!如果您真研发
出一种有效的水产诱食剂来,那么不出三天,假货就会铺天盖地!从水产养殖行业来看,如果说有
假货横行,那起码还可以证明尚有真品存在。而现在市场上连水产诱食剂的假货都少的可怜,其冷
清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因为水产诱食剂在应用环节上存在着难以普及等各种各样的严重问题,所以其相关产品
跟市场已经接近到快要脱节的状态。即使这些相关产品再回到市场,也将需要通过一个长时间的认
知过程。
c、技术制约:对于水产诱食剂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微量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化学、生态
化学、食物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科边缘领域。同样是因为水产诱食剂的普及等问题,直接削减了
科技对水产诱食剂研发的力量投入。从立项、投资、研发,到产品出来,结果却不一定有人用,谁
干?!因此,但凡有点本事的人基本上都会选择跳槽,剩下的恐怕也只有更夫了。况且,真正能作
为职业来从事水产诱食剂研发的专家本来就少之又少,现在恐怕更是寥寥无几了!基于这种现状,
水产诱食剂又怎么能够得到发展呢?您别以为看到某些文章中大肆报道某些人做了某些试验得到某
些结果,就觉得水产诱食剂行业人才济济、硕果累累,错了!那无非也就是一些试验报告,真正能
普及和应用到水产养殖中去的科研成果,至今仍是牛黄狗宝、凤毛麟角!
    一些大型的饲料企业经过多年的打拼,其产品在营销上都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没有水产
诱食剂无关大局,所以在对水产诱食剂的研发上积极性并不高。而一些较小的饲料企业倒是都想以
科技争得一些生存和发展的先机,无奈的是自身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以科技求发展、以质量求
生存”这句话对大型企业来说是口号;对中型企业来说是标尺;而对小型企业来说则是奢望!对于
水产诱食剂的研发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职业,但毕竟也是有些学问在其中的。所以,您别看好汉子
不乐意去做,那懒汉子想做还做不了呢!真坑爹!
d、行业制约: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农、林、牧、副、渔。渔被排到了最后,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优惠条件论到让您享受?所以,对搞
水产诱食剂来说是起步难,运转更难。死活谁管您?!如果换一个环保项目试试验看,甭管成败与
否,首先会得到国家的关注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关牵扯到政治上的话题咱就不多说了,面对
水产诱食剂发展迟缓、停滞不前的现状,反正您不能说与政策毫无关联!
②、水产诱食剂的现状:   
    在目前国内的很多大学中,凡设有水产及养殖科目的,除了讲一些与鱼类及水产动物相关的基
础知识外,大多都以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学为教学范本,但其中却很少涉及到水产诱食剂
,其教材也是老的都掉了牙!再怎么修改也没法拿出来装嫩卖萌!很多学水产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以
后,竟然只配去某些饲料企业搞产品推销?!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至于水产诱食剂的现状,也可以从与水产养殖及饲料相关的文献、杂志和书籍等所介绍的内容
中略见一斑。   
    我曾浏览并查阅过很多类似的文献、杂志和书籍,发现从中根本找不到一篇真正从学术角度出
发、对水产诱食剂有成体系的研究理论及相关内容。有价值的东西也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有很多文
章都类似于客观报道,东拉西扯、无头无绪。凡涉及到使用水产诱食剂的内容时,无非是介绍一些
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产品,如:氨基酸、甜菜碱、氧化三甲氨和二甲基-β-丙酸噻亭等等。
    二甲基-β-丙酸噻亭自上世纪末就已经被用于水产行业试验,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可最
近这几年在国内又被炒的沸沸扬扬,其中自然少不了有商家运作的成分。但奇怪的是,有很多人在
写有关水产方面的文章时,也跟风吹捧的不亦乐乎!文章里总要把这些东西叙述一番,好象不叙述
就彰显不出自己有学问。人家商家炒作关你什么事?这“船”上难道也有你的“货”不成?!
    还有,很多文章的开头千篇一律,都是“近年来......”,我说你来点新鲜的行不?!再往下
看就是“据报道......”!介绍的全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人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用了某些东
西做了某些试验,然后就是某些鱼类在摄食上有了某些变化等等,不夸张的说,这样的信息他可以
搜集、罗列十几条甚至几十条!而且类似相同的内容又会出现在很多的文章里,翻来覆去、不厌其
烦!我就纳了闷了,同样是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生活了这么多年,你难道就没有一点是属于自己的
心得?这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把一个濒临灭绝的行业夸张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把一些事不关己的试验描绘的有声有色、
有理有据,这有用吗?是不是别人吃饱了连你也不饿?你有写这类文章的时间和工夫怎么不去自己
搞点研发?!
    现在就有这么一种人:胸无点墨总忘不了附庸风雅,不学无术却老想着出名挂号!弄几根羽毛
往身上一插就标榜自己是个鸟人,整天吆三喝四的也不知道天高地厚!有什么东西是你可以拿得出
手的?如果没有,那你叫的再好--充其量也就是个“聊哥”!或许当初可以蒙蔽一些人,可时间久
了早晚会有露馅的时候。你想啊,拿着渔网做内裤--它怎么会不漏洞百出?!给点机会就自吹自擂
、瞎掰扯谎,遇到吹捧就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还总以为自己一上秤就找不到合适的砣,其实就你
那半斤八两旁人早就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之所以还给你留着面子那也只是不想过多的浪费狗血而已
(懒得喷你)!你还觉得自己怪不错的吧?就你这所作所为,难道没察觉出是自欺欺人、还捎带着
恬不知耻?也不去理会旁人对你的嗤之以鼻、还外加些不屑一顾?要知道人没脸那绝对是大于等于
树没皮,尤其到了压根就不想要脸的时候,那可真是的没得救了!
    不是我喜欢批评别人,是有些人实在是欠挨批评!再加上我这人本来就心直口快、嫉恶如仇,
遇到看不惯的也从来都不买帐,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甭跟我说你爸是李刚,爱谁谁!
    不过有的时候实话实说也不好,会得罪人的。没准我这篇文章就会成为某些人的出气筒,不信
您等着瞧吧,凡是拿砖头来拍我的保准写文章的开头是“近年来......”,呵呵!伤不起!
    就算某些文章对水产诱食剂的反映不太客观,但好歹还有人给写写。而在对水产诱食剂的研发
上,多少年来一直就没有什么新的成就和进展,那些老的产品至今依然是一成不变,“星星还是那
颗星星......”!在现实中,水产诱食剂似乎正在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
    如果看不清这山穷水尽的现状,自然说的出那柳暗花明的前景,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
高歌猛进、勇往直前的文章争先出笼了!
    就目前这种现状,让您说这水产诱食剂能有什么发展?!我倒真是希望这样的现状能有所改变
,所以我才尽力的想把这篇文章写好,以便让人们能够看到一些有关水产诱食剂的系统性的内容!
(还得赶紧写,村头的厕所又没纸了!)
四、水产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机理:
    上面发了半天牢骚,下面该说点有用的东西了,否则即使不被砖拍,也会遭到恶搞,您没有发
现吗?前段时间“杜莆”可是一直都很忙哦!
    其实大家在看文章时都会有一种猎奇的心态,总希望能看到一些“暴料”,以满足自己的某些
私欲。如果看了半天文章仍找不到有“料”可“暴”的内容时,不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所以,
痛骂“标题党”并以此泄愤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我是既不想被砖拍又不想被恶搞,还不想被人骂,
怎么办?那也就只好尽可能地多“暴料”呗!好了,下面咱就给水产诱食剂中的诸多存疑来个大“
暴料”!(您瞧准了--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①、信息素类:
    信息素,英语:Pheromone ,音译为:费洛蒙。信息素(费洛蒙)是所有可以用来交换讯息的
化学物质的概括性总称。费洛蒙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hero (我携带)与:hormon(刺激),合起
来的意思是“我携带刺激物”(这里介绍费洛蒙一词的起源本非出于卖弄,在后面的内容里用的着
它)。费洛蒙也可以叫做外激素,是指由一个动物个体将具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分泌到体外,使同
种动物在不同个体之间,利用辅助嗅觉的感受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的作用来传递讯息,因而
产生行为或生理上的变化。
    既然提到了“费洛蒙”,那我们也就不得不再说说“犁鼻器”了:犁鼻器(或称雅各森器官、
锄鼻器等)是一种辅助嗅觉的感受器官,一些化学刺激讯号(费洛蒙)经由嗅球传递到犁鼻器之后
,由嗅觉系统衍生而来犁鼻器的神经元感受器便开始工作,将神经元接触及感受到的化学刺激讯号
上传至脑部的神经中枢区域,然后再由大脑作出认知反应。
    以上对费洛蒙以及犁鼻器所作出的定义,是目前学术界对此最能达到共识的一种解释。
    简单的说,信息素(费洛蒙)与犁鼻器二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无线电波与无线电收音机的关系
,一个是迅号,而另一个则是迅号接收器。
    然而,如果费洛蒙是化学物质,那么犁鼻器就应该是化学物质接收器,应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
“敏觉”感受器官,而不应该被认为是辅助嗅觉的感受器官。虽然犁鼻器与嗅觉器官可能存在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但我始终认为二者在功能及作用机理上应该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敏觉”一词是我在“论饵通卷”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因当时涉及内容有限,所以也未作过多
的解释。而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敏觉”一词提出起因。为什么呢?一是想让大家对以
往固有的常识产生一些崭新的认知;二是要给阴险恶毒、居心叵测的假质疑者一个瓷实的耳光!怎
么能把别人想的都跟你一样--靠外出吹牛去讨生活?我是干啥的?!手里没有点金刚钻敢去揽那些
瓷器活吗?这也太不把人当腕了,再怎么说我也是个有身份证的人!事到如今倘若再不给你点颜色
看看,恐怕你这辈子都不一定知道--神话中还有个王爷他姓马!(鹰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回
你可摊上事儿了!你摊上大事儿了!呵呵!)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人的感官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体(触觉)。人体除
了这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所以才会出现某些人能预感某些事的现象。有人
把这种预感能力称之为“第六感官”,也叫超感觉力,或者叫做超感官知觉。“第六感官”的这种
叫法对于人类可能适用(其实对人类也不适用,人类还有痛觉等),但对于某些动物却未必,比如
鱼类;鱼类除了人类所具有的五种感官之外,还有侧线感受器官,如果发现鱼类以及其他动物再有
更多的未知功能,那岂不要排到“第七感官”、“第八感官”或者之后了吗?然而有趣的是,鱼类
也有对信息素(费洛蒙)的接收和感知能力,而且非常敏锐!故此,我把鱼类以及其他动物的这种
非常规的感觉能力统称为“敏觉”(敏锐的感觉)。目前科学界习惯将动物的这些非常规的感觉能
力叫做“超自然能力”,我认为这种叫法不够准确,因为动物的这些非常规的感觉能力只是超过了
人类,并没有超过自然!所以,把动物的这些非常规的感觉能力统称为“敏觉”,应该是更恰如其
分一些。动物与动物的种类有所不同,所以其敏觉的涵盖内容也会存在差异。换句话说,敏觉并非
是指动物界所共有的特异感知功能,而是指所有的特异感知功能,也就是我们人类所不具备的一些
感知功能!例如:声波、次声波、超声波、生物电、磁场定位、热敏反应等等,但大多数可能会体
现在所谓的“嗅觉”上(也就是类嗅觉)。
    1742年,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的猜想:㈠、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
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㈡、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哥
德巴赫猜想。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
    我本人并不是什么这个家那个家的,只不过是出于兴趣才对水产诱食剂的研究着了点迷,探索
途中偶有心得,正确与否仍有待考究。对于“敏觉”的提出会不会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将来也成为
一个著名的“鱼鹰子猜想”呢?或许还能得个诺贝尔非文学奖什么的也说不定是吧?如果真能是这
样,那玩笑可就开大了!好了,玩笑到此为止,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和研究信息素,下面就顺便介绍
一下我的“鱼鹰子猜想”--动物敏觉的存在与作用机理(类嗅觉部分节选):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通过气流运动和水流运动时,会接触
和刺激到动物的受体器官,刺激信号会经动物体内的有关通道传至意识中心从而产生感应,这就是
动物的化学感。化学感中的嗅觉、味觉和其他化学触觉要比物理感中的视觉、听觉等更为原始,但
生物进化表明:化学感至今仍无法由物理感所取代,所以,对动物化学感的研究也至今一直没有停
止过。
    狗,也称犬,是一种常见的犬科哺乳动物,也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狗的嗅觉灵敏度之
高令人称奇,据说它发现气味的能力是人类的100 万甚至1000万倍,分辨气味的能力超过人的1000
倍。正因为它有超强的嗅觉能力,才被人们训练并赋予大量人类无法作到的工作。
    很多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不能吃太咸的东西,传说过多的盐分会影响狗的嗅觉。但对于这种说
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力的科学论证来证实,基本上可以看成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从现代医学
的角度看,食盐并不会对嗅觉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在患有鼻炎症的病人中,有很多人都使用含有盐
分的水来清洗鼻子,以此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方法。当然,人与狗在生理上肯定是有区别的,不过
,盐对狗的嗅觉真的会有影响吗?
    盐,确切的讲应该叫做食盐,学名叫氯化钠,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中
不可缺少的物质。人和动物体内的钠离子80--90%以上存在细胞外液中,它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的主要成分。当钠离子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不足时,细胞内液体就会渗漏、细胞就会干瘪。而
当钠离子浓过大时,机体就会产生渴的欲望,吃菜咸了想喝水就是这个原因。除此以外,盐还有一
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马上就会谈到这个问题,让我们列举两个生活中的小常识
,先做一下铺垫:
a、菠萝是一种很常见的水果,也是最易引起食用者过敏的水果之一。在菠萝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糖
类、蛋白质、维生素C 、苹果酸和柠檬酸以外,还含有糖苷类物质、五羟色胺和菠萝蛋白酶。菠萝
蛋白酶在未完全成熟的菠萝里含量较多,菠萝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分解蛋白质,是引发
食用菠萝过敏的主要成分。菠萝蛋白酶与其他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一样,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
在盐水里会因盐析而失去活性。根据这一常识,很多人在吃菠萝之前,会先用盐水将菠萝浸泡一段
时间之后再食用。
b、市场上销售的加酶洗衣粉的种类很多,有加蛋白酶的、有加淀粉酶的,还有加脂肪酶和纤维素
酶的,但最主要的是要添加碱性蛋白酶。这种酶不但具有耐碱性,而且也容易贮存,对皮肤、衣物
也没有刺激或损伤作用。衣物上附着的血渍、汗渍、奶渍、酱油渍等污物,其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而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这就是加酶洗衣粉的祛污
原理。但同样使用同一种洗衣粉,在海水中洗衣与在淡水中洗衣的效果差异却很大,这是因为海水
中含盐的缘故,当酶遇到盐以后其活性便会受到抑制。
    食盐能抑制酶的活力,这就是食盐的又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么,酶又是什么呢?
    酶是一种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的有机胶状物质,是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能
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在生物体
内,酶发挥着非常广泛的功能。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动的调控都离不开酶,特别是激酶和磷酸酶的参
与。细胞内各种不同的生化反应途径都是由一系列不同的蛋白和酶组成的,包括嗅觉受体细胞。除
此以外,酶几乎参与所有生命过程的活动,如消化、吸收、呼吸、运动以及生殖等等;这些都是酶
促反应的过程。还有我们平时常说的发酵也是依靠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酶有很多的特性,如高效、
专一、多样、温和、易变以及活性可调节性等等;在这里我们要重点强调一下酶的专一性:酶的本
身基本上是就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在各个酶的活性部位,氨基酸侧链群有不同的三维结构
,由于不同酶的三维结构不同,可催化的反应也就不同,因而酶就具备了高度的专一性!也就是说
:一种酶只能与一种或一类底物起催化反应!而且,不管什么物质都有与其对应的酶!
    在介绍酶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简单介绍一下与酶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些化合物,包括:辅基、辅
酶和底物等等,因为这些名词将会在以下的内容中陆续出现。
    酶主要有两大类:即单纯酶和结合酶。单纯酶分子中只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而结合酶分
子中则除了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酶蛋白),还有非蛋白成分(辅助因子)。
⑴、辅基:酶蛋白与辅助因子以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基;
⑵、辅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以非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酶;
⑶、底物:底物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的化合物,是指能够在生物化学领域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
,这些物质来源广泛,包括化学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等。
    介绍完毕,下面继续我们的话题:
    从传说中的盐对嗅觉有影响,到从医学理论上不能取证,说明盐并不一定会不影响到嗅觉;盐
能影响到酶,而酶与嗅觉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吗?我们知道,气味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产物,
而嗅觉是针对气味所特有的感受器官,大脑对气味的感知来源于嗅觉,这种理论自古以来似乎是天
经地义的。那么,除了嗅觉之外,大脑对气味的感知就没有其他的途径了吗?会不会存在着一种对
产生气味的物质有直接感受的器官呢?!犁鼻器的感受功能到底是针对气味呢?还是针对气味的味
源物质?!如果说嗅觉是感受气味的唯一器官的话,那么犁鼻器的感受功能就应该是针对气味的味
源物质,而这与有关文献中所介绍的犁鼻器的功能却是判若鸿沟、大相径庭!
    在对于嗅觉理论的研究领域里,美国的蒙克里夫是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气味理论是:一种
物质要能放出气味,就必须是:㈠、挥发性的;㈡、这种物质能被嗅觉上皮的表面所吸收即兼有水
溶性和脂溶性;㈢、通常“气味物质”在嗅觉区是不存在的。
    既然蒙克里夫提到嗅觉区没有味源物质,也就如同是说:嗅觉与味源物质之间不存在感受与被
感受的关系!但究竟是什么与味源物质之间存在着感受与被感受的关系呢?这恐怕连蒙克里夫他自
己也说不清楚!
    对于物质的感知首先是要具备对物质有接触反应,其次是要具备对物质有分辨能力!嗅觉细胞
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生物体内,能满足这些条件、或者说能具备这样能力的物质只有一种,
那就是酶!这是不是意味着:犁鼻器对于物质的感知依靠的不是嗅觉细胞,而应该是分布在犁鼻器
中的酶呢?!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酶并不是单纯只分布在犁鼻器中,有些动物没有犁鼻器,但也能利用酶来
感知物质的存在,例如某些昆虫:触角的鞭节上器官用以感知气味,不仅能循着线索查找气味,还
能向气味源准确靠近,这一行为被称作化学向性。目前有文献表明:昆虫对气味的感知是在对其受
体蛋白被激活后(应该是与气味物质相对应的酶被激活后),引起磷酸化能量交换,并引发一连串
信号反应(应该是酶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电脉冲经神经元轴突被传至触角神经叶,在经由触角
神经叶传至大脑中的高级综合中枢。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蚯蚓体表的刚毛上布满了酶,
而刚毛就成了它的化学感受器;蜘蛛在面对食物时会先用跗节器官触试,然后用钳角感知,最后在
通过啮咬交付口腔内;苍蝇和蝴蝶等昆虫是以足来感知物质的,附有酶的前足就是它们的一种感觉
器官!这些昆虫只要落在某种物体上,就能够迅速地勘察出有没有可吃的食物!
    总之,凡是能利用酶来感知并分辨物质的,我们统统把它们称为“类嗅觉”,并将其纳入“敏
觉”的范畴之内。这是一个崭新的命题,为了辩明真伪,我们还将对此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
与研究。接下来再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最新发现:
    一些物质本身所携带的气味在液体或空气中混合后,会出现气味与气味之间的相互作用,如:
⑴、累加作用:有些物质在低于嗅觉阈值的浓度下,其单一溶液并没有气味,但如果将几种类似的
单一溶液配成混合溶液后,便可具有明显的气味;
⑵、协同作用:一些物质本身所携带的气味与另一些不同种类的气味混合后,可以相互促进各自的
强度;
⑶、融合作用:当将浓度相似而气味不同的一些液体混合后,会产生一个新的味源。而原来那些单
一的液体气味将在混合后随之消失;
⑷、掩盖作用:气味是可以相互掩盖的,如一些浓度较大的物质所携带的气味,可以掩盖其他一些
浓度较小的物质所携带的气味;而一些气味的强度较大的气味,则可以掩盖其他一些气味的强度较
小的气味。(这话说的有点像绕口令了!)
    以上这些有关气味变化的阐述都是以人类的嗅觉作为评判标准的,气味的感官分析是通过人的
嗅觉来判断气味的类别和强度。在混合气体中,由于不同气味间的协同和中和效应,依靠嗅觉感官
分析是难以将其中的不同气味分辨出来的。更何况每个人对气味的感受和认知都不尽相同,再加上
可能会出现的嗅觉疲劳现象以及嗅觉疾病等原因,都会局限嗅觉感官的作用范围。
    至于嗅觉与敏觉在对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接触、分辨以及感受信号的传导等方
面都有哪些区别?我们来做一下简单的对比就清楚了:
㈠、嗅觉:当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在鼻粘膜表面的上皮组织与嗅觉纤毛接触后,感受
到化学刺激后的嗅觉纤毛便会将此化学刺激信号传导给嗅觉受体细胞,嗅觉受体细胞再通过自身的
神经纤维发出信息给嗅小球,然后由嗅小球去激活僧帽细胞,最后由僧帽细胞将信息传输到大脑。
因每种僧帽细胞只能被一个嗅小球激活,所以不同种类的僧帽细胞会给大脑传输不同的气味信息。
㈡、敏觉:当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进入犁鼻器后,在犁鼻器中所分布的各种各样的酶
便忙碌起来,各自开始寻找与其对应的物质,并且进行酶促反应。先由信号物质(结合配体)激活
某种信号分子物质(受体)的酶活性,然后再由激活的酶去激活产生细胞内信号的效应物,因为酶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所以最后由细胞通过神经元传输给大脑的气味信息也是多种多样。在整个过程
中,一个激酶可以调控几百个酶的活性,而几百个酶又可以催化数以百万计的底物。就这样,一个
微小的信号通过一级一级的激酶效应将信号进行逐步放大,从而就形成了酶的级联反应!
    通过对比,能看出有什么区别来了吗?这不显而易见嘛:嗅觉能够分辨气味,但对微弱的气味
感受不到;而敏觉不仅能够分辨气味,还能感受到微弱的气味!另外,当酶在对化学物质(包括气
味的味源物质)发生酶促反应的过程中,同样还是因为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的专一性,才不会受到
气味与气味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因而能够体现出极强的分辨能力!举个例子说:气味①+ 气
味②+ 气味③= 气味⑥,那么,由于气味具有的掩盖作用,嗅觉只能感觉到气味⑥的存在,而无法
分辨出合成气味⑥的气味①、气味②和气味③;但敏觉就不一样了:因为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每
一种物质都会有与其相对应的酶并引起酶促反应,所以不会受到气味掩盖作用的影响,既能感觉的
到气味⑥的存在,同时也能分辨出合成气味⑥的气味①、气味②和气味③!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
相信:当犁鼻器接触到化学刺激讯号后,起作用的并非是嗅觉细胞,而应该是酶!
    再有,从已知的水产诱食剂中,我们发现其原料有很多都具有与酶相关的共性。这些原料大部
分都被列为是辅基、辅酶和酶的激活剂中的物质,而且都是一些常见的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例如:
⑴、辅基中的有:铁卟啉和含B 族维生素等;
⑵、辅酶中的有:乙酰辅酶A 、泛酸、腺嘌呤、核糖核酸、磷酸、烟酰胺、二核苷酸、核黄素、硫
胺素和叶酸等;
⑶、酶的激活剂中的有:柠檬酸、维生素C 、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
    相反,有很多影响鱼类摄食的物质又恰恰是酶的抑制剂。例如: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
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
面活性剂等。
    有些物质既可作为一种酶的抑制剂,又可作为另一种酶的激活剂,如生物碱等;还有些物质在
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可以成为该酶的抑制剂,如食盐(氯化钠)等。举个
例子说,食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但当食盐达到1/3 饱和度时就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因
此,某些物质在使用量恰当时就能诱鱼,而当使用量略大时就会起反作用!
    为什么这些对酶有正副作用的物质对鱼类的摄食也具有相应的正副作用呢?是偶然的巧合还是
存在着某些必然的内在联系?我认为这一发现很值得猜想!这也是我们在对水产诱食剂的研究过程
中所发现的第一个定律,即『鱼鹰子定律①』:凡对酶有正副作用的物质,对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摄
食也具有相应的正副作用!
    任何生物的嗅觉都有一定的感知范围,也必定会存在嗅觉的盲区。在上述物质中有有气味的,
也有无气味的(指嗅觉感受不到的),何况气味在水中与在空气中的存在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
们不禁要问:不管是鱼类喜欢的也好还是不喜欢的也罢,它到底是怎么区分出来的?通过前面一系
列的论证来看,再怎么说鱼类仅仅依靠嗅觉显然也是做不到的,唯一能解释通的那只能认为是酶在
起作用。所以我猜想:在动物的敏觉中,类嗅觉的作用机理一定就是酶促反应!而这也许恰恰就是
很多被称作是水产诱食剂物质的作用机理!
    现在回过头来,让我们回了刚开始的话题:如果传说中的食盐对狗的嗅觉有影响的话,那么真
正受影响的并不是狗的嗅觉细胞,而应该是狗的犁鼻器中所分布的酶!对于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
味源物质)的分辨,到底是狗的嗅觉在起作用还是狗犁鼻器内分布的酶在起作用?这非常值得我们
去深入的思考、猜想和探索。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那么有史以来人类对狗的嗅觉的推崇就会
得到彻底的颠覆!
    目前,在人工嗅觉系统(电子鼻)的研发与设计中,气体传感器阵列与模式识别技术大多都是
始于对人体嗅觉系统机制的模仿。但在对人体嗅觉系统模拟的研究中,由于嗅觉的感受机理对化学
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难以作出迅速准确的分辨,致使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在
与感官感受系统之间的衔接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对于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分辨,
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那么人工嗅觉系统的建立就可以寻找新的基础点了!
    传说鲨鱼的“嗅觉”比狗好,它可以“闻”出稀释在10万升水里的一滴血的味道,并可以凭此
在海里跟踪数公里,以找到血源。根据仿生学的原理,如果以酶制导的话,即使敌方的舰艇隐身性
能再好也难逃一劫,除非他们的舰艇不是物质的!因为在绝对零度-273℃以上时,没有绝对不挥发
的物质,也就是说任何物质都是带有气味的。因此,对于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分辨
,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那么现有的隐身技术就可能会面临着新的挑战!
    从秃鹫对尸腐化学物质的感知,可以断定鸟类也具备化学物质感应器。有些鸟类对有毒的化学
物质特别“敏感”,所以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煤矿里经常用金丝雀来判断有毒气体是否浓度
过高。另外,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500架次飞机受到不同程度的鸟撞,损失高达100
亿美元。对于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分辨,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那我们就可以
选用鸟类认为有毒而对人类无害、并且不污染空气和环境的物质,来布控机场及附近的上空,以避
免鸟撞灾害的发生!
    中国的葡萄被外国人称为“毒果”,是因为从葡萄开花到成熟一直离不开农药。从一些大学里
所设立的“环境与化学”等科目看,对付对环境(包括农作物)有害的昆虫,人们目前采用的手段
就是一味的“杀”,从而忽略了“驱”。能“杀”虫的化学物质大多有毒,而且有的还具有蓄积性
,所以难免会对人类造成贻害。除此之外,现在针对消灭害虫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转基因”,虽
然倡议者们喊出很多正面的口号,但我却始终认为对“转基因”的研究肯定会弊大于利!弱肉强食
、物竟天择是生物界中生命循环的自然法则,我们人类不应该去试图改变它,你也没有权利去改变
它!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基因的变异绝非儿戏!如果自然界中的食物链遭到人为的破坏,定然会
引发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连锁反应,那么就等于是破坏了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一旦由环境恶化所导
致的危机或灾难到来时,人类(包括那些对“转基因”的研究者和倡议者)将悔之晚矣!更何况我
们人类生存离不开动物和植物,万一由动物和植物的“转基因”转嫁为人类基因的畸变,那么对于
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最恐怖的、灭绝性的灾难!(借此机会我觉得应该给善良的人们提个醒:尽量
远离“转基因”!)然而,如果对于害虫采用“诱杀”则大可不必这样提心吊胆,因为这样做只会
“诱杀”那些接近我们生存环境的害虫,并不会让其断子绝孙,也就是说不会影响到整个自然界。
对于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分辨,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我们就可以在水果或蔬
菜表面采用“驱”的方法,而在远离水果或蔬菜的地方去布置“诱杀”(像除蝇剂),既然可以诱
鱼,那为什么不能去诱虫呢?连猪笼草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人类没有理由做不到吧?!这样一来,
人们对于食用水果或蔬菜所希望的零风险和零容忍,就有可能会实现!而且,诱虫剂也可以用于粮
仓除害!不过,很令人疑惑的是:现在怎么就没有人来研发呢?!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美国的理查德. 阿克塞尔和琳达. 巴克合作发表了一篇
基础性的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含约1000个不同基因的一个气味受体基因大家族,这些基因构成
了相同数量的嗅细胞嗅觉受体类型,而这些受体位于嗅觉受体细胞内,每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
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因此,嗅觉受体对某几种气味是
高度特异性的。尽管气味受体只有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组合,从而形成大量的气味识别
模式,这也是人类和动物能够辨别和记忆不同气味的基础”。从二位科学家的阐述中我们注意到:
“每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这与酶的专一性十分吻合!而气味与气味之
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嗅觉在分辨气味时所无法逾越的障碍!所以我猜想理查德. 阿克塞尔和琳达. 巴
克当初所发现的不一定是什么嗅觉受体细胞,而很可能是嗅觉受体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酶
!或者说,他们只注意到了嗅觉受体细胞,却有可能忽略了能影响细胞活动的酶!对于化学物质(
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分辨,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那么理查德. 阿克塞尔和琳达. 巴克合
作所发表的那篇论文就应该受到质疑!
    对于化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分辨,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那么现在有关“犁
鼻器”的定义就得改写!有关“气味学”的论述就得推倒重来!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做结论就是:对于化
学物质(包括气味的味源物质)的分辨,如果真是酶在起作用的话,那就不再是将酶只用于洗衣粉
中这么简单了,而是极有可能会在科技界掀起一场“酶”的革命!
    以上这些匪夷所思、骇人听闻的列举仅仅是猜想而已,现在还不能当真。本人才疏学浅、笨嘴
拙腮,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也很难自圆其说,如果对所有的疑问都可以有理有据来解释清楚的话,
那就不仅仅是猜想了!因此,对于客观存在的诸多难题尚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的试验来进一步得到解
答与求证,所以也希望广大有此兴趣者多多参与!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的猜想也未必就正确,故而还是应该善意的提醒一下欲参与者,须审时度
势、谨慎为之,以避免走火入魔、误入歧途。当然,有头脑发热且不计后果者可以例外!比如像我
这样的!(我家离神经病院可很近哦!)
    从研究水产诱食剂着手,怎么一下子弄出这么多的话题?虽然谈的都是信息素,但我们最好还
是不要扯的太远,关于“敏觉”的猜想暂时先告一段落,现在书归正传,让我们重新再回到有关水
产诱食剂的话题中来:
    最近市面上流行一种费洛蒙香水,其产品的有关功能的介绍足可令人神魂颠倒、异想天开。按
照费洛蒙的定义,香水中必定要含有一定量的人的体外分泌物,但从来没见哪家香水公司派员工外
出去采集原料,再者说依靠人工采集原料能达到量产吗?使用化学物质模仿合成倒是有可能,但这
还能叫费洛蒙吗?还属于信息素类吗?充其量也就是个类信息素!
    在水产行业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与水产诱食剂相关的产品都注明该产品含有信息素,到
底什么是信息素?使用什么原料、使用量多少才算符合含有信息素的标准?这恐怕连那些不法商贩
自己都说不清楚,那就更谈不上解释什么信息素的作用机理了。反正能蒙就蒙、能骗就骗,不相您
就去找他们咨询一下,保证能听到一大堆驴唇不对马嘴的废话!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素?哪些物质才是属于信息素类的呢?
    有关信息素的定义我们在前面介绍过,信息素是动物分泌到体外的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
质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有所差异,有:求偶、警示、召集、标记和攻击、逃逸等等。其实不只是动
物会释放信息素,某些植物也会,只是作用单一了些,如:驱赶、引诱等等。
    信息素既然是化学物质,那就不只局限于分泌之后才有,在体内也必然存在。那么,问题就来
了:同一种化学物质被分泌到体外的叫信息素,在体内的应该叫什么呢?叫体液或者叫荷尔蒙?似
乎都不正确,而且,“费洛蒙”一词的本意是“我携带刺激物”,携带并不等于必须要分泌(自然
释放是另一回事),在体内存在的也可以叫做携带,比如说某某人是爱滋病毒携带者等。这是不是
说,在体内存在的那些化学物质也可以叫做信息素呢?这下子麻烦可大了--定义出问题了!如果按
现在人们习惯性的理解,信息素应该是指被动物(或植物)分泌到体外的某些化学物质,所以有人
还管它叫做“外激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应该是“外分泌刺激物”,也就不可能是“我携带
刺激物”及译音“费洛蒙”了!所以现在看来,这种习惯性的理解与“费洛蒙”一词的本意出入甚
大!
    从词汇衍生的顺序上讲,是先有的“费洛蒙”而后有的“信息素”,所以我认为,“信息素”
一词并不能完全涵盖“费洛蒙”一词的本意,因而“信息素”的这种叫法是否正确也就有待商榷了
。既然无法正确的诠释“费洛蒙”,又何来的“信息素”产品呢?!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未知就去
否定信息素的存在,但也不能因为肯定信息素的存在、就让某些人借此作为卖点,去愚弄现在无知
的人们!看来戳穿伪命题的确是需要有谎言终结者的!而我的这些质疑也势必会引起某些人的羡慕
嫉妒恨!
    看到这里,可能人会问了:从设立小标题信息素类开始到现在,您转了一大圈又质起疑信息素
来,我们这跟着您这一圈不是白绕了吗?!呵呵,其实也没白绕,我不是从中把对动物敏觉的猜想
说给您听了吗?当然,即使经过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目前我也不敢说我的“鱼鹰子猜想”就是正
确的。不象某些人那样越无知越胆大,什么都敢拿来夸!您不相信?现在还就真有这样无所顾忌、
胆大妄为的人,公开发布了他自己所谓很伟大的新发现:盐是咸的、糖是甜的、碱是苦的、醋是酸
的!并将其作为四大发明最终归纳在他自己的名下!啧啧!真实厉害!
    最近有科学研究表明:使人产生放屁的主要原因就是吃饱了撑的!还什么盐是咸的、糖是甜的
、碱是苦的、醋是酸的--这用的着你说吗?地球人谁不知道?!当然,大家也都知道你弄不出什么
正经玩意儿来,所以国家也不会找你这种人去作学问,否则你绝对敢把地球假设成是方的!细想想
也是挺搞笑的,像我这样有这么大学问的人尚且要退避三舍、大隐于市,你竟敢凭这些雕虫小技去
周游列国、游说四方?你这的胆子是不是也忒大了点?哎!如果说你是先天性的脑子不够用吧,原
本还可以界定为这不是你的错,但跑出来丢人现眼那可就确确实实是你的不对了!(快回去吧,别
把医生也气成像你这样子!)
    好了,有关智障的传说先告一段落,我们还是继续聊聊信息素吧:
    我们不否认信息素的存在,但这要看您怎么理解了。狗或其他动物以撒尿作为领地的标志信号
,并有意借此信号的保存和挥发来传递给同类或其他动物知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狗或其他动
物在尿中所含有的独特气味就可以被看成是信息素,或者是属于信息素类的物质。但这种物质也只
能局限于“标志信息素”的称谓,倘若对其他动物有什么意外的诱食作用,那也不能被称之为“诱
食信息素”!因为信息的传递目的是很明确的,想表达什么就传递什么!信息素的种类和作用还有
很多,我们只列举这一个例子能证明它存在就够了,其他的在此省略一万字。
    甭管狗尿对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摄食起不起作用,如果往水产诱食剂中添加些狗尿,再注明本产
品就含有信息素,你能怎么样?你能说我这产品里不含信息素吗?!呵呵,那还能怎么样?我只能
说如果你不想去骗人的话,用的着这样张冠李戴、牵强附会吗?说白了,你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拉
大旗做虎皮、挂羊头卖狗肉!(此事必有蹊跷!)
    人在惊恐或发怒时,都会由肌体向体外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在这里我们只介绍这种现象,不必
去究其根源),当人见到有好吃的东西时,不知道会不会也出现这种现象呢?反正至今尚无人发现
。同样,我们假设一下:当鱼类或水产动物发现有好吃的东西时会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吗?会以这
种物质在水中的散发来作为传递方式去通知同类吗?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有两种东西是动
物天生就会保护的:一是自己的幼崽;其次就是食物!有人可能会反问:您刚才说了,信息素的种
类和作用还有很多,难道就没有与诱食相关的种类和作用的吗?其他动物或许有,但这跟鱼类及水
产动物有关系吗?好,咱就再退一万步说,就算鱼类及水产动物自身也有这个可能,那你怎么去收
集已经被分泌到水中的这类物质?能不能收集的到?再重复一次前面说过的那句话:依靠人工采集
原料能达到量产吗?!只要是经人工合成的物质就不能被叫做信息素!你是不是又想来点假冒的?
!不管是动物(或植物)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还是体内存在的化学物质,只要对鱼类及水产动
物能起到诱食作用,无外乎是利用了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敏觉等感知器官,对某些尚未
知晓的、有诱食作用的物质及作用机理,你老老实实的把它叫作“未知诱食因子”比什么都强!没
必要弄那些悬的乎的,现在这个年代“大忽悠”不好使了,整天说七个“猴”八个“猩猩”的迟早
会被人看穿!遇到爱较真的你能给人家解释清楚吗?别一说信息素就提起什么蚂蚁、蜜蜂的乱跑题
,让你说鱼呢!傻眼了吧?!
    所以,以后谁再跟您说某某水产诱食剂中含有信息素的话,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宁可信其无,
不可信其有!(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
②、提取物类:
    “提取物”一说衍生于生化制品及生化原料药,是指以动植物为原料,经过采取物理或化学等
方式将其进行分离、提纯后,从中所获取的某些有效的物质成分。根据需要,被提取出的某些有效
的物质成分也是多种多样,植物提取物主要有: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以及生物碱等,
其形状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以及晶状体等等。动物提取物主要有:氨基酸、肽、蛋白质、酶及
辅酶、多糖、脂质、核酸及其衍生物等。提取物基本上属于中间体的产品,其用途非常广泛,主要
用于饲料、医药、烟草、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等行业。
    既然可以以动植物为原料,那就直接当做原料使用多省事?干吗还从原料中再提取原料?这跟
脱了裤子放屁有什么区别?呵呵,如果让您把一个苹果连皮带核一起吃掉的话,您还会认为苹果好
吃吗?!道理就这么简单:有选择性地把预定所需求的物质提取出来,使其脱离其他杂质后,期盼
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这就是要进行和完成“提取物”的目的。
    有一点我们必须要在这里说清楚:虽然有很多水产诱食剂的原料都来自于动植物提取物,但是
这些提取物在诱食机理上却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所以,提取物只能在原料的来源上去分类(因
为提取物在原料的摄取上的确存在着共同之处),而对于水产诱食剂本身来说,并不存在提取物这
一类!不然势必会导致水产诱食剂在分类上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也就是说,提取物只能被称为是
水产诱食剂的原料,而不能被称为就是水产诱食剂的一类!(这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感念!)
    既然提取物不能属于水产诱食剂的分类,那您怎么又在这里给列出来了?是不是跟上面说的“
信息素”一样,又要带我们绕圈子?!错!这回我可是在头一个照面里就把它(提取物类)给否定
了!之所以把它(提取物类)还列在这里,是因为在目前的很多文章里都这么列,而且并不只是有
提取物类,还有其他的包括:氨基酸类、生物碱类、核苷酸类以及天然诱食剂类等等。更有可笑的
是将甜菜碱、动植物及提取液、含硫化合物、脂肪酸等都独自排列在水产诱食剂的分类中!鉴于这
种情况,那我们也只好先顺其自然、再借题发挥,把世面上有分类称谓的这些都逐个罗列出来,继
而抽丝剥茧、使其拂尘见金,其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什么可以有,什么真没有!这样,您对产诱
食剂的分类就会认识的更深刻一些!
    有关水产诱食剂的分类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文章在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时,都
是各画各的圈儿,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完全不去顾及“类”字的感受!有的甚至在列举某个单一
的物质时也将其独自归纳为一“类”,连这“类”字的本义都没弄明白也敢来甲乙丙丁、分门别类
?看来能把柳树种死或许在将来也能成为是一种本事!有关“类”的本义我们也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了,在这里所说的“类”其含义是有代表性的,是指具有共同特征或大致相象的事与物的综合,通
常表述为:种类。
    我认为:水产诱食剂的分类应该以其诱食机理为导向!也就是说,在诱食机理方面有相同或相
象功能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一类。除此之外,采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来对水产诱食剂进行分类,都不
怎么恰当,比如按原料来源分类的、按物质形态分类的和按物质结构归属体系分类的等等。那么,
在水产诱食剂中,目前到底有多少个类别?其中又有哪些是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呢?至于到底可
以有哪些类别,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逐的一给大家做介绍,现在我们要先端正“毛里求丝”的
工作态度、然后采取“丝里揽卡”的工作措施,再运用好“马达夹丝夹”的工作技巧,最后把那些
不适合在水产诱食剂中被分类的东西全都夹出去:(呵呵,咱们看看到底有多少吧!)
a、提取物:又一次要说到提取物了,动植物提取物其本身无非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在物质形态
中也有液态的,所以也有管这种液态的物质叫做动植物及提取液的。提取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动
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和矿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是以动物本体(包括动物本体组织、脏器及体液
等)为原料,所提炼出来的对鱼类及水产动物有诱食作用的物质。诸如:鸡、鸭、猪、牛、蚯蚓、
红虫等提取物,以及海鲜类的虾、蟹、蚝、带鱼、金枪鱼、鲍鱼以及鱿鱼提取物等等。植物提取物
所涉及的原料范围尤为广泛,包括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果以及中草药等等。如:葡萄、樱
桃、甜瓜、柿子等水果提取液对鱼类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矿物提取物基本上就是经过浓缩、提纯
后所得到的一些化学物质。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物质在水产诱食剂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并
不具备入“类”的资格。
b、氨基酸:氨基酸是一个综合性物质群体的总称,也就是说它并非指的是某种单一的物质。氨基
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一类含有羧基并在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下连有氨基的有机化合物。
我在“论饵通卷”一文中对于氨基酸的家族及成员已经介绍的很详细了,所以在这里不予再重复说
明。我们只把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有明显诱食作用的、一些常见的氨基酸介绍给大家,如:L-丙氨
酸、L-蛋氨酸、L-胱氨酸、甘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脱氨酸、精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等等。还
有将几种氨基酸混合使用,以谋求协同效应的,我们将其称为复合氨基酸,如:谷胱甘肽等。氨基
酸及其混合物对于鱼类能够起到很好的诱食作用。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所以对各种鱼类也会产生
完全不同的诱食效果。虽然氨基酸的体系很庞大,但在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诱食机理上并非自成
一系,另外还有很多与氨基酸有相同或相近作用的物质存在,所以,氨基酸也不能独自入“类”。
c、生物碱: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及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由不
同的氨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来,是次级代谢物之一。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碱的特性就是碱性!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也有非碱性的,如某些维生素、氨基酸、肽类等等。生物碱种类很多,可根据生
物来源、生物活性以及化学结构等,分为吡咯类、莨菪烷类、哌啶类、喹啉和喹诺酮类、吖啶酮类
、喹唑啉类、咪唑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嘌呤及黄嘌呤类、大环类、萜类、甾类以及有机胺类等
十几大类,近万个品种。然而并非所有的生物碱都适合做水产诱食剂的原料,其原因就是生物碱所
具有的多样性。在已用于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中,甜菜碱是生物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甜菜
碱是一种季铵型生物碱,对很多鱼类及水产动物都有一定的诱食作用。但与甜菜碱有类似诱食作用
的非生物碱物质同样还有很多,因此生物碱在水产诱食剂分类中依旧不能自成一系。
d、核苷酸:核苷酸又称核甙酸,是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
成的化合物。腺苷酸的衍生物大多属于辅酶,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等等。在核苷酸的体系及衍生物中,次黄嘌呤核苷、肌苷酸、腺苷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三
磷酸等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均有一定的诱食作用。然而,从诱食机理的角度上看,仍有很多非核苷
酸类物质与其作用相同,所以,核苷酸也只能被排除在水产诱食剂的分类之外。
e、柠檬酸:柠檬酸也叫枸橼酸,是一种三羧酸化合物(羟基酸),在其分子中有四个活性基团:
三个羧基和一个羟基。这四个基团均可发生酯化、醇解以及酰化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常见的衍
生物种有柠檬酸三甲酯、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辛酯,乙酰柠檬酸三乙酯、乙酰
柠檬酸三丁酯等等;柠檬酸的羧基还可以转化成盐,常见的衍生物种有柠檬酸钠、柠檬酸铵、柠檬
酸钙、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等等。对于水产诱食剂来说,柠檬酸是为数不多的一种具备多重诱食
作用的原料。然而,也正是因为柠檬素的多重性,使得其诱食机理与很多其他物质的作用重叠,也
因此丧失了独自立“类”的资本。
f、脂类及脂肪酸:脂类是油、脂肪以及类脂物质的总称。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把在常温下是
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在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类主要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有些脂肪品种
对鱼类也有一定的诱食效果,如羊油等。脂肪酸是脂类的关键成分(有机物),一般由4 --24个碳
原子组成,最终形成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因为脂肪酸的种类不同(约有40多种),所以
被区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别,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族碳氢链的
长短也不一样,如只按碳链长度不同分类的话,可被分成短链(含4--6个碳原子)脂肪酸;中链(
含8 --14个碳原子)脂肪酸;长链(含16--18个碳原子)脂肪酸和超长链(含20个或更多碳原子)
脂肪酸四类。在对水产诱食剂物质原料的研究试验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种脂肪酸对于鱼类及水产动
物都会起到一定的促食作用,如: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阿魏酸、二十二碳六烯
酸和花生四烯酸等等。由于脂类及脂肪酸其物质形态与众不同,所以才会有人因此将其称作一个独
立的水产诱食剂分类。但从诱食机理上看,与脂类及脂肪酸作用雷同的物质同样还有很多,因此脂
类及脂肪酸也不能在水产诱食剂的分类中独树一帜。
g、含硫化合物:硫,也叫硫磺,是一种很常见的非金属物质。在自然界中,硫经常以硫化物或硫
酸盐的形式出现,大量存储于火山喷口附近。另外在含硫矿物、石膏、和芒硝中硫的含量也比较丰
富。对于生物来说,硫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因此是大多数
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在现有的水产诱食剂原料中,常用的含硫化合物有:二烯丙基一硫醚、二烯丙
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甲基-β-丙酸噻亭等等。硫本身是无味的,但含硫化合物却是有味
的,如硫化氢就有一股类似臭鸡蛋的味道。其实真正能用于水产诱食剂的含硫化合物只有极个别的
几个品种,而大部分含硫化合物与水产诱食剂并无渊源!况且很多含硫化合物本身还都具有毒性,
对环境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如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亚硫酸盐、硫酸盐等
等。如果在水产诱食剂中可以出现含硫化合物这一“类”,这也未免太笼统了!也不知道是谁当初
信口雌黄、不加思索地就给这么列出了一类?我真想抽出裤衩里的猴皮筋,做个弹弓子打去他们家
玻璃!
h、中草药:其实“中草药”一词是专指针对人类而言的,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来说,没有什么“
中草药”、“西草药”的,只有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虽然东西还是那些东西、物质还是那些
物质,在文章里我们依然可以这样称谓,但一定要把这个概念分清楚!
    中草药所函盖的物种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各种矿物质等等,其中有很多物种都
可以用做于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但最终还是因为诱食机理杂乱的缘故,所以也不能获取水产诱食剂
种类的分配指标。
i、兴奋剂:对于人类而言,兴奋剂是指能够激活或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一类药物制剂,主要
有:胺苯唑、戌四唑、尼可刹米、士的宁、苯丙胺、可卡因、咖啡因(黄嘌呤类)以及烟碱等等。
    我们在前面列举了很多在水产诱食剂中不正确的分类,但最可气的就是有人将这兴奋剂也列了
进来!还说这符合鱼类的什么神经学,用某些药物刺激鱼类的神经使其兴奋,然后就可以达到让鱼
类疯狂的摄食!就这?据说还要举办什么研讨会,如果真要有人参加,那估计离神经也都不远了!
    虽然鱼类属于低级的脊椎动物,但也具有结构复杂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如:视觉神经及眼
睛、嗅觉神经及鼻腔等等。说鱼类有神经这不假,然而鱼类的神经只是传递信息的通道,并非直接
与外界接触!所以,不管使用任何物质,想要对神经系统起到刺激作用,都必须要通过其神经系统
所支配的感官或者是器官!不经门卫允许你就想见我们村长?做梦去吧!既然要通过鱼类的感官或
者是器官才能达到刺激其神经系统的目的,那就与其他水产诱食剂的研究没什么两样!用些对普通
人来说比较生僻的学术名词当幌子,无非是想给自己找个忽悠人的支点而已!为的就是沽名钓誉与
哗众取宠!接踵而来的自然是少不了会有故弄玄虚与招摇撞骗!我们再退一步说,就算有些物质间
接地可以使鱼类产生兴奋,但兴奋之后的行为走向也是很难定性的,你就敢保证鱼类兴奋之后只会
去抢食吃、它就没可能去跑马拉松吗?!
    知道为什么你这话题一说出口别人就转过脸去吗?那是人家不好意思当面笑你!你又不是什么
牙医,就算别人笑掉了大牙你也捡不到什么便宜!自己连小学都不一定读完呢,还整天去给别人讲
什么高中、大学的?你懂什么?!三句话还没说完呢--车轱辘就已经转了一圈儿!赶上一时编不上
来的,立马就憋的满脑袋冒汗!有人见了可能还不太理解,说:“咱这气候挺干燥的呀,他怎么浑
身上下湿度这么大?”这还用问?--水货呗!
    当然,即便如此您也不能把这种人和猪看成是同一种动物,因为经过缜密的鉴别之后我们发现
:二者之间必定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异的!如果非要这样合并同类项的话,那猪肯定会闹意见!
③、激酶类:
    毫不夸张的说,在有关水产诱食剂的文章中,除了在我这里能看到有关激酶类的介绍之外,您
就是翻遍了所有您目前能够找到的资料,估计也很难再看的到有类似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原
因有两个:第一,这是我的研究成果,也许是因为不一定对,所以除了我之外没有人敢写!谁都知
道写文章终究是要给人家看的,但您可曾想过?--那些看文章的眼睛可并不都是长在草根上,那可
是见微知著、落叶知秋!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你想靠蒙与混是绝对过不了关的!这第二嘛--不
是我夸口:有人想写可也不一定就能写的出来!包括那些整天攒鸡毛凑掸子的人,肚子里没点正经
货,您就算给他吃了铁丝,他也未必能拉出笊篱来!文章是写了不少,左一篇右一篇的,那家伙!
那文章的数量是相当的多呀!不过,都划拉一起用秤一过也值不了几分钱!没有什么含金量了!就
那些文章写的--您看过之后能保证不哭就已经不错了!
    还是来看我写的吧!哭笑先放在一边,起码您可以看到您想要看到的东西,如果您真能从头至
尾的把我这篇文章看完,我保证您会不止一次地重复这一句话:“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不相
信?那咱就试着往下看:
    在饲料加工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很常见的添加剂原料--酶制剂。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
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目前的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酶的命名和分
类原则上也是以它所催化的反应形式来确定的,即在它催化的底物名称或反应类别后加上“酶”字
,例如:
⑴、能参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则被命名为氧化还原酶,其中又可分为脱氢酶和还原酶等;
⑵、能参与催化功能基团转移反应的酶,则被命名为转移酶;
⑶、能参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则被命名为水解酶,当水解不同链时,又可分为酯酶、糖酶、蛋白
酶、肽酶等;
⑷、能参与催化裂解反应的酶,则被命名为裂解酶;
⑸、能参与催化异构反应的酶,则被命名为异构酶;
⑹、能参与催化合成反应的酶,则被命名为合成酶等。
    目前常用的酶制剂一般均为复合酶制剂,单酶制剂只有植酸酶一种。复合酶制剂由一种或几种
酶为主体及少量其他酶而构成。而作为原料常用的酶类主要有:水解糖苷酶、水解酯酶、α--淀粉
酶、支链淀粉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寡聚糖酶、β--半
乳糖苷酶、脂肪酶、酯酶和环氧酶等等。同样是因为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所以不相同的酶所降解
的底物也不相同,复合酶制剂则可以同时降解饲料中多种抗营养因子,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饲料的
营养价值。
    我曾有幸参阅了很多酶与饲料方面的文献,发现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介绍各种酶在饲料加工中所
起到的各种作用,但其结果说的都是如何如何使原料得以改善、如何如何使营养得以提高,仅此而
已、无一例外!看来看去,酶与饲料的渊源也仅仅就是停留在现如今的这个层面上。那么,酶在参
与饲料的加工中,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了吗?
    我们在前面研究了酶对很多动物(包括鱼类)在对物质感知上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我的“鱼鹰
子猜想”成立的话,那么在饲料加工中,人工添加与非人工添加的酶应该对鱼类及水产动物具有潜
在的促食作用,这很可能就是酶在饲料加工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功效!而这也或许将掀开饲料加工
的一个崭新的篇章!
    为了证明动物(包括鱼类)与酶的作用有相关联系的类嗅觉的存在,我们不妨还可以看看以下
的解析:
a、物质感知能力:我们知道红虫是鱼类最喜欢摄食的物种之一,由于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所以
全身呈红色。红虫是一种摇蚊科昆虫的幼虫,大多是水栖的,而且生活在水底的泥层中。水底之所
以会形成泥层,是因为水中各种物质沉淀的结果。而在所这些沉淀的物质中,绝大部分都会挥发出
其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气味或味道,这些气味或味道在水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接触与融合,而经过相
互的协同作用之后,其泥层的气味阈值与味道阈值便绝对会远远高出红虫自身的气味与味道!那么
,鱼类在水中是怎么避开泥层的气味与味道,从而还能寻觅到在气味阈值与味道阈值都相对较小的
红虫的呢?很明显鱼类仅凭自身的嗅觉与味觉是做不到的!也正因为如此,这就给我们提出“敏觉
”开启了一扇大门!“敏觉”的作用机理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涉及到“类嗅觉”的内容也说
了不少,想必大家还都能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吧?动物(包括鱼类)利用酶所具有的专一性,针对
某种具有单一特性的物质经过酶促反应去进行追踪寻觅,从而达到或完成捕食的目的,这就是我们
要说的动物(包括鱼类)的物质感知能力。因此,具备“敏觉”(类嗅觉)功能的鱼类想要在泥层
中找到小小的红虫,便不会再是力不从心、遥不可及的事了!
b、物质分辨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蛋白质、淀粉以及脂肪是能量的食物来源。那么,如何来测定
食物中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呢?我们人类自有一套科学的测定方法:在某些被测定的物质中加些碘
水,颜色变蓝的就是淀粉;加双缩脲试剂,颜色变紫的就是蛋白质。但假如说不使用这些试剂,把
一些物质放到您的嘴里,只是凭借本能的感受,您还能做出准确的测定吗?毋庸置疑,人类是做不
到的!然而,有些动物(包括鱼类)却能够做的到!松鼠在吃坚果时,对于整个坚果所含有的物质
会有选择性的吞食一些,当然同时也会有选择性的丢弃一些。人们经过取证研究发现:被松鼠吞食
的那些物质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而被松鼠丢弃的那些物质则淀粉含量较高!这说明松鼠天生就具
有分辨蛋白质与淀粉的能力!在松鼠离开后,有些鸟类(如:鸽子等)偶尔也会去捡些被松鼠丢弃
的残羹剩饭,但有趣的是:这些鸟类几经啄食后也都弃置离开!很显然鸟类也同样天生的就具备这
种对物质的分辨能力!
    我们再来说说鱼类,即使在食物极为短缺的环境下,鱼类对食物的适口性也是蛮挑剔的!在实
验中,经常可以看到有某些不合乎鱼类胃口的食物被鱼类吐出!那么,这些鱼类是如何对物质进行
分辨的呢?这当然还是离不开酶促反应!与感受蛋白质相对应的蛋白酶经过级联放大作用后,再转
由单胺氧化酶介入脑部神经细胞之间来完成信号传递,如果传输给中枢神经的信号仍不够强烈的话
,那么这些动物(包括鱼类)就会得知眼前的这些物质没有什么营养!而这与我们在传统意识上所
拥有的认知是截然不同的,这些动物(包括鱼类)对于物质的这种感知与分辨能力,从本质上讲:
与其嗅觉和味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有时这些低级动物的本能反应会让我们感到很神秘!所以有些很简单的
事情在您没有弄明白之前,往往会把它想的过于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不
具备这样的感知能力,因而无法从感性上去理解和看待与其相关事物的发生!其实,像酶促反应这
样的感知能力在我们人类身上也曾具备过,那是在我们的大脑思维系统尚未成熟之前,而那时我们
还处于婴儿期!在某些婴儿还没到能睁开眼的时候,离开母亲便会立刻哭起来!就算换几个其他的
女人来抱,这哭声也不会停止!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科学考证,我们人类在刚出生时也有“犁鼻
器”,也可以通过对体味的味源物质的辨别来感知谁是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犁鼻
器”便会逐渐的退化,这就是生物在进化时所做出的选择。我们人类为了进化大脑,不只是“犁鼻
器”,最终连尾巴也给混丢了!(很可惜是吧?!)
    在天然的物质中,麝香是被公认的一种能够对鱼类有特殊诱食作用的原料。有关麝香的科普知
识我在“论饵通卷”一文中也已经作了很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们就接着介绍一下“论饵通卷”一文
中没有的内容,同样还是有关麝香的。
    有人认为:麝香之所以能诱鱼,是因为麝香本身香气所致,而且其香气的穿透力也很强,所以
才能够在众多的诱鱼物质中脱颖而出、独占熬头!
    麝香的气味的确很独特,但这并不等于说鱼类就很喜欢!鱼类喜欢什么气味与它喜欢什么颜色
的道理有些雷同,那就是要与周边的环境略有反差它才会感兴趣!说麝香的穿透力强,那也是指同
在天然物质中相对而言的,不管怎么说麝香也属于是一种天然物质,其穿透力能跟现在合成的香精
类物质相媲美吗?!因此,说麝香能诱鱼可以,但仅凭其气味的类型与气味的穿透力是说不通的!
然而,也有人曾经亲眼见证过麝香诱鱼的奇效,这又该怎么解释呢?女士们、先生们!接下来就到
了我们大家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从有关的文献记载上看,说麝香是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
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及苦味等。而民间的传说远比文献的记载要充实的多:说雄麝时常会用腺囊
向体外分泌出一种体液,因这种体液具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所以会引诱很多小昆虫蜂拥而至!小昆
虫在雄麝的腺囊附近活动自然会引起雄麝的瘙痒,于是乎,在雄麝蠕动腺囊解痒时,其分泌出来的
体液便会在无意之中将那些小昆虫无情地溢死!这样看来,麝香所囊括的物质并非全部都是来自雄
麝的体液,其中理所当然的还包括了那些不幸的小昆虫!
    我们前面解析了麝香能够诱鱼并不取决于它的气味的类型与气味的穿透力,那么,抛开这个层
面,麝香能够诱鱼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反过来说:鱼类能感受到麝香物质的存在,但主要依靠的又
不是嗅觉,那它依靠的是什么呢?当然依靠的是鱼类的敏觉!(恭喜你!都会抢答了!)
    我们不否定麝香的气味的类型与气味的穿透力会对诱鱼起到一些相应的作用,但能够起到决定
性作用的物质却是雄麝所分泌的体液!另外,麝香里搀杂的那些因贪婪而丧命的小昆虫,死后其尸
体也会经过一个腐烂的过程,所以,纯度极高的麝香其气味是很臭的!而这又恰恰迎合了鱼类的食
性!(原因在文章后面有解答!)
    可能有人会问:“麝香所含有的主要物质不是麝香酮吗?这跟体液有什么关系?”您所说的这
个麝香酮只是麝香的主要提取物,也就是说麝香酮在麝香中的含量最高,可是如果没有体液,这麝
香酮是打哪儿来的?而且,麝香酮含量虽然最高,但也未必就是对鱼类最有诱惑的物质,要知道除
了麝香酮,体液中还含有很多种其他物质呢!
    体液是指附含在动物(包括人类)身体内的水以及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的总称。体液可以分
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因为这与我们探讨水产诱食剂的关系不大,所以没必要介绍的过于
详细。我们重点还是说说体液中所含有的物质吧,体液主要分为:血液、淋巴液、组织间隙液等等
。由于体液的多样性,致使其所含有的物质也较为复杂。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氧和二氧化碳;另
外也含有很多种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等,如: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碳酸氢根、磷
酸根、葡萄糖、氨基酸、脂类、核苷酸、蛋白质、核酸、脂蛋白、多糖、多种维生素以及激素、酶
和抗体等等。
    海洋中的软体腕足类动物如章鱼、鱿鱼和乌贼等,在受到惊吓或威胁之时,会放出大量的墨汁
来阻碍天敌的追杀。人们都以为墨汁能起到水下烟幕的作用,以遮挡追杀者的视线,实则不然!墨
汁是一种化学烟雾!其主要的作用是要痹追踪者的敏觉器官!墨汁属于动物体液的一种,同时也是
一种天然的诱食剂!墨汁中除了含有水分、粗蛋白和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
如: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精氨
酸、苯丙氨酸等等;另外还含有微量元素钾、钠、锰、钙、铁、铜、锌等。本来这些软体腕足类动
物的天敌就是依靠对上述物质的感知,来追踪和捕杀猎物的,可当上述物质突然大面积的出现时,
便会导致追杀者在敏觉上呈现出疲劳的状态,从而失去辨别原有的追踪源的能力,就在追杀者倍感
茫然、无所适从的时候,墨汁的施放者却早已借此机会逃之夭夭了!
    鱼类对上述物质的感知原理我们在前面介绍了不少,归根结底是离不开酶促反应的!可以说鱼
类对动物(包括昆虫)体液的感知与其在水底对红虫的感知原理是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地!通过在
理论上的推演,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其他很多以动物提取物(液)作为水产诱食剂原料的物质,包括
中草药中的动物类物质,其作用机理同样也大致如此!
    我们在前面介绍过:有多少种物质,就有多少种与其相对应的酶。那么,在数以万计的物质种
类中,鱼类及水产动物为什么会对蛋白质等少数营养物质的感知尤为强烈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
题!其实,鱼类及水产动物在利用酶促反应来感知与识别物质的时候,也是会有侧重点的,既然是
要利用酶促反应来感知与识别物质,那么凡是对酶的活性能够有激发作用的物质,便会优先进入它
们的感知与识别范围,例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过的:属于辅基和辅基范围内的一些物质。而其中最
应该介绍的一种物质就是乙酰辅酶A !想了解这种物质,我们就还得从三羧酸循环说起,那么,什
么是三羧酸循环呢?因为在三羧酸循环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及衍生物,几乎都与能够激发酶的
活性的物质有关!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三羧酸循环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首先由乙酰辅酶A 与草酰乙酸缩合
形成含有3 个羧基的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反应,一再氧化脱羧,经α- 酮戊二酸、琥珀酸,再
经过降解后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在循环中出现的反应物乙酰辅酶A 是糖类、脂类、氨
基酸类代谢的共同的中间产物。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类被称为是三大营养素,而三羧酸循环则是这
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和代谢联系的枢纽。α- 酮戊二酸能够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谷氨酸;草
酰乙酸先脱羧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然后再合成丙氨酸,而且也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
糖类、脂肪类和氨基酸类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都能产生乙酰辅酶A !
    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来所说,在它们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就是糖类、脂肪类和氨基酸类吗
!蛋白质不也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吗?既然这些营养物质都与能够激发酶的活性的物质有关,那么
,为什么鱼类及水产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感知会尤为强烈,不也就真相大白吗?!
    由此可见:动物(包括鱼类)在对物质的感知与分辨能力上,酶从中扮演着一个能够起到煽风
点火、推波助澜作用的神秘角色!而我们以前却从来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至于把动物(包括鱼
类)对物质的感知与分辨能力统统归纳为其嗅觉!现在看来,很显然我们往前迈出了一大步,将动
物(包括鱼类)的嗅觉与敏觉分开进行研究,从而使得过去很多难解的疑团一下子统统找到了答案
!假如抛开了我的“鱼鹰子猜想” ,您是否还能把这一切都解释的这么合理?!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一些常用的水产诱食剂原料,诸如:铁卟啉、泛酸、腺嘌呤、核糖核酸、
磷酸、烟酰胺、二核苷酸、核黄素、硫胺素、叶酸、柠檬酸、维生素C 、半胱氨酸以及谷胱甘肽等
等;如果抛开酶的作用,那么上述物质在水产诱食剂中的作用机理就同样无法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
!相反,激发酶的活性,不但可以提升动物(包括鱼类)对物质的感知与分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
动物(包括鱼类)能够及时、敏捷地发现和捕获食物!这就是上述物质在水产诱食剂中的作用机理
!而我们也根据这类物质能够激发酶的活性这一特点,将其统一归纳为激酶类!
④、甲基供体类:
    不知道在水产诱食剂中还有个“甲基供体”这一类吧?您肯定没听说过!因为这是我最近才给
水产诱食剂新划出的一个分类,没有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还都不知道呢!“甲基供体”这一单词早
就有,但能把“甲基供体”作为水产诱食剂中的分类,这以前似乎还真就没有过!呵呵,先甭管对
不对,我反正就敢给它弄出这么一类来!在前面我把原来好象有的东西(信息素、提取物等)给弄
的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现在又把原本似乎不存在的东西(甲基供体类)给来了个借尸还魂、无中
生有!您看我是不是连螃蟹都敢吃?!当然,遭到某些人吐槽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任何一个学说
在提出来之后,都将面临着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评论,敢出来混就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咱
们废话少说,您还是先睹为快吧!
    确切地说,甲基供体类应该属于激酶类里的一个分支,那又为什么要单独的把它分离出来呢?
因为从真正意义上讲,甲基供体类物质并不是诱食剂!我相信此话一出,势必会在水产界引起一片
哗然!肯定有人会说:“您这哪儿是敢吃螃蟹啊?看这意思您连蝎子都敢吃!”
    当然,您也可以说大树是长在天上的,但您要拿得出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否则就别找那不自
在!坏了!这话说的把我自己的后路也给堵上了!如果我编不上来那岂不是我也成水货?哎!水货
年年有、看来今年是格外地多呀!想知道我凭什么会把它否定掉吗?那就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
    在介绍以下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还是要先介绍一组名词(在后面的内容中同样会陆续出现,有
的在前面文章中也已经出现过了):
⑴、甲基:三个氢原子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所组成的一价基就是甲基;
⑵、供体:凡能将自身提供到新的环境中且性质不变的物质就叫供体;
⑶、配体:凡能与大分子物质结合的原子、离子或分子都可以叫做配体;
⑷、受体:凡能与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
物大分子就叫受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陈代谢,其实是指为了维持生命而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
应。在这些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人或动物本身是不能在体内合成甲基的。因此,为了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人或动物就都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具有富含甲基的物质。而在代谢反应过程中能提供甲基给
受体的有关化合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甲基供体。
    那么,甲基供体对鱼类及水产动物在诱食方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机理?甲基供体与水产诱
食剂之间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且看下面我对此所作出的分析:   
    在目前已知的、对鱼类及水产动物有诱食作用的物质中,有人按一些物质被发现的时间顺序,
把常见的氨基酸(1976年?)、甜菜碱(甜菜碱1977年?)、谷氨酰胺(1986年?)和二甲基-β-
丙酸噻亭(1989年?)等,分列为水产诱食剂的第一、二、三、四代产品。这种说法已镶嵌于很多
与水产行业相关的文章中,其盲目随从者也时有出现。对于这种模糊的“代”意识,我实在是不敢
苟同!因为我坚持认为:对于水产诱食剂来说,试验或者发现只是个过程,只有真正能够做到普及
应用那才是结果!才有被称做“代”的资格!在此基础上,如果被另外某种产品超越,那么另外某
种产品就有资格被称做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否则,假如只按被发现的时间来润格的话,那
么这一类的物质在品种上可是多了去了,就算是常见的也远不止这几种!那还不得弄出个几十“代
”、几百“代”来呀?!由此可见,人们对某些可作为水产诱食剂物质的作用机理还知之甚少,而
且无法正确地将其归类,所以才会出现模糊的“代”意识,也因而难以形成一套清晰的、有关水产
诱食剂研究的理论体系。
    在目前常见的水产诱食剂物质中,除了前面介绍的氨基酸、甜菜碱、谷氨酰胺和二甲基-β-丙
酸噻亭以外,具有诱食作用的物质还有很多,如:胆碱、蛋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甲基组胺、
甲菸胺、甘氨酸三甲丙脂、氧化三甲胺、二甲基亚砜、乙酰辅酶A 等等。在对上述所有物质的结构
研究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物质有一个显著的共性,那就是它们都属于甲基供体类物质!这也是
我们在对水产诱食剂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第二个定律,即『鱼鹰子定律②』:凡属于甲基供体类
物质都可以被看作是鱼类及水产动物的促食源。
    如果根据我的这个定律,上述物质在同一时间内,即可被全部列入水产诱食剂原料的研究范畴
中,也就是说应该同时被发现才对,就算依次试验会耽搁一些时间,对于这些物质的发现也不可能
像现在这样前后相差十几年!(得来全不费工夫!)
    甲基供体是人或动物在肌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它不但直接参与脂肪代谢、氨基酸
的转移和再生成,而且还参与嘌呤和嘧啶的生物合成等,因而在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肌体内有很多物质都需要甲基化,但人或动物(
各自)对于甲基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到目前为止尚无法测定出有价值的相关参数,反正一旦满足
不了肌体对甲基的需求,人或动物便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出现。
    在人的身体中,水的比重大约占70% 左右。人在进行运动时会出汗,而且还会感到口渴。这是
因为运动会导致身体的水分、盐分代谢旺盛,因而会丧失很多的水分,当人感觉口渴时肌体已经处
于轻度脱水状态了。然而在人的体内,水是不能自己合成的,因此当您产生需要喝水意识和欲望时
,便会急于去四处寻找水源,这是您的本能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您要问应该喝多少水才能满足人
体的需要,同样没有确切的答案。至于要喝多少水,也只能是感觉到不口渴为止。
    鱼类及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自然不会因为缺水而觉得口渴,引发它们“口渴”的原因有可能
就是因为肌体中甲基供体物质的缺失,或者其他的什么物质缺失。这可能与我们人类感觉“口渴”
的感觉概念有所不同,反正它们感觉机体缺少什么就会去寻找什么。前面我们已经作了介绍:甲基
供体类物质如同水一样,在生物的体内是不能自己合成的,弥补缺失唯一的方法同样需要到外面去
摄取。甲基供体类物质对鱼类及水产动物的确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其作用机理就是鱼类及水产动
物对甲基供体物质的必须!换句话说,甲基供体物质是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必需品,就像人对水的需
求一样!这与食物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才敢说这类物质不是诱食剂!
    您可以这样认为:不管是不是与读书人有关,只要是窃书就可以看成是偷!但假如您说:不管
是不是与食物有关,只要能诱鱼就是诱食剂!很显然这是不合乎逻辑的!我们可以把能诱鱼的物质
都看成是诱鱼剂,但未必都是诱食剂!别忘了在“诱食剂”一词中还有个“食”字!假如说您弄条
母鱼做诱饵可以把公鱼诱来,但您的目的是想让公鱼把母鱼吃掉吗?!如果不是,那么在这种情况
下,即使母鱼对公鱼的诱惑力再大,也不能被叫做诱食剂!因为这与吃(食物)的行为没有任何的
关系!
    下面我们再说说与吃(食物)的行为有关系的,您还可以这样想象一下:当您感到极度口渴的
时候,给您弄来一桌山珍海味,能解决您对水的需求吗?当然不能!但当一碗面汤端上来时--那情
况可就不同了:虽然您不一定想吃面,但汤您是必须要喝的!那么请问:给您端来一碗面汤的目的
是什么?是想让您喝汤以缓解对水的渴望呢?还是想让您吃面以满足对食物的需求?要知道面才是
主食!只喝汤是不会长肉的!同样的道理,把一些属于甲基供体类的物质添加到饲料中,有时的确
会引起某些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极大兴趣,可是在这种情况下,饲料俨然已经换位变成了载体,而那
些被添加到饲料中的甲基供体类的物质,却变成了鱼类迫不及待想要得到的主要东西!您这是想让
鱼类去摄食?还是在强奸鱼类的食欲?如果没搞清楚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就一味地胡乱使用甲基供
体类的物质,难免会有削足适履、本末倒置的事情发生!
    有很多文章介绍说,上述甲基供体类物质是最强烈的神经兴奋剂,同时还具有甜味和鲜味,对
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而能起到诱食的作用等等;以上这些毫无科
学依据的肆意揣测纯属于信口开河、无稽之谈!因为甭管上述物质各自会携带什么样的气味或味道
,鱼类及水产动物能找到它们靠的根本不是嗅觉或味觉,所凭借的仍然是各自的敏觉!在研究过程
中我们发现:某些鱼类及水产动物在嗅觉器官附近分布着一种转甲基酶,或者叫甲基转移酶,这种
酶对甲基供体类物质极其敏感!在特定的(指非常良好的)实验环境中(如水族箱内),使用某些
甲基供体类物质可以对鱼类产生很强烈的诱食作用,然而一旦环境稍有变化(如在养殖池塘),甲
基供体类物质便很难再具有这种奇特的功效了。这倒不是鱼类及水产动物因环境的变化对甲基供体
类物质不需要了,而是因为转甲基酶的催化活性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甲基供体类物质的浓度、水
体的含盐度、水体的温度、水体的ph值以及水体中其他有机化合物浓度的变化等等,一些细微的差
异都会大大降低转甲基酶的活性,因此,鱼类及水产动物对甲基供体类物质的感知区域也是相当的
窄小!这也是以甲基供体类物质作为水产诱食剂难以普及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甲级供体类物质是鱼类对食物以外的另一种需求,这跟我们人类在吃菜时需要放些盐的道理很
相似!虽然盐不是主食,但也是生物肌体所必须的一种物质,必定还在食物的范畴之内,而且同时
也能起到促食的作用!故此,甲级供体类物质依旧可以当作诱食剂使用,我之所以要把甲级供体类
物质单列出来讲,并不是非要刻意地去把它定性为战犯或者是战俘,其主要目的还是想让大家对这
类物质了解的更透彻一些!因为在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中,这类物质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最具有神秘
感的!
    关于甲基供体类物质的属性一说,您会不会感觉我有点没事找事、吹毛求疵?但不管怎么说,
好歹我算是给编上来了!管它对与不对呢?!只要能够证明我说的话并不是口若悬河、空穴来风就
足矣!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如今敢说这话的舍我其谁?!乍一听:意料之外;仔细想:情理之中!
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啊?!呵呵!
    说句笑话,轻松一下,我可不是想借此机会大吹大擂!其实我最反对说大话,而我有个朋友偏
偏就好这一口!我曾经不止一万次地告戒他:说话不要太夸张!可他就是戒不掉这满嘴里开跑车的
嗜好,逮到什么都往大了说:“您钓到的这鱼--太小!您看我钓到那鱼--绝对够大!”、“您用的
这虫--太小!你看我用的那虫--绝对够大!”有一次看到邻居们在鼓捣微雕,他也凑上前去说:“
你们弄的这微雕--太小!您看我弄的那微雕--绝对够大!(说顺嘴了!)”哎!做为朋友,我是真
不愿意看到他的嘴就这样无节制的一天天扩张下去!定了个饭局约他来小聚,不在乎吃点什么,为
的就是找时间规劝他一下!在经过我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开导之后,您猜怎么着?我这朋友
情绪失控、举动过激,一把鼻涕一把泪!用一种近似于哀求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向我说道:“大哥--
以后再吃龙虾--咱能不能少放点--芥末?您这用量--绝对够大!”(我靠,白说了!)
⑤、食性类:
    嘿!又来个食性类?怎么到您这儿看到的都是新鲜的?必须的!陈词滥调、随波逐流的文章还
用的着我去写吗?满大街都是!再者说了,那些照猫画虎、按图索骥的范本我看到就烦,我可没那
么多的时间浪费这上面!要写咱就得写出点个性来!尽量列证示范、举例说明,力求深入浅出、通
俗易懂,以便让您从中真正能领略到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哇噻,广告词溜达出来了!)当然,
咱也不能为了标新立异就去胡编乱造,我既给它列出这么个食性类来,自然是有我的一些看法,至
于有没有道理,您还是边看边评判吧: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目前大约生活着有近百万种动物。根据动物的食性不同,可把动物分为植
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腐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类别。鱼类及水产动物的种类也很多,其食性
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仅以常见的、与水产养殖有密切关系的鱼类及水产动物为例,来研
究一下它们的食性。
    在天然的水域中(比如湖泊或水库),常会发现有存活了若干年的、体形较大的鱼类及水产动
物。就拿鲤鱼来说吧:正常情况下,一条生长了两年的鲤鱼其体重就可达1-1.5 公斤,其每天的摄
食量当于自身体重的40% 。如果有存活了若干年的大鲤鱼,那它一天需要吃多少食物?在它所生存
的环境中,每天的食物源都会那么充足吗?假如说类似这样大体重的鱼类在数量上不止一条,有个
几十条、几百条的话怎么办?能够允许存活的数量极限是多少?它们是否会闹饥荒?等等,这一系
列问题的焦点最终都归纳在食物上,也就是说:湖泊或水库中有那么多可以吃的东西吗?
    我们虽然还没听过在自然水域中有鱼会饿死这一说,但因营养不良而导致体形消瘦的鱼倒是见
过不少。看来在一个有限的水体内,只依靠从食物链上去寻找食物和解决饥饱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当种群壮大之后。如果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迁移。但
鱼类及水产动物却是生活在一个边缘封闭的养殖水域中,那么,它们又将如何面对和解决食物短缺
的问题呢?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化学能的依次传导过程。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各种生物之间一系列
的吃与被吃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一种链条关系。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像俗话说的那样:“大鱼吃小
鱼,小鱼吃虾米”。那么,“小鱼”不够“大鱼”吃怎么办?“虾米”不够“小鱼”吃怎么办?一
条食物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食物链上所涉及到的生物的存活。在一个有
限的水体内,即使食物链不出问题,当某个生物种群(鱼类及水产动物)突然出现壮大时,也会因
食物的短缺给自身造成生存的危机。因此,在食物链之外偶然出现的其他食物便成了救命的补给,
这也是杂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多于其他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的主要原因。
    对于生活在湖泊或水库等有限的水体内的鱼类及水产动物来说,在食物链之外偶然出现的其他
食物,大致有几下几种来源:
⑴、随洪水或雨水的侵入而携带来的各种可食物质;
⑵、水位上涨时所临界出现的可食物质;
⑶、遭遇强风而导致入水的植物、果实、昆虫及鸟类;
⑷、在迁徙或逃逸中溺水而亡的动物;
⑸、动物在打斗、嬉闹中丢弃到水中的可食物质。
    以上这些外来的可食之物在落入水中之后,并不一定会被鱼类及水产动物及时的发现,那么,
这些食物在水中就会存在一定的滞留期,而在滞留期内,这些食物便会因受到水的氧化以及真菌、
细菌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开始发生质变!这种质变最典型的初级形式有两种:一是动物的腐烂;二是
植物的发酵。
    所以,现在的杂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对腐烂与发酵的食物情有独衷,是其在演变和进化过程中
,因觅食被动而产生的有利变异结果。某些鱼类及水产动物也因此由原来的杂食性继而转化成现在
的杂食性兼腐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年轮越长,其腐食性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这也是我们在对水
产诱食剂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第三个定律,即『鱼鹰子定律③』:凡杂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都可
以被看作是食腐动物!(呵呵!您肯定是头一回听说吧?!)
    说道食腐动物那也是有定义的,指的是以腐败的动植物(如枯枝落叶、发酵的果实、动物遗体
或粪便等)为食物的动物。那些杂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在觅食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四大家鱼中的
鲢鱼和鳙鱼虽然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但也依然能显现出极强的食腐性!“食腐动物”是一个涵盖
内容很广泛的名词,食腐动物并不是只吃腐烂的动物遗体,像秃鹫这样典型的食腐动物偶尔也去捕
捉一些中小型兽类。而有些杂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也会因食物短缺,也是见到有什么可以吃的就吃
什么,杂食也好,腐烂与发酵的食物也好,统统不会放过!当初之所以把它们定义杂食性动物,就
是因为忽略了它们另外所具有的腐食性!因此,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及水产动物食性,对水
产诱食剂的研发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学方面,腐烂和发酵在质变的形式上有些类似,都是将有机物质转变或分解成无机物质
。所以,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水产诱食剂列出个发酵类来并不完整,但抛开发酵类而单纯地把腐烂称
为一类也不象话,毕竟二者均与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食性有关,故此我才最终把它们统一归纳为食性
类!(这回您听着是不是感觉似乎有点道理了?)
    说是食性类,其实主要介绍的是“腐烂”和“发酵”与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摄食关系。下面我们
就逐一介绍一下:
a、腐烂:腐烂也称腐败,是指动植物蛋白质等有机物被微生物和真菌、细菌等分解成无机物的一
种质变现象。动植物蛋白质的腐败过程是一系列很复杂的化学变化,其腐败的速度取决自身的质量
及周遍的环境。在适宜的条件下,缺氧微生物和腐化细菌就会生长繁殖,微生物通过产生酶并利用
其作用来分解动植物蛋白质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动植物蛋白质在被分解时,一些胺类物
质会演变成生物碱,同时会产生和散发出某些气味物质,尸胺和腐胺就是腐败气味中最主要的两种
物质,其他的还有阿摩尼亚(或称“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脂肪酸等等。
    刚出水的活鱼没有腥臭味,腐败的鱼才会有,为什么有鱼腥味呢?这是因为鱼在腐败分解时会
产生三甲胺和哌啶等物质的缘故。三甲胺和哌啶都属于碱性物质,遇到酸性物质会引起中和反应,
因此,我们在炖鱼时放些醋就会除去一部分鱼腥味。
    三甲胺在三甲胺氧化酶的催化下,可以被代谢成氧化三甲胺。一些动植物含有的脂肪类物质在
腐败分解时会产生脂肪酸,其气味如臭墨味,等等。
b、发酵:发酵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发酵包括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我们在这里主要介
绍的是自然发酵,说的是一些原本不属于生活在水体内的动植物在落入水中后,其自身含有的动植
物蛋白质被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和真菌、细菌等所分解的过程,这在发酵形式上属于液体深层发
酵。这也是生命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和生理变化,根据生命体本身的各自所需去不断分解合成,以
取得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过程。
    因水中的微生物和真菌、细菌多种多样,所以经由它们分解蛋白质后的产物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淀粉类物质经过醋酸杆菌发酵则主要产生醋酸;经过丁酸杆菌发酵则主要产生丁酸;经过乳
酸杆菌发酵则主要产生乳酸等。在氨基酸方面,大肠肝菌能分泌少量的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和苯丙氨酸等。动植物经由微生物可分解合成出的有机酸有50多种,如:柠檬酸、乳酸、醋酸、葡
萄糖酸、苹果酸、曲酸、甲叉丁二酸、--酮戊二酸、丙酸、琥珀酸、抗坏血酸、水杨酸、赤霉酸及
多种长链二元酸等等。动植物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碳酸酐酶催化反应下,可以产生具有挥发
性的碳酸等。
    酸性物质通常能提供质子的能力或接受电子的能力,根据物质能够提供质子的多少来分为一元
酸、二元酸、三元酸和多元酸等。酸性物质的PH值为0.0--6.0,PH数值越低,酸性越强,可根据物
质的酸性强弱来分:强酸、中强酸和弱酸等。
  另外,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尤其是野生型微生物如酵母菌)在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时,会
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有人把这种分解过程称之为无氧呼吸。
    通过上面对“腐烂”和“发酵”的简介,我们发现在其质变过程中,有很多衍生物质对鱼类及
水产动物都具有很强烈的诱食作用,包括这些衍生物质所携带和散发的臭(尸胺和腐胺等)、腥(
三甲胺等)、香(酒精等)、酸(各种有机酸)等气味和味道,其诱食机理与鱼类及水产动物的(
腐)食性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把杂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定性为食腐动物,那么对有关
它们为什么会喜欢摄食“臭”、“腥”、“香”、“酸”等食物的原因,就无法作出顺理成章的解
释!因此,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某些学说的衰落以及新学说的诞生,基本上都是“不破则不立,先破
而后立!”况且我认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总比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要好的多!
    目前人们对于鱼类食性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参照过去的一些科普知识。而那些科普知识的存活
期比十个香港基本法所预定的有效年限都要长!总用老的眼光来看新问题,您还谈得上怎么去认识
和解决吗?!举个典型的例子: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幼鱼
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开始转向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以
禾本科植物为多。但草鱼只是喜欢吃草吗?其实不然,草鱼最喜欢吃的是昆虫和菌类物质!然而从
食物资源角度来看,昆虫和菌类物质绝对不如水草的资源充足,所以吃草也无非是为了填饱肚子而
已!为什么说草鱼最喜欢吃的是昆虫和菌类物质呢?这也需要从草鱼的食性说起:草鱼既然属于草
食性鱼类,那它的身体结构以及新陈代谢就会与其他食性的鱼类有所不同,对摄入肠腔的脂类物质
因难溶于水而无法吸收!那么草鱼又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在自然界中,很多小昆虫和
甲壳动物的体表和体内都含有大量的动物纤维素,也就是几丁质,从动物纤维素(几丁质)里可以
提取的一种直链的聚醣物质--几丁聚糖;另外,在灵芝、冬虫夏草等菌类和菇类中也含有几丁聚醣
这种物质。几丁聚糖也叫甲壳素,是一种葡萄醣胺,因为它的基很多,所以也叫基多酸。几丁聚糖
属于碱性物质,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的阳性食物纤维。被科学界誉之为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与矿物元素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几丁聚糖本身所携带的正电离子,可与食物中
带负电的脂肪自动附着结合,阻断脂肪分解酵素的作用,使得脂肪在肠内不被吸收而直接排出体外
。几丁聚糖除了能有效吸附和排除体内带负电荷的游离脂肪酸之外,还可以在体内溶解后形成阳离
子基团,通过离子吸附作用与氯离子和胆汁酸盐结合并排出体外。这样,食盐也就不会被过度的吸
收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草鱼才会对昆虫和菌类物质情有独钟!如果根据原有的认知,以草
类物质为主要原料去研究与草鱼相关的诱食产品,这岂不是走夜道不打灯笼--瞪着俩眼瞎撞吗?!
    就拿我把杂食性鱼类定性为食腐动物来说吧,那事先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地考察和推理之后,才
敢作出这样的结论!而且,按照食腐动物的习性去探讨杂食性鱼类的诱食路径,所得到的结果也是
出乎意料地令人欣慰!这无形之中不也是在肯定我的推断吗?或许现在还不一定能得到您的认可,
因为以前的那些科普资料从来都没有这方面的说辞!不过以后倒是很难说了,我相信面包会有的,
粮食也会有的!
    我们再说点题外话:因肉毒菌、霍乱或炭疽等传染病而致死的动物,其尸体在腐烂变质后仍会
残留有各种病毒。食腐动物如秃鹫、鬣狗、豺和雕等,在食用了这些病变的腐肉之后之所以还能够
安然无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胃酸极强!例如:白背兀鹫的胃酸PH值可以达到了1.0 。这就足以杀
死许多细菌和病毒!
    在蜥蜴的口腔内聚集着各种细菌和病毒,例如科摩多巨蜥,其少量的唾液便可使一些小动物丧
命。虽然科摩多巨蜥能够分泌致命毒液,但其最致命的武器却是含有多种高度脓毒性细菌的唾液!
大部分动物被科摩多巨蜥咬到后,皆因其伤口受到细菌感染而导致死亡。可为什么蜥蜴自己不会被
细菌感染呢?除了体内拥有特殊的抗体之外,也与其极强的胃酸有关!
    那么,鱼类及水产动物在面临毒害与疾病方面又会存在哪些问题呢?请看下一个话题!
⑥、抗应激类:
    应激是指鱼类及水产动物因环境的各种变化和影响而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系列肌体非适应
症状(也可以叫做应激反应)。
    在水产养殖和运输过程中,水质污染、水体缺氧、天气聚变和天敌入侵等极易造成鱼类及水产
动物的应激反应,其应激反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惊恐、浮躁、聚群和浮头等等,严重时可导致鱼类
及水产动物大批死亡。应激与普通的疾病不一样,应激多为突发性的,这有点类似于“急性中毒”
症状。有“病”就需要医治,预防和缓解就是主要的抗应激手段。根据鱼类及水产动物因应激反应
而产生的肌体不适等症状,确诊应激原因,然后再利用一些有针对性的物质对其应激反应进行抵消
或缓解,这就是抗应激的疗程,所使用的一些有针对性的物质也就成了抗应激的药物。
    抗应激药物是指具有缓解、防治由应激源引起的应激综合症的药物,对鱼类及水产动物能够起
到抗应激的药物(物质)有很多,大体上主要分两类:
a、预防应激反应类,如:中草药、电解多维素、氨基酸、微量矿物质元素等;
b、缓解应激反应类,如:中草药、食盐、糖类、有机酸、生物碱等。
    以上介绍的是在进行水产养殖时所需要了解的一些护理知识,除了人类的行为以外,鱼类及水
产动物在受到毒害与疾病的侵袭时,也会凭借本能的意识,采取一些相应的自救措施。例如去摄食
一些平时并不怎么喜欢吃是水生植物等。因此说,抗应激类不单纯是指人为所投放的各种物质,同
时也包括鱼类及水产动物为了自救而临时自行寻觅的物质。
    在水产诱食剂中,抗应激类物质与甲基供体类物质从诱食机理上讲有些近似,比较而言:甲基
供体类物质是永久必需品;而抗应激类物质则是临时补救品!所以抗应激类物质也不属于真正意义
上的诱食剂!但这并不是说甲基供体类物质以及抗应激类物质就不能当作水产诱食剂使用,前提是
首先要把这些物质的作用机理上梳理清晰,以便更加合理的做到物尽其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也不知道是谁提出了个口号叫做“生命在于运动”,弄得大家都信以为真,殊不知任何一个生
命由生到死其本身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人和动物的心跳都是有次数上限的,您还想加速完成吗
?)其实真正的至理名言我认为应该是“生命在于平衡”!(鱼鹰子语录!)因为任何一个生命体
对任何物质的需求、吸收、存储、分泌和排泄都有一个自我平衡的数值,不足或者超出都是病!药
物及保健营养品的作用都是调节生命所需物质的平衡,从而给予生命延续的一个稳定环境。
    地球表面或水中所含有的一切物质都有一个常规的数值,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如果由于地球
自身的变化,或者是受到人类活动以及来自地球以外的其他影响,导致这些数值发生异常时,那么
就必然会影响到地球上的某些生物!地球上有成百上千万个生物物种,只有适合地球物质环境及变
化的生物才能存活下来,否则就不能生存与进化,甚至不能诞生!生物的繁衍生息与所接触的物质
是否发生变异是有直接关系的!轻则闹病,重则死亡,晚期就是物种灭绝!
    地球上任何生物都躲不开生老病死,鱼类及水产动物也是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
懂得疗伤治病,动物也会,包括一些低能的动物!你可能听说过“负鼠装死”、“鸵鸟埋头”、“
壁虎断尾”、“螃蟹弃腿”、“章鱼喷墨”以及“海参吐内脏”、“黄鼠狼放屁”和“刺猬蜷缩身
体”等典故,其实这些现象都是一些动物的逃生自救方式,与疗伤治病并不是一回事。那么动物在
疗伤治病方面又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列举,带您走进这大千的世界:
⑴、水獭吃“紫苏”以解鱼蟹之毒;
⑵、牝鹿吃“蕈菌”以助食物消化;
⑶、蛇嚼“白药”用于止血疗伤;
⑷、兔缠“蜘蛛网”用于止血镇痛;
⑸、山羊吃“白鲜”用于去毒疗伤;
⑹、猕猴吃“向日葵”用于灭寄生虫;
⑺、狐猴嚼“满地爬”用于敷疗伤患;
⑻、猴子啃“金鸡纳树”用于治疗疟疾;
⑼、母象吃“树茶”以利催产分娩;
⑽、文鸟卧“野薄荷”用于杀灭微生物;
⑾、鸥椋鸟借“蚁酸”用于治疗风湿病;
⑿、狗獾借“蚁酸”用于治疗关节炎;
⒀、狗獾泡“温泉”用于治疗皮肤病;
⒁、猫、狗吃“杂草”以助洗胃解毒,等等。
    类似的典故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因为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对鱼类及水产动物在这方面的
行为举止知之甚少,但对于一些陆地动物自救措施的了解和认知,绝对能够给予我们触类旁通、由
此及彼的启示,这对我们研究水产诱食剂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也正是根据这一启示,才产生了抗应
激这一类的水产诱食剂:利用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自救本能,使用某些具有针对性的中草药或西药来
激活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能动性,以达到缓解肌体压力、降低发病几率、提高感知能力以及增强摄食
欲望等等,这也就是抗应激类水产诱食剂的作用机理。
    说道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自然就少不了要提到中草药!而在说中草药之前,我们还得简
单的先说一下中医: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其中的诊脉、针灸、刮痧、拔罐、膏药、汤药
和中成药等延续至今仍在使用。中医理论最初形成于汉代,过去的中医在理论上是比较朦胧的,对
于大多数疾病的起因都缺乏从本质上的认知,因而在对症下药时,很难做到精准无误,所以在治疗
上也是只能以调理为主,给人的感觉总是药到病除的很“慢”!现在,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借助于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手段,对于中医中所存在的一些抽象的意识进行了全面的澄清
和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弥补和修正了很多理论上的不足之处,使得中医得以继续发扬
光大。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见影不见形的“面纱”尚未被“揭开”,时至今日,中医在世界上依然
显得很神秘!与中医相比,西医在对于疾病的治疗上就显得“精准”和“快”的多,尤其是在对药
物使用上。西药基本上都是经过浓缩提纯后所获取的化学单品或化学合成类物质,针对某种病因(
病毒)选用与其相抗衡的某些物质为药物原料,这与食物链中“一物降一物”的原理比较接近。而
中医所使用的中草药大多是以天然物质为主,在对这些天然物质中的有效药物成分的萃取,所采用
的萃取工艺也相对比较原始的,再加上这些天然物质在产地、年限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对所萃取
出的有效药物成分的成色都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原本不需要的一些物质也会因被动萃取而搀杂在其
中,所以在有效药物成分的计量及配伍的比例上,中草药自然不如西药的准确性高。
    中草药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医所使用的药物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花
和果实)、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
也称中草药。在植物药中,其化学成份的品种繁多,如生物碱、生物酸、醌、酮、醛、醇等等。以
上这些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主要分布在根、茎、叶、花和果实中。次生代谢物除了有适
应环境的功能外,还有保护植物自身、防止被动物和微生物吃掉等作用。草食动物和微生物要从植
物中掠夺营养,而植物为了反掠夺就产生了次生代谢物,从而形成了反食物链。因此,草食动物和
微生物也就需要相应地产生化解植物毒素的分解酶。所以,植物不可能防范所有草食动物和微生物
的伤害,而动物和微生物也不可能侵害所有的植物,由此也就构成了动态的生物平衡。这种物质与
物质之间的制约与反制约,最终被人们归纳为药理!
    在水产诱食剂的研发中,被用于抗应激和诱食作用的中草药有很多种,例如:灵草、排草、香
松、八角、鱼腥草、墨旱莲、藿香、木香、香芹、山楂、黄柏、辣蓼、大蒜、松针、大黄、黄连、
陈皮、柑桔、甜橙、丁香、肉桂、白芷、栀子、山萘、阿魏、黄芪、胡椒、山药、枸杞、玫瑰、绣
球、洋葱、辟汗草、薄荷、黄岑、枝子、龙胆、小茴香、葡萄、樱桃、甜瓜、柿子、柠檬、细辛、
辛夷、川芎、豆蔻、甘草、牛黄、筚拨、多香果、沉香、砂仁、五倍子、苦参、桉叶、乌桕、松针
、地锦草、穿心莲、板蓝根、大青叶、石榴、菖蒲、苦参、白头翁、丹参、杜仲、山栀子、穿心莲
、柴胡、仙鹤草、桑螵蛸、海螵蛸、麝香、燕窝、鹿茸、地龙、党参、熟地、当归、蜂房、僵蚕、
蝉蜕、海马、冰片、地瓜、乌梅、红枣、香薷、神曲、乳香、紫河车、犀牛角以及穿山甲鳞片等等
;再往下写就快成小号的“本草纲目”了!
    中草药不但含有鱼类及水产动物所需的药用物质,而且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
、油脂、矿物质、生物碱、挥发油、苷类、有机酸、鞣质、维生素和植物色素及营养素等等,以上
这些物质对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都会起到一定预防和缓解的作用。并且,这些物质还可以
在气味或味道上更接近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食性,具有与食物同源、同体、同用等特点,因而更容易
被鱼类及水产动物所接受,这也是身为天然原料的中草药优于西药的地方!另外,以中草药为原料
所研发出的水产诱食剂,还具有资源广、成本低、效果显著以及广谱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充满应用
潜力的饲料添加剂!
    在预防和缓解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方面,除了以天然物质为主的中草药外,当然也少不
了有西药以及一些其他化学物质。例如:葡萄糖、活性多糖、几丁聚糖、维生素、赖氨酸、蛋氨酸
、色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a--硫辛酸吡啶甲酸铬、羧酸铬、谷氨酰胺二肽、谷氨酰氨、碳
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有机镁、有机硒、有机锌、有机铬、柠檬酸、苹果酸、腐植酸
和甜菜碱等等。
    俗话说:“七分药三分毒”,这指的是药物在治病过程中均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西药
与中草药因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因而所产生毒副作用的原理也有区别,举个例子说:(西药)一
只老虎在追杀麋鹿时,半路上可能会意外的踩死兔子;(中草药)一只老虎、两只豹子、三头狮子
外加四只猎犬一起去围猎麋鹿时,半路上可能会见到什么动物就去追杀什么动物,不知道我这个比
喻是否恰当?!(元芳,你怎么看?)
    声明一下:以上内容中有关对中、西医的理解之内容均由本人提供,仅局限于从医学角度出发
的一些个人观点,既不代表发贴所涉及到的网站的立场,也不存在狭义的爱国主义或广义的卖国主
义等问题!西医虽然很先进,但中医对人类的保健作用却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如果把话说的再圆
滑些就是:中、西医各有长处!之所以要多此一举的作出声明,一是不想因言论引发争议而影响到
其他无辜的人士;二是不想因疏忽导致灾难而使自己躺着也中枪!呵呵,说白了就是不想给某些好
事者留下拍砖的机会!
    我记得过去曾有这样一种声音,说是把大黄、滑石粉等中药给鱼吃了之后,鱼就会拉稀!肚子
拉空了,鱼就自然会再去抢食吃!这绝对是以最不科学的依据所作出的最不靠谱的结论!说句奉劝
的话:不懂可以学,求知不寒碜,没必要非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世界大明白!
    我有一个街坊就这样:平时最喜欢装明白,他总想给别人留下个什么印象呢?那就是天底下的
事儿没有他不懂的!有一天早上到河边去遛弯,看到住在他对门的糊涂大哥在哪儿钓鱼,而恰好正
在这个时候那位糊涂大哥中了一条大鱼,他连忙凑上前去就抢竿子:“您这哪儿成啊?!您把竿子
给我------”糊涂大哥很不情愿地把竿子交到他手上:“您行吗?”我这街坊把头一甩:“行!您
甭管了,这事儿我明白!”他边说边抢过竿子开始遛鱼,还没到三个回合就听“咔嚓”一声--把鱼
竿的二节给弄折了!
    糊涂大哥虽说很心疼自己的竿子,但又不好说出来,怕他上火!所以就想尽快差开话题:“没
关系,我来收拾一下!给您车钥匙,您去把我车后背箱里的备用竿给拿来行吗?”我这街坊把头一
甩:“行!您甭管了,这事儿我明白!”他到了车跟前,三下五除二就听“咔嚓”一声--把车钥匙
给折断在锁眼里了!
    这不懂装懂的结果就是三番五次地出差错!行了,你倒是长点记性啊!他不介,吃了八堑也没
长一智!这不,刚走进渔具店他就又惹出了麻烦来!您问他去渔具店干吗?他不是把人家糊涂大哥
的竿子给弄折了嘛!这事儿总不能不声不响的就不了了之吧?!他刚一进门儿,见有两个渔友正在
哪儿修理渔竿呢:渔竿的底把与挨着底把的这两节怎么也收不回去!现在的渔竿大多数都是伸缩结
构的,并继的也有,但不常见。他见那两个渔友费了很大劲儿可还是收不回去那两节竿子,于是他
老毛病又犯了:“你们这么弄这哪儿成啊?您把竿子给我------”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伸手就把
竿子给抢去了!其中有个渔友对他有点怀疑:“您行吗?”我这街坊依旧还是把头一甩:“行!您
甭管了,这事儿我明白!”他拿起那竿子就往一块木版上用力地一撴!竿子借着反作用力猛一下子
就弹了起来------这回倒好,竿子是没出毛病,不过他的面部却是意外地遭到了重创:嘴唇被磕出
了血、门牙也被撞松动了!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可疼起来是真要命!何况这门牙还被撞松动了!他哪儿受的了这个?赶
紧去医院吧!病不择医地就近找了家私人牙科诊所,进去得先跟大夫介绍情况啊,大夫最后说了一
句话,险些把他给吓晕过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他走进这家诊所以后才发现,这里的设施太简
陋了!立刻让他感到有些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很是不放心地对大夫说道:“大夫,我这是上面的
牙松动了,您可千万别给拔错了!您给看仔细点行吗?”谁知那大夫把头一甩,竟然也说了一句:
“行!您甭管了,这事儿我明白!”(得!这回碰上师兄了!)
⑦、呈味类: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呈味类物质有两种概念,一是气味;二是味道。即使是同一种物质,给鱼类
及水产动物的嗅觉的感受与味觉的感受也是尽不同的。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来说,有些物质可以被
其嗅觉感受的到,但其味觉却无法感受的到;相反,有些物质可以被其味觉感受的到,但其嗅觉又
无法感受的到。因为它们的嗅觉与味觉的感受机理不一样,所以,当某些物质接触它们的嗅觉与味
觉后所产生的信息反馈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一些呈味类物质既能让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嗅觉感
受的到,同时也能让其味觉感受的到。根据嗅觉与味觉在感受机理上的差异,选择不同类型的呈味
类物质,以达到有针对性的实施,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气味是物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一种物质都具有独特的一种气味,既没有相同气味的两种不
同物质,也没有不同气味的一种相同物质。有时我们闭着眼,只依靠嗅觉也能从气味上分辨出青草
、木材、油漆和橡胶等等物质的种类,但毕竟世界上的物质种类太多,所以很难说出到底有多少种
气味。而人们能感觉到的或分辨出的也只是气味中很少的一部分。例如:在千上万种香型的气味中
,我们无法做到一一分辨的都准确无误,所以只能将其都归纳为香型。其它的也是一样,如:辛、
腥、鲜、臭等,只能用“类型”来加以区别。
    比起气味来,味道倒是显得单一了许多。酸、甜、苦、辣、咸、鲜、涩,这几种味道都是人们
依靠味觉比较熟知的,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基本味道有五种,包括:苦、咸、酸、甜以及鲜味。有时
人们也能分辨出某种金属的味道,如:二价铜离子以及硫酸铁等。
    对于气味和味道的所有描述,同样都是以人的感官及感觉能力作为审议标准的。相同的物质,
鱼类及水产动物对其气味和味道有什么样的感知?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因为人与鱼类及水产动物
毕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对气味和味道的感知上也必然存在着某些鲜为人知的差异。
    谈到对气味和味道感知的差异,使我想起了国内某电视台以前曾做过的一期节目:主持人先将
一盘奶酪给了一个东方人,继而又将一盘松花给了一个西方人,让他们品尝并说出对食品的感受。
节目一开始,从那两个人食用后苦笑的表情上,就足以看出他们对各自所品尝之食物的感到是那么
的不适应。人与人对味道的反应就有如此大的区别,何况人与鱼呢?
    我们人类都喜欢吃带点甜味的东西,但猫对甜味却不感兴趣,当它的舌面接触到糖类物质时,
它舌面上的味蕾几乎没有反应!有些人类感觉是香甜的东西,对动物来说未必就是香甜的;相反,
有些人类感觉是腥臭的东西,对动物来说可能就是香甜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人类对气味和味道的
感知凌驾于动物的身上,如果依照我们人类的感受去度量其它动物的话,其结果势必会导致我们对
鱼类及水产动物在感知能力的严重误判!
    在绝大多数物质中都携带着或散发出气味或味道,那么,那些鱼类及水产动物是怎样感知和分
辨这些气味或味道呢?看来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它们嗅觉和味觉:(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是鱼类)
a、鱼类的嗅觉感受器:一般的鱼类在头部的前方和两侧都有一对鼻孔,等于是一共有四个鼻孔。
前后两个鼻孔构成一个鼻腔,左右各有一个鼻腔。鱼类的鼻腔是嗅觉器官的所在地,并不象人类一
样用于呼吸,所以鼻腔与口腔也并不相通。只有当水在鼻腔内的流动时,鱼类才能通过嗅觉器官感
知和分辨出水中的气味来。因生理上的差异,不同鱼类的嗅觉感受度也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鱼类
而不同年轮的,其嗅觉感受度也有所不同。
b、鱼类的味觉感受器:鱼类的味觉相对其嗅觉来说是比较迟钝的,因为鱼类没有一个象样的(或
者说是成型的)味觉感受器。鱼类对味觉的感知凭借的是味蕾,而鱼类(包括两栖类动物)由于绝
大部分时间在水中生活,所以其味蕾遍及全身!这种松散的味觉感知结构严重地降低了味蕾对味道
的感受度,因此,当人类认为某种味道已经到了不可忍受的浓度极限时,而鱼类对此仍显得悠闲自
得!(口味重!呵呵!)
    很显然,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嗅觉和味觉非常灵敏是错误的!我过去也曾这样
认为过,包括对水产诱食剂的分类等问题,老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但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认
知便会与时俱进。当然,现在我们所阐述的某些观点也未必都是正确的,或许在将来仍有被纠正的
可能,这一点也不新鲜!
    嗅觉的嗅阈值与味觉的味阈值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嗅觉与味觉的本身有时也会发生内因变化与
外因变化。一种同样的水,我们在平时与口渴时所喝到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还有,我们在饥饿时
对所能吃到的东西会感到很香甜,而在并不十分饥饿的时候,就算您牙好、胃口也好,吃嘛也并不
全是嘛都香!其实这些感觉上的差异原自于我们感官上的变化,当肌体需要时,感官的感受度就相
对会变的灵敏一些,这就是内因在起变化;另外,一种同样的水果,在蹬山时吃或在矿井下吃,与
我们平时在家里吃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气压在作怪;当气压偏低时,感官的
感受度就相对会变的灵敏一些,这就是外因在起变化。
    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下气味与味道在水产诱食剂中所起到的作用:
㈠、气味:气味是嗅觉对浮悬于空气、水或其他液体中的呈味类物质的一种感知。换句话说就是能
被人类嗅觉系统感应到的、存在于空气、水或其他液体中的化学物质。我们通常把气味分为三大类
:通过嗅觉等一系列感应、传递功能,最终使大脑产生“接纳”反应的化学物质,被称之为“香味
”;相反,如果最终使大脑产生“抵触”反应的化学物质,则被称之为“臭味”(这是我给“香味
”及“臭味”所作出的最新定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第三类,那就是介于“接纳”和“抵触”
之间的“辛味”、“腥味”和“鲜味”等等。
    当人们遇到难闻的气味时,会立即下意识地屏住呼吸,这是大脑的“抵触”在发挥作用。因为
大多难闻的气味都发自有毒物质,及时屏住呼吸会避免肌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但这也不能说明
被大脑“接纳”的物质就没有毒,在郁金香的花和叶中,就含有一种有毒的生物碱(类似西发丁碱
),这种物质会随着花香四处飘逸,人对这种物质的接触多了就会感觉头晕,严重的可导致中毒!
人们常说“诱人的花香”,这句话很有意思,有毒物质借以花香来“诱”取大脑的“接纳”,其“
诱”也就成了“骗”!其实“诱”的本身就有“骗”的含义在其中。我们使用呈味类物质来作为水
产诱食剂,其中的作用之一同样也是“骗”,但这种“骗”与“花香有毒”的路径有所不同,主要
是利用气味对某些物质的模仿,让鱼类及水产动物“误以为是”!
    香精是典型的行“骗”工具。香精是以某些天然物质为参照物,在气味与味觉进行模仿后所山
寨出的赝品!呵呵,我的这个解释是不是很贴切?香精是由香基、合香剂、修饰剂、定香型、稀释
剂等组成,一般采用几种或几十种天然原料、合成原料和附加物经调配而成;附加物包括载体、溶
剂、添加剂;载体有蔗糖、糊精、阿拉伯树胶等;不过,也有些香精则是有机化合物的复合体。香
精品种很多,按剂型分有液体、粉末、微胶囊、浆状等。液体香精又可分为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
精和乳化香精。现在有些教科书上把香精分为天然香精和合成香精两大类,认为天然香精是指从动
植物中提取出的香精;而合成香精则通常是利用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而生产的香料。不过,我
认为给香精作出这样的定义是有问题的,因为甭管是天然香精还是合成香精,最终都是经由人工提
取并合成!所以合理的叫法应该是“天然物质提取香精”和“化学物质合成香精”。
    利用香精在香型(气味)上对某些物质的模仿,以便尽量去接近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食性,从而
达到“诱”或“骗”的效果,是气味在水产诱食剂中所起到的作用之一。除此之外,香精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气味在水产诱食剂中所起到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利用其呈味度(气味的强
度)来压制和超越水体环境中其他物质所散发出的气味,去刺激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嗅觉感受器官,
从而完成“我在这里”的信息传递任务。
㈡、味道:味道是味觉对是浮悬于空气、水或其他液体中的呈味类物质的一种感知。味道与气味虽
然在感受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但在感受原理上却是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的。因此。味道在水产诱食
剂中所起到的作用,与气味的作用大致也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各自所面向的感受器官不同而已。
    与味觉感受器官相对应的物质组合体叫做调味剂,调味剂与香精的构成原理略有区别,因为有
很多种单一的物质不用与其他物质去组装、合成,其本身就可以作为调味剂来使用。调味剂的主要
分类有:鲜味剂、酸味剂、甜味剂、咸味剂和辣味剂等等。
    想利用味道发挥出“诱”的作用,同样也离不开“骗”的手段:把黄瓜、雪梨和香蕉按一定的
比例混合后,会让您(闭着眼)吃出甜瓜的味道来!同样的道理,利用调味剂在味型(味道)上对
某些物质的模仿,以便尽量去接近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食性,目的依旧是想让其“误以为是”!
    可以说所有的生物,根据天然物质的气味与味道来判断其利与害,都是极为准确的!而对人工
合成物质的气味与味道,在利与害等方面则会经常产生判断失误!
    以味道作为水产诱食剂原料的另一个用途是,排除水体环境中所有物质所散发出的气味的干扰
,另辟捷径,去刺激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味觉感受器官,从而完成“我在这里”的信息传递任务。当
然,前提是味道原料本身的呈味度要高于水体环境中其他物质所散发出的味道。
    我们前面介绍了呈味类物质在水产诱食剂中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是利用自身的高呈味度去刺
激鱼类的感官;二是在味型的走向上更接近或符合鱼类的食性。下面我们就再说说与呈味度及呈味
阈值相关的话题:
    由于呈味类物质的原料极为广泛,所以各种物质的呈味阈值也是有高有低,但也并不是呈味度
越高其诱鱼的效果就越好,这与鱼类自身的生活环境是有直接关系的。在养殖水域的水体中,含有
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因光合作用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这些化学反
应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挥发出自身所拥有的气味或味道!这些气味或味道溶于水
中,就使得水体本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呈味度!而水体呈味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鱼类感官的感受程
度,这也是我们在研究水产诱食剂中所发现的第四个定律,即『鱼鹰子定律④』:水体呈味度越低
,鱼类的感官就越灵敏;相反,水体呈味度越高,鱼类的感官就越迟钝。
    因而,当水体自身的呈味度偏高时,鱼类嗅觉的嗅阈值和和味觉的味阈值就会比正常情况下小
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选择使用一些呈味度也相对偏高的呈味类物质为原料,其目的是要利
用呈味类物质的高呈味度使饵料在气味或味道上,仍然可以进入到鱼类的嗅觉或味觉的感受阈值范
围内!如果这时呈味类物质的呈味度不够高,那么,凭借饵料自身的气味或味道就不容易被鱼类感
觉到,这也就等于是进入了鱼类嗅觉与味觉的盲区!
    呈味类物质仅仅凭借自身的呈味度去刺激鱼类的感官是远远不够的,这不单纯是呈味阈值高与
底的问题,还必须要让鱼对呈味类物质所挥发出的呈味的类型感兴趣才行!人们不喜欢闻到橡胶燃
烧的气味,并不是因为橡胶燃烧时所挥发出的气味呈味过高,而是因为气味的类型不对!
⑧、其它异类:
    一看这标题就知道是个大杂烩!真聪明!您又猜对了!跟您这样的聪明人合作,就是有默契!
回头再看我们那小工,笨的要死!前几天我有一个喜欢钓鱼的哥们儿打电话过来说:“大哥,给我
对付几瓶药酒用行吗?我身边这帮弟兄的手里都快断顿儿了!”我回答道:“没问题!过一会安排
人给您送过去!”关了手机我就琢磨:那帮弟兄人手多,只拿个几瓶药酒过去怕是不够分吧?忽然
想起在地窖里我还藏着一整坛子钓鱼用的药酒呢,足足有十几斤!送过去应该够他们用的了!就是
这个主意!马上把我们那小工叫过来,吩咐道:“你去地窖里拿一坛子药酒上来,然后给我那哥们
儿送过去!”
    到了晚上,我那哥们儿又打电话过来:“咱不说好了给我送点药酒过来吗?您干吗弄坛子臭豆
腐来恶心我?!”我一听就知道是出了差错!赶忙又把我们那小工叫过来问:“你是怎么搞的?叫
你去送药酒,你怎么给人家送了一坛子臭豆腐?!”那小工辩解道:“这地窖里黑灯瞎火的不好分
辨啊!我哪儿知道那坛子里装的是什么呀?”一听这话我立刻就来气了:“怎么不好分辨?这地窖
里总共就只有俩坛子,一个装的是药酒;另一个装的是臭豆腐,这你也能给人家拿错?”您猜我们
那小工接下来会怎么说?他说:“我知道地窖里只有俩坛子,可问题是您只让我拿一个坛子上来!
如果您说把那俩坛子都拿上来--那我能拿错吗?”嘿!他还有理了!我继续呵斥他道:“强词夺理
!说你笨你还不承认是吧?如果这事让我去办,我能犯你这样的低级错误吗?”那小工满脸堆笑地
说:“我哪儿能跟您比呀?您多聪明啊?这事如果是您去办--您指定会把俩坛子都给人家送过去,
然后再拎一个坛子回来!”(好嘛!把我说的比他还笨!)  
    哎!跟这种人真生不起这气!算了!还是接着聊咱们的话题吧:
    鱼类的主要感知器官除了敏觉、嗅觉和味觉之外,还有视觉和侧线等等。在目前常见的水产诱
食剂中,与鱼类的视觉及侧线有关的产品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接近于空白!但这并不等于没有开
发的价值,只是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已。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与鱼类的视觉及侧线有关的
话题:
a、与鱼类的视觉相关的内容:
    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鱼类都是近视眼,这与鱼类眼球的晶体有关,鱼
眼的晶体是圆球形的,因为其晶体的凸度无法改变,所以只能看到比较近的物体。而且鱼类视觉的
分辨能力也很差,即使在可以视范围之内,也只能看清某些物体的大致轮廓。然而,鱼眼对光的感
受程度却高于它对的视野的感受程度!
    有关光的知识,我们顺便再做一下综合的普及: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滴或雨点将阳光折射与反射时,便会在折射与反
射区域形成一道拱形的彩色光谱。而光谱则是复色光经过棱镜或光栅等色散系统分光后,被色散开
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在光谱中有一部分是人眼可见以
及可分辨的,被称为可见光谱。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也就是说:光是一种
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而振动方向和光波前进方向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光的振动面只限于某
一固定方向的,叫做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通常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所有可能的方向上,光波
矢量的分布可看作是机会均等的,它们的总和与光的传播方向是对称的,即光矢量具有轴对称性、
均匀分布、各方向振动的振幅相同,这种光就被称为自然光。
    光并非都是来自太阳,地球上有很多物质也都可以发出不同程度的光,包括一些动物,例如:
⑴、蝎子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在特定的环境下,成年蝎子会呈现黄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蝎子
体内含有一种叫做β--咔啉的化合物,对由体内向外发出荧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波长的紫
外线的照射下,成年蝎子所发出的光会显得更明显一些。
⑵、磷虾是一种海生的浮游动物。磷虾的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基部都具有球状发光器,可
发出蓝色冷光。磷虾的发光器由发光细胞、反射器和晶体组成,相互之间都有神经相连。
⑶、蚯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刚毛,蚯蚓在蠕动时需要体表上这些刚毛的配合,同时会从体内分泌出
一种含有发光物质的液体,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看到蚯蚓所发出的微弱的绿色光。
    相对来说,阳光比较强烈,而上述这些小动物所发出的光却是非常微弱的。尤其在昏暗的环境
下,我们人类对这类非常微光是很难发现的,而鱼类则不同,它们不但能够发现这类微光,还可以
看到一些我们人类无法分辨的光,如紫外线等。鱼类的这种特殊功能得力于体内所含有的大量的牛
黄酸!牛磺酸又称β--氨基乙磺酸,最早是从牛黄中分离出来的,所以被称为牛磺酸。在动物体内
,牛磺酸占视网膜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 左右,如果体内的牛磺酸缺失,便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功
能紊乱或者变性!猫为了在夜晚捕猎时能够保持自己所拥有夜视的能力,就必须大量摄取牛黄酸,
而在鱼的体内恰好就含有大量的牛黄酸,所以鱼就成了猫的上等佳肴!这也是猫喜欢吃腥的原因!
    另外,鱼类对颜色的感知也与我们人类有所不同,单色光波越长的颜色就越会使人类敏感,如
红色和黄色等等;而鱼类却对与周围反差比较大的颜色感兴趣,环境因素是其最大变数!因此很难
确定鱼类到底会对什么颜色敏感!
    最近,在我国的北方经常会出现雾霾以及沙尘暴的天气,即使正当中午时分,也会让人感到非
常的昏暗!这是因为空气中大量的微悬浮物阻碍了阳光的照射!同样,由于水中的微悬浮物以及微
生物等大量的存在,也会对阳光的照射产生一定的阻力,所以光线在水中的可视程度要比在空气中
弱很多。而在这种弱光的照映下,颜色也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则被称之为光的衰减。在几米深的
水底,由于光的衰减,给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受几乎就是一片昏暗!而鱼类及水产动物则利用对光的
特殊感知能力,在这种昏暗的条件下仍然可以轻松自如的寻找猎物!
b、与鱼类的侧线相关的内容:
    绝大多数鱼在身体的两侧都各有一条线状的花纹,通常被称之为侧线。侧线是鱼类特有的一种
感觉器官,有其完整的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侧线由许多分布在鳞片上的小孔排列而成,这些小孔
与皮下的侧线管相互通连;侧线管里有一种液体,管壁上分布着许多绒毛,而这些绒毛又与鱼类的
神经末梢相连。鱼类通过侧线的液体受压与绒毛振动等来感知外界的变化,这就是鱼类侧线的感觉
机能。
    对于鱼类来说,侧线器官的存在对于其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⑴、感受频率:在自然界中,经常有因意外而导致落水的昆虫或飞蛾等,昆虫的蠕动以及飞蛾的颤
抖会在水面上产生微弱的振动。鱼类凭借着侧线的感知功能,会将这些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加以分
辨,从频率的高低以及振幅的强弱等方面的判断其目标是食物还是天敌!根据这一原理,鱼类也会
凭借着侧线的感知功能来辨别声源的方位,因为声音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感受距离: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看电视,有这样的一组画面可能大家都似曾相识:在近海的珊
瑚礁旁,一团由成千上万尾幼鱼组成的鱼群忽左忽右的朝前游弋,速度均衡、动作协调!不论上下
还是左右,鱼与鱼之间都保持着几乎相同的距离!当需要改变游弋的方向时,反应迅速、整齐划一
!而且从不会发生刮擦与追尾等交通事故!呵呵,知道为什么吗?这一切都是因为鱼类的侧线在发
挥着掌控距离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可以使鱼类避免撞上障碍物,又可以防止搁浅!
⑶、感受动态:在一定的感知范围内,鱼类可以凭借其侧线功能感受到来自水中的任何动静,同时
也能感受到水流的方向与水流的速度,甚至包括水温的变化等等,这不仅能使鱼类及时的远离危险
、躲避灾难,也有助于鱼类寻找适于自己栖息地和繁殖地。
    通过对鱼类视觉及侧线的了解与认知,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一些与其相关的物质,如荧光粉和食
用色素等。
    前面说了这么多,我们是不是也该休息一下了?水产诱食剂,广告之后见!
    在文章中插播广告,你不认为这是千古奇闻吗?呵呵!会不会感觉我很有创意?往下看吧,你
会发现我这广告更有创意!如果您不喜欢看广告也没有关系,可以借此机会做做眼保健操!
    对于钓鱼人来说,最养眼的画面莫过于碧波中的有一支蠢蠢欲动的浮漂!但浮漂老停在水面不
动,久而久之也会让人看的眼疼!我就这样坚持看了近一个时辰,眼神也渐渐开始有点懒散了。忽
然一个没注意,那浮漂就不见了踪迹!定睛仔细再查看一番--还是没看到,凭皆着以往的经验,下
意识地猛一抬竿!鱼线直了、竿子弯了,可再想用力往上提竿子却是怎么也提不动!挂底了?不能
啊!出了水面的鱼线长度在那儿摆着呢!莫非水中有树叉什么的?我这正瞎琢磨呢,忽然感觉到鱼
线开始给力了!是鱼!绝对错不了!想到这儿不免心中大喜!喜的是什么呢?因为鱼线给力的强度
实在是太大了!我紧紧握住鱼竿,一边起身一边想:今天你是跑不掉了!幸好我提前索上了失手绳
,实在承受不住的话,我就放你几个来回!
    我刚站起身,却感觉那来自鱼线的力量好象忽然又没有了!啊?不是再开玩笑吧?!一下子心
里凉了半截!正略感有些扫兴之时,那鱼线又开始给力了!嘿!还在呀?我这兴奋劲又来了!用力
试着提了一下竿子,可结果的确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不但没能拽动它,反而却被它拽得在岸边跑
了几步!还得说这鱼线结实!不然就这力道,普通的鱼线再粗点也早断开了!眼看着竿子稍朝水面
就要扎下去,我想再不撒手恐怕真不行了,那就撒吧!边撒手还边说了一句:“走你!”
    竿子是下水了,但这事还没算完呢!顺着漂在水面的竿子往前一看:好家伙!在前方的水面下
,隐隐约约能看到有一团暗色正在移动,露出水面的背翅就有一米多长!当时我就有点蒙了:这究
竟是个什么玩意?怎么这么大个儿?!冷静地又一想:这儿不是尼斯湖呀!还没等我弄明白呢,失
手绳就开始给力了!我预感到大事不妙,可再想解开失手绳显然是已经来不及了!一下子被失手绳
传来的力量拽到了水里!您说平时吧,我总是习惯把失手绳索在钓箱上,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的了
?神差鬼使地就索在了手腕上!也是该着今天倒霉,偏偏又叫我遇上了这么大的怪物!再想想还有
比这更可气的:您说这鱼线也是!这么细的鱼线--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它怎么就不断呢?!(您想知
道这鱼线是什么牌子的?先不说!厂家还没给广告费呢!)
    在水里勉强挣扎了几下,我便已经感觉到有些筋疲力尽,心想:这回可算是真的完了!我命休
矣!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喂!快醒醒!该吃午饭了!”(咳!
竟然是大梦一场!)
    我猛地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见一哥们正站在床边叫我呢!我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心神未定
地冲他说道:“谢谢!谢谢!您这一嗓子喊的太及时了!救我了一命啊!”
    为了表示谢意,我送给他一瓶我自己研制的“江湖药酒”,经过多年的试用,体会其诱鱼的效
果勉强还能说得过去。
    几天之后我们又一次见面,他开口就说:“嗨!哥们,您那药酒真的很不错:口感好、还不上
头!正好我上次忘问了:您那药酒到底是治啥病的?”(这不是瞎扯吗?!)
    真拿他没有办法,我半开玩笑地回答他说:“治疗各种食欲不振!”
   “哦!”我这哥们若有所思地自语道:“我说怎么一喝完那酒就想饭吃?!”
    我实在是忍不住了:“那酒不是给您喝的,是钓鱼用的!”
    听我这么一说,他惊讶不已、嘴巴张开后就半晌没合上:“啊?!”
    好了,广告回来,继续我们的下一个话题------
五、水产诱食剂的研发与导向:
    有关水产诱食剂的研发,无非就是三点:一是通过对物质的研究去开发新的原料;二是通过对
原料的研究去开发新的作用;三是通过对原料的配伍研究去开发新的复方。至于导向嘛,呵呵!说
白了就是告诉您朝哪儿个口袋下手!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弄明白:物质原料与鱼类及水产动物之间的
诱食作用机理!
    当某些物质被用作水产诱食剂使用时,会因偶发奇效而倍获推崇。其实,现有的一些很普通的
水产诱食剂原料也未必就不好使,只是人们以前没有把这些原料的作用机理摸透,导致这些原料的
作用没有被完全的发挥出来!所以说,要想获取到理想的水产诱食剂原料,除了要做大量的试验之
外,理论仍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从最基本的理论学习着手,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凭借着理论
知识的不断增长与积累,才有可能去逐步揭开水产诱食剂中那一个个神秘的面纱!
    您越是对某些物质的作用机理感到高深莫测,就越说明您在水产诱食剂的理论上还没有作足文
章!相反,如果您把与水产诱食剂相关的理论知识都弄明白了,那么对于您来说,水产诱食剂也就
不会再有什么秘密而言了!
①、理论的推演: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为如何降低饲料的成本而大伤脑筋,因为鱼用饲料的性价比不仅能反映饲
料质量的好坏,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效益。那么,怎么来断定饲料的好与坏呢?从饲料的外
观、形状、颜色以及气味和味道上,不足以对饲料的优劣做出评判,饲料的好与坏主要体现在其蛋
白质的含量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构成等多个方面。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可将食物蛋白质分三类:a、完全蛋白
质;b、半完全蛋白质;c、不完全蛋白质。也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外形,将其分作三类:a、球
状蛋白质;b、纤维状蛋白质;c、膜蛋白质。再细分一下蛋白质的种类,大体上有:球蛋白、角
蛋白、胶原蛋白、伴娘蛋白、肌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另外,根据辅基的不同,还可以将结合蛋
白分为以下七类:核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磷蛋白、血红素蛋白、黄素蛋白和金属蛋白等。根据
溶解性的不同,还可以将简单蛋白分为以下七类:清蛋白、球蛋白、组蛋白、精蛋白、谷蛋白、醇
溶蛋白和硬蛋白等。
    所有动物的生长与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糖类、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但在
家禽及牲畜等陆生动物中,糖类和脂肪被优先用作能量物质或储存在体内,蛋白质通常是被用于能
量的代谢;而鱼类及水产动物因为对糖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很低,所以不能完全地利用纤维素、糖
类和脂肪等物质来补充体能。那么,蛋白质除了被用来满足合成机体生长的所需外,还必须肩负起
补充体能的任务。因此,为了满足鱼类及水产动物正常的生长,水产养殖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家
禽及牲畜等陆生动物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情况下要高出很多。
    虽然鱼类通过酶促反应可以感知和辨别出很多种物质来,但在其感知和辨别的范围内,蛋白质
则是最令其敏感的物质之一!出于这种敏感,鱼类对某些物质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以及含量的大小,
会做出迅速而准确的感知!所以,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来说,蛋白质本身就是最好的诱食剂!
    目前,在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最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标准是:草鱼饲料为20--30% ;鲤鱼饲料
为35--40% ;鳖饲料蛋白含量在40--50% 。这只是列举的几个例子,没有什么规定说蛋白质含量必
须要达到以上这些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又是怎么来的呢?就拿鲤鱼饲料来说吧:人们在为考核饲
料成本所做的一系列实验中发现,只有当饲料中的蛋白质总含量接近或达到30% 左右的时,鲤鱼才
勉强会接受!这就有了后来约定俗成的标准:鲤鱼饲料中的蛋白质总含量基本上不会低于32% !倘
若发现配合后的饲料中蛋白质总含量偏低时,就要加大蛋白含量高的原料来配合使用。
    在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一般来说,动物蛋白质
的含量及营养价值比植物蛋白质的含量及营养价值要高出很多,而原料的成本投放自然也会高出很
多!所以,既想降低饲料成本又不能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蛋白质主要含有碳、氢、氧和氮四种元素,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磷和一些金属元素。蛋白质
平均含碳50% ;氢7 % ;氧23% ;氮16% 。其中氮的含量较为恒定,所以,常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
“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乘以6.25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其中6.25是氮含量16% 的倒数。蛋
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而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左右。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及饲
料的蛋白质测试含量超高!不过,蛋白质真正的含量并没有因此而提高!
    既然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与营养价值都优于植物性蛋白质,那么,在改善饲料的品质上这就涉
及到了动物提取物(液)的添加与使用,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草药中的一些动物性原料。至于最终
会选用哪些原料、使用量的大小以及如何去使用,便成了激酶类水产诱食剂的研究课题!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但并不能完全
说明饲料的好与坏!因为在饲料中,除了对蛋白质的含量有一定的要求外,还需要拥有一些其他的
营养物质,如:水分、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以及维生素等等。当然,还有一个更
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要使饲料在气味与味道上尽量接近和符合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食性!
    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20% --23% 之间,直接将一块鲜牛肉扔到水里,鱼类对其并不会产生
多大的兴趣。但如果将一块腐烂变味的牛肉同样扔到水里,那可就有热闹看了!牛肉在腐烂之后,
其蛋白质含量并不会因腐烂而增加,这就说明能让鱼类感兴趣的除了蛋白质以外,一定还会另有其
他的物质存在!其中包括这些物质所拥有并挥发出的气味与味道!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基本上
可以排除蛋白质的诱食作用了,也就等于是终结了鱼类利用酶促反应来对物质所进行的感知和辨别
。那么,除了蛋白质以外,究竟还会有什么物质可以如此引起鱼类的兴趣呢?而鱼类又是凭借什么
感官来对这些物质进行感知和辨别的呢?如果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的话,我想您肯定不会饶了我!
    鱼类的敏觉是其觅食的主要感官系统,当内因或者外因发生变化以致影响到其敏觉的发挥时,
鱼类的嗅觉和味觉便立刻会接手其觅食的工作!而在平时,鱼类的嗅觉和味觉对觅食只起到一些辅
助的作用,其主要的作用是辅助侧线及其他感官来预防敌害!
    离开了酶促反应,鱼类的摄食进程将会变的相对迟缓。因为嗅觉和味觉在觅食上会受到来自水
体中其他气味和味道的双重干扰,当靠近疑似食物的物质后,只有经过反复的辨别才会决定吃还是
不吃。这与利用酶对物质的单一反应所产生的准确性,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且,当鱼类凭借嗅觉和味觉开始觅食时,其所寻觅的物质对象也在悄然发生着转换!敏觉主
要针对的是蛋白质等物质,而嗅觉和味觉主要针对的则是气味和味道。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气味与
味道会博得鱼类的喜爱呢?这就与鱼类自身的食性有关了!如果想要知道这一切,自然就会接触到
呈味类与食性类水产诱食剂的研究课题!
    虽然我们可以把杂食性鱼类定性为食腐动物,但也并不是因此就可以认为任何东西变质后鱼类
都喜欢吃。在某些物质发生腐烂变质时,极易产生各种毒素,同时也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气体,如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当含有硫化氢或二氧化硫的气体被人或动物吸入体内时,这些有害物质便
会影响到细胞的氧化过程。因此,食腐动物在摄食时也并非是饥不择食和不择时机的!再比如说血
液;血液主要由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
无机盐、蛋白质、水、氧、糖、代谢产物、脂肪、激素、酶和抗体等。在常温环境下,新鲜的血液
可以保存16小时,最多不会超过24小时。动物尸体在腐烂变质的同时,动物血液中原有的物质,也
会被细菌的氧化而变成一些无机化合物。血液中的钾盐和钙盐就会因细菌的氧化而转换成亚硝酸盐
等。鱼类假如吃到了这类含有亚硝酸盐物质时,就会导致肌体组织的严重缺氧。而大蒜则可以阻断
亚硝基化合物对其他物质的合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蒜就成了鱼类应急的药物!
    另外,饲养模式和水质条件等因素往往也会给鱼类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从而增加鱼类及水产
动物对必需品和应急品的需求。例如:在高密度养殖水产动物和网箱养鱼时,因自然食物的来源受
阻,从而致使鱼类及水产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严重缺失!尤其是维生素类物质和甲基供体类物质,
如果饲料中这些营养物质和必须品的含量再不充足,那倒霉的也只能是这些被养殖的对象了!那么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改良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饲料呢?嘿嘿!再往前走,您可就会步入抗应激
类和甲基供体类水产诱食剂的研究大门了!
②、合理的分类:
    假如您对我给水产诱食剂作出的分类弄得不是很明白,没有关系,您也可以根据鱼类的感官去
直接进行分类研究。但不管怎么说,在对水产诱食剂的研发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肯定会乱套的
!起码您得知道哪些物质是针对鱼类嗅觉的、哪些物质是针对鱼类味觉的,等等。
    有些水产诱食剂在原料说明上介绍的很详细:该产品主要含有各种氨基酸、生物活性肽和蛋白
质等等。由于科普知识多渠道的灌输,虽说人们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了解并不十分透彻,但对这两
种物质的称谓倒是也蛮熟悉的,大体上知道这些物质都是好东西!可“生物活性肽”是个什么东西
呢?相对氨基酸和蛋白质来说,一些普通人对“生物活性肽”这个称谓还是会感到比较生僻的!越
是生僻就越会使人感到神秘!既然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好东西,那这个“生物活性肽”估计也应该
错不了!这种贯通式的思维模式恰恰会被商家所利用,而能让人们感觉到神秘其本身就是卖点!
    在这方面,商家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但对一个研发者来说,即使不太明白但也决不能糊涂!
那么,什么是“生物活性肽”呢?既然提到了这个名词,那我们就顺便作一下介绍:
    肽由氨基酸脱水而成,含有羧基和氨基,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种两性有机化合物。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干个肽键,从而组成一个肽,所以,肽有时也被称为“氨
基酸链”;多个肽进行多级折叠就组成了一个蛋白质分子。因此,蛋白质有时也被称为“多肽”。
在一般情况下,分子量段小于180 道尔顿的称为氨基酸;分子量段在180 --6000道尔顿之间的称为
肽;在这其中,人们习惯将分子量段在180 --1000道尔顿之间的小分子活性多肽称为小肽、寡肽和
低聚肽,或统称为“生物活性肽”!另外,分子量段大于6000道尔顿的称为蛋白质。也就是说:氨
基酸的分子最小,肽的分子居中,而蛋白质的分子最大。
    所以,别以为把氨基酸、肽、蛋白质都放在一个锅里就可以做出八宝粥,其实,它们是一根绳
子上拴着的仨蚂蚱!这就如同是籼米、粳米和糯米,看上去似乎是三个品种,但归根结底却是一路
货色--都是稻米!即使都放到锅里最终也只能做出一宝粥来!
    归属同一类的原料也并非不能同用,前提是要对这些原料的性能有所了解,如果在作用机理上
各有所长,倒是可以互通有无的。
    另外,还有很多物质是具有多重特性的,有些物质既能作为甲基供体,同时又能符合鱼类及水
产动物的食性要求(如氨基酸等);还有些物质既能被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敏觉感受到,同时也能被
其嗅觉或味觉感受到(如柠檬酸等)。只有对这些物质做出应有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知道它们(
诱食机理)是怎么来的?!
    对于水产诱食剂的研究,即使我们在形式上作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分类,但类与类之间的内在联
系是无法阻断的。经过近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于某些物质的感受度高应该归功于其酶促反应,也
就是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敏觉!将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敏觉做个比较的话,可以得到以下
结论:嗅觉的感受度适中而嗅阈值也适中,所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味觉的感受度低但味阈值
高,所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敏觉的感受度高但敏阈值低,所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将这一结论与某些针对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诱食试验相结合时,我们发现:
a、在优良的水体环境中,激酶类物质(动物提取物、液)、甲基供体类物质(如甜菜碱等)和食
性类物质(腐败、发酵)均有明显的诱食作用,而呈味类物质(味道、气味)则诱食作用一般、无
或相反;
b、在一般的水体环境中,激酶类物质(动物提取物、液)和食性类物质(腐败、发酵)均有明显
的诱食作用,而甲基供体类物质(如甜菜碱等)和呈味类物质(气味、味道)则诱食作用一般、无
或相反;
c、在恶劣的水体环境中,只有呈味类物质(气味、味道)有明显的诱食作用,而激酶类物质(动
物提取物、液)、甲基供体类物质(如甜菜碱等)和食性类物质(腐败、发酵)则诱食作用一般用
、无或相反。
    由此可见:水体环境、诱食物质与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感官区别等,是在对水产诱食剂中产品研
发中不可忽略的三个要素!
③、研发的方向:
    假设一个正常人,按着设置好的一条直线闭着眼往前走,最终还会走到起始点!这倒不是因为
地球是圆的,而是因为人右腿迈出的步子总是会比左腿迈出的步子要大一些!即使提前设定好了方
向,闭着眼也会走出圈儿来!就连最简单的走路竟然都可以走成这个样子,何况我们搞研发呢?您
说如果提前不设定好方向,那还不得把这研发搞到地球外面去?!
a、寻找新原料:说是要寻找新的原料,但也不是说让您逮到什么东西(物质)就都要拿去做试验
,那起码也得是沾点边儿、靠点谱儿的是吧?但怎么才能知道--某些东西(物质)是否能够与水产
诱食剂沾上边儿或者是靠上谱儿的呢?这首先还得从理论上去寻找依据!对于某些东西(物质)的
诞生与衍生、共性与特性等方面都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这些东西(物质)的同族与旁系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要先动脑子后动手,但凡发现与水产诱食剂有渊源的、有潜力的都值得去挖掘!
    例如:我们知道麝香是由雄麝的体液分泌物并混合了某些昆虫在干燥后而得,但您是否还知道
北美洲的麝鼠、中美洲的麝龟以及澳大利亚的麝鸭等其他多种动物也有类似于麝香的分泌物?!先
抛开这些分泌物所持有的特殊气味不谈,单从其物质的结构与形成方面来对比,看看它们之间是否
存在有某些共性?很显然这些物质都与动物的体液有关!而且都是以分泌物的形式出现,这在物质
的诞生方面明显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另外:与麝香并驾齐驱、被誉为四大动物香料的还有龙涎香、
灵猫香和海狸香等。这些香料同样都是来自动物的体内的,虽然诞生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在物质的
呈味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都是香气扑鼻!关于动物所呈现出的天然香气,主要是随其体液所
分泌并挥发出的一些有香味的物质。在水产诱食剂的分类中,体液与激酶类有关;气味与味道的味
型与食性类有关;而气味与味道的大小则与呈味类有关。再有:我们寻找新的原料,并非就一定是
要寻找那些已经成型的东西(物质),根据物质诞生或形成的原理进行仿制,或者叫作人工合成,
所得到的成品那不同样也是新的原料吗?!
    对于新原料的探索与使用,首先要全方位的了解该原料的性质、性能及所有与其相关的信息,
然后再从理论上将其归类,通过与所有已知的同类原料进行各种参数的比对后,努力找出新原料所
拥有的特性与优势,综合分析该原料是否适用于水产诱食剂。如果经过反复的考核之后仍被认可,
便可进入到原料的初级试验阶段。
    您也别一看完我这介绍,就拿起地图蠢蠢欲动!看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断章取义,我作这些介绍
无非是为了要借此来讲清楚一些道理,而如果您非要说到沙特去买龙涎香是被我唆使的,那我可就
不得不用中国话来问一句:谁动了我的油条?!
b、发现新作用:以新的水产诱食剂研究理论为导向,对已知的水产诱食剂原料,从头到尾的重新
再进行一下梳理,重点查勘在其作用上是否有被忽视或遗弃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力求物
尽其用,以及尽量避免用高射炮去打蚊子!我们下面再举一个例子,看看我说的是不是有点道理:
    蜂蜜是糖的一种过饱和溶液,是蜜蜂从植物的花朵中采集出的花蜜。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和果糖,两者的含量之合约占蜂蜜总体的70% 左右。除此之外,蜂蜜中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将蜂蜜用于水产诱食剂中做原料,无疑是一种浪费。但在垂钓中被当作添加
剂使用,目前还是比较普遍的!由于在蜂蜜中糖分的比重很大,所以人们使用它的目的多数是建立
在增加饵料甜味的基础上。其实,当蜜蜂采集到花蜜之后,会将花蜜暂存于自己的蜜囊中,等回到
蜂巢中再吐出。在花蜜进如蜜囊以后,蜜蜂的上颚腺便会及时分泌出一种体内转化酶,花蜜会与体
内转化酶接触并在其作用下发酵,而在花蜜被吐出的过程中也免不了会携带着一些蜜蜂的分泌液。
所以,在蜂蜜中会含有一定量的蜜蜂的体液!由此看来:真正能使鱼类感兴趣的并非是蜂蜜中的那
些糖分,而是来自蜜蜂的体液!如果将蜂蜜作为水产诱食剂的原料,按其特性应该主要用于激酶类
,而绝非是呈味类!别看蜂蜜的糖分含量那么高,但就它本身的那点甜度来说,在水体中能呈现出
来的作用也不过是微乎其微而已!相反,有很多在甜度上高于蜂蜜的物质,其诱食效果却反而不如
蜂蜜好,这又是为什么呢?不通过深入的进行理论研究,就根本不可能发现某些物质在水产诱食剂
中所能够发挥出的真正的作用!以至于真正能起作用的地方没有被人们重视和利用,而在其作用平
平的地方却被人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不就是典型的阴错阳差与颠三倒四吗?!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水产诱食剂的产品并不是不好使,关键是要看您如何去解读
它以及如何去使用它!有句至理名言是这样说的:只要把科学知识掌握好,大粪也能变成宝!(鱼
鹰子语录!呵呵!)
c、设立新目标:在水产诱食剂的应用方面,眼下被商家所宣传的产品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广谱
性的,对所有养殖鱼类及水产动物都会起到一定的诱食作用,如氨基酸、甜菜碱和DMPT等等;另一
种是略有针对性的,指对某些养殖鱼类或某些水产动物有些特殊诱食作用的,如针对虾蟹类的有牛
磺酸和扇贝粉等;针对龟鳖类的有肝脏粉和苯二氮卓化合物等;针对淡水鱼类的有海藻粉和乌贼粉
等。总之,这些产品只是把目光瞄准了养殖品种,但却忽略了对养殖水域以及养殖环境等因素的考
量!殊不知水产诱食剂在使用时其效果之所以会时好时坏,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了养殖水域以及养殖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在保留原有研发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是不是可以或者应该--在与养殖水
域以及养殖环境等有关方面多下点工夫呢?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水体的PH值(酸碱性)、
水体的温度差(地域性)以及水体的质量差(呈味性)等方面的区别与差异,来分别设计几款不同
类型的水产诱食剂呢?这样是不是会更切合实际一些?是不是会更容易普及一些?当然,在设立这
样一些新目标的同时,无疑也会给研发带来一些新的难度。不过,既然您说您喜欢做个和尚,那么
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检验一下您是否有去西天取经的毅力?!
d、研发新复方:目前,以单一物质为原料的水产诱食剂产品最为常见,这说明我们对水产诱食剂
的研究正处于一个初始阶段!距离复杂的水产诱食剂复方产品的广泛诞生,我们还差得很远!
    然而,市场上也有一些水产诱食剂的产品,在其成分组成的说明中列出了很多种原料物质。与
其把它说成是复方,倒不如将其定性为拼凑更直截了当一些!因为在产品所投放的诸多原料中,基
本上都是按照原料各自的特性来使用的,大有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寓意在其中!所以,我们不能因为
投放的原料种类多,就可以将其视为复方产品,关键是要看原料与原料之间是否存在着必要的内在
联系!一个真正合理的复方应该更像是一个齿轮组,没有任何一个齿轮是多余的。也就是说:每一
个齿轮都必须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且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关系紧密,各自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您
随便拿去其中的任何一个齿轮,都会影响到齿轮组的整体运转!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组合与匹配,那
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合理的复方!您瞧我这个比喻是不是很到位?!虽然您也可能会感觉我说
的有些过于苛刻,但不这么说不行啊,因为这正是复方的真谛所在!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我们对水产诱食剂的原料及种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掌握。那么
,在成千上万个水产诱食剂的原料品种中,有多少是可以进行配伍使用的?通过原料的配伍又可以
衍生出多少个有效的复方来?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怎么说也应该是个天文数字!放眼看去
,对水产诱食剂复方产品的研发将进入一个神秘而浩瀚的空间,如果您乐意的话,届时您可以尽情
地发挥您的聪明与才智!至于如何才能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复方,不仅是我们今后要面对的课题,也
是我们必须要谋求的业绩!
④、有序的步骤: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步骤,也就是前与后的次序。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那肯定是要摔跟
头的!在对水产诱食剂研究中,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但这才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研究
工作的不断深入,所接触到的知识层面会越来越广,所积累到的经验教训也会越来越多。当受到多
边科学知识的共同启发,而使理论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便开始由认知转向一个从复杂到简
单的修正过程了。
a、准确定位:说到水产诱食剂,人们都希望能够获得一种或几种效果出奇、无与伦比的物质,因
此在试验中,所选用原料的走向也是颇为极端!偶尔发现某些物质略有效果,便如获至宝、大加吹
捧!目前很多水产诱食剂的产品,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为的“被神奇”,有一就敢说出十来
!如果这也能信,那牛早就可以上天了!您问牛怎么能上天?--吹的呗!所以,对于水产诱食剂的
研究,最好是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现有的条件,选择一些切合实际的试题切入,量身而
作、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老是把自己置身于幻梦之中,而且非要找出什么灵丹妙药来不可!如果您
执意要那么做,那就只好请您先把时间和金钱准备充足,然后再提前跟医生打个招呼!
    在对水产诱食剂要开始进行研究之前,不但在研究的层面上要有个准确的定位,而且还需要在
研究的分类上做出个精确的选择:您是想去寻找新的单一原料?还是想在已有的原料中去挖掘新的
作用?或是想用已有的原料做配伍去研发新的复方?到底想要做什么?您心里必须要十分清楚!如
果感觉对于水产诱食剂的原料这一块弄的还不是很明白,那就暂时别再去考虑什么复方的问题了!
可以先从对原料的研究和了解开始,扎扎实实、按部就班,以便给将来做复方的研发打下一个坚实
的基础!
b、拟订复方:复方是多种原料的结合体。在对一些常见的水产诱食剂原料能够做到如数家珍、并
对其各种性能也能够做到了如指掌的时候,应该可以尝试做些配伍试验了!但在复方的拟订之前,
同样也存在着一些提前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比如说:您想要拟订出一个什么样的复方?别跟我说只
要弄出一个能诱鱼的复方就行,这样说就等于是含糊其辞!因为水产诱食剂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把鱼
给诱来,这个谁都懂!可关键是您想把什么鱼给诱来?如果您能说的出鱼的品种,那么这个复方就
是要以养殖品种为诉求对象的;而如果您说不管是什么鱼,只要能给诱来就行,那么这个复方就是
要以品种广谱性为诉求对象的;再假如说,您希望不管在山南海北什么地方,对鱼类都能起到一定
的诱惑作用,那么这个复方就是要以地域广谱性为诉求对象的,等等。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拟订
出一个具有某种诉求倾向的复方,这也就等于是给复方的研发贴上了路标!
c、预选原料:按照复方的诉求倾向,使用什么原料可以达到最初设计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在这个
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了。首先要仔细阅读和勘察所有已知原料的相关参数,排列出可能会产生与复
方诉求所一致或相近作用的原料,并在同一类的原料中分出主与次来,以保留在使用上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要有原料使用的预备案。
d、论证分析:当复方的预案拟订完毕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对预案的进行全面的论证与分析
。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要核查复方结构的合理性,这同样是要以复方的
诉求倾向为标准。可以根据复方形成的原始理念,来核查其结构是否符合其诉求的倾向。在确认主
流作用能够得以保障的同时,还须核查是否会有分流作用的突现?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排除!以避
免产生喧宾夺主或其他节外生枝的现象!二是要核查原料使用的可行性,凡在复方预案中所涉及到
的各类原料,都需要进行与同类原料的排列与比对,分析并找出这些原料在用于配伍后可能会产生
的利与弊,然后再从中选择出一些符合配伍要求的原料,与其他类型的原料进行理论上的模拟组合
,根据已知的相关参数作出详细的推算,从而来判断所选用的原料是否具备使用的可行性。
e、实际检验:用过去的话说:课堂与书本就是知识的源泉,现在又多了一个网络平台!而且即使
是夜读,也用不着去捉萤火虫了,这是多么好的学习条件?!如果再不用心学点知识,那我们就真
的有点对不起这个时代了!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您用了心就都可以学的到,因为除了课堂与
书本之外,有很多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只在课堂与书本上用心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
还应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我们从课堂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便从中总
结和积累出更多和更有价值的经验!
    对于水产诱食剂的研究也是这样,比如说有某些复方,即使我们在理论上推演的再好,考虑的
再周全,一旦拿到现实环境中去应用,也难免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差异!如果欲使复方的产品符
合或达到其诉求倾向的要求,那么在实际环境中对复方是否达标所进行的反复检验,就成为了一个
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f、修正校对:拟订复方依靠的是理论知识与智慧;修正校对依靠的是实际经验与技术。所以,不
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对复方进行大杀大砍!最好是先将在实际检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归类,分出个轻重
缓急来,然后在从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开始着手解决。如有必要,也可以在复方的结构上略做调整
,但主要还应该是在原料的使用上多做文章!比如:可以利用对原料使用量的增减,来控制其作用
发挥的额度;也可以交替更换同类原料,重新调整配伍的对象,来谋求对作用不足之处的弥补和对
作用多余之处的消除;另外还可以在原料的使用上采取双轨制:如果您送给人家一块儿臭豆腐吃,
人家说不够臭,那您也没必要下次非给人家准备出两块儿来,还是送一块儿即可,您可以额外再给
他添加一个臭鸡蛋嘛!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纸上谈兵!不过,在纸上画的问号越多,在地上走的弯路就越少!
(呵呵!这还是鱼鹰子的语录!)
⑤、用料的禁忌:
    并不是任何具有诱食作用的物质都可以被用作水产诱食剂,为了我们人类的自身安全,有毒副
作用的原料坚决不能使用!为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家园,有可导致环境污染的原料坚决不能使用!
为了养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成本过高的原料坚决--建议您最好控制使用!(呵呵!我说了不算数
!)
a、禁用具有毒副作用的原料:包括兴奋类中的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激素类中的己烯雌酚等;
抗菌药物类中的呋喃唑酮、氯霉素等;杀虫类中的呋喃丹等等。
    目前,“非科学发明”日趋严重、愈演愈烈,已经到了怒形于色、令人发指的地步!例如:
⑴、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⑵、用糖精水加色素勾兑葡萄酒;
⑶、用非食用冰醋酸勾兑老陈醋;
⑷、用毛发水勾兑酱油;
⑸、用色素染制绿茶、木耳等;
⑹、用硫磺熏银耳、红辣椒、花椒、土豆、竹笋、桂圆以及卫生筷等;
⑺、用掉白块加工红薯粉条、粉丝和腐竹等;
⑻、用激素催熟草莓、猕猴桃等;
⑼、用工业明胶制作医药胶囊;
⑽、用矿物油加工制作瓜子;
⑾、用敌敌畏浸泡火腿;
⑿、用甲醛浸泡蜜枣以及水发食品等;
⒀、用瘦肉精饲养牲畜;
⒁、用加丽素红饲养鸡鸭;
⒂、用石蜡涂苹果、橘子等;
⒃、用塑化剂调白酒、饮料等;
⒄、用三聚氰胺调牛奶;
⒅、用地沟油炸食品;
⒆、用工业盐腌制泡菜;
⒇、用双氧水漂白猪肉。
    等等,等等!如果从诱鱼上再来这么一手,你还想让人活不?!所以我们必须要一而再、再而
三地反复强调这一点:在水产诱食剂的制作过程中,为了您和他人的使用安全,严禁添加易燃、自
然、爆炸以及鞭炮等危险品--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呵呵!总之,就是这个意思吧!
b、禁用可导致环境污染的原料:除了在上面介绍中所涉及到那些具有毒副作用物质外,还有一些
物质也是禁止使用的,如:含有丙烯酰胺、氯丙醇以及有机物苯、酚的香精;含有苯胺、偶氮化合
物以及重金属砷和铅的色素及染料。等等,诸如此类的物质都可以造成水体以及环境的污染,会被
鱼类吸收而通过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最终将危害到人体的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用料上严格
把关!倡导环保意识,造福子孙后代!
c、控制使用成本过高的原料:养殖效益的高低,与合理的调整饲料配方是有很大关系的,控制好
饲料成本则有利于规避风险、增加收入。  
    当然,假如您要将所研发出的水产诱食剂用于垂钓、或是用作特战队员野外自救的备用品,那
自然是可以另当别论了!
⑥、探索的空间:
    在水产诱食剂的研发上,除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有一定的想象力!要善于
给自己开拓出一片可用于探索与想象的空间,而对于其研究的思路也要善于因势利导、举一反三。
相反,过于死板与固执是不会出好成绩的!
    鱼类及水产动物等之所以能够将其特殊的敏觉保存至今,也无非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动物保留
了敏觉,而人类进化了大脑。作为生物,无论从哪些方面产生变化,都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逐渐
进化与演变的结果。我们在前面介绍过:鱼类及水产动物可以凭借其特殊的敏觉感知系统,利用酶
促反应的原理来感知与分辨物质。
    借此话题,我们还可以做些更细致入微的探索:蛋白质主要含有碳、氢、氧和氮四种元素,而
在这四种元素中,碳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氮。那么,鱼类及水产动物会对蛋白质中的什么元素会更
感兴趣一些呢?氢与氧可以暂时不用去考虑,一是因为其含量太低,二是因为水体本身就是最常见
的氢与氧的化合物(一氧化二氢),鱼类及水产动物既然生活在水里,那么对氢与氧就绝对不会太
感冒!而碳与氮则显然需要分出个高低来了!碳一种非金属元素,也是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
的一种元素,碳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可以说是生命的根本。使鱼类及水产动物更感兴趣的元素会是
碳吗?我们再了解一下氮的情况:氮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是组成蛋白质的第二大元素。蛋白质在动
物体内的分解,被称之为“蛋白质代谢”。由于各种蛋白酶及肽酶的作用,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
酸和小肽,氨基酸会因自身的学历以及特长被肌体的各个相关部门分别录用。而小肽则会遭到其他
肽酶的彻底水解,最后进入血液。在整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氮却始终不能动物直接吸收,无奈
只好与体内的其他物质结合而形成一类含氮化合物,如神经递质、嘌呤、嘧啶、磷脂、卟啉、辅酶
等等。我们始终没有发现碳与酶之间可能会存在的任何关联,但却了解到氮可以转化为酶的辅因子
中的一个有机分子!那么,使鱼类及水产动物更感兴趣的元素会不会是氮呢?有人将可使面包、饼
干、煎饼等起到膨松效果的原料添加到饵料中,感觉可以增强鱼类的摄食量。而这种膨松剂中的主
要物质是碳酸氢铵,也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含氮量17% 左右。这难道真的是氮在暗中所起的作
用吗?!
    在中草药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就是生物碱,而生物碱均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这些含氮的有
机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中,一般要经历两种反应过程:环合反应和碳--氮键的裂解,而参与反应的起
始物就是氨基酸!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等等。那么由此看来,中草
药在被用于水产诱食剂上的作用,绝不应该仅仅是局限于抗应激的范畴之内!
    除了我们上面介绍的碳、氢、氧、氮之外,还有两种很重要的元素也非常值得关注的,这两种
元素就是磷和硫!碳、氢、氧、氮、磷和硫能够为DNA 、蛋白质和脂肪的形成提供材料,所以被誉
为生物得以生存的六要素!
    磷在生物中的分布非常广泛,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在其细胞中都含有丰富的磷,几乎所有生
理上的化学反应都与磷有关,它是六要素中的关键成员。也就是说,没有磷也就没有生命!既然所
有的生物都含有磷,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食物都含磷!那么,磷是与蛋白质应该并存的,而
生物对磷的缺乏也应该是很少见的。所以我认为:对于鱼类及水产动物来说,磷虽然是比不可少的
元素,但也未必就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物质。
    那么在这方面,硫又是怎么一种情况呢?硫是所有细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同时,多肽之
间的二硫键也是蛋白质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前面的分类介绍中曾经提到过含硫化合物,
并对将含硫化合物在水产诱食剂中单独立类的做法,也给予了批评!但我们并没有否定硫在水产诱
食剂中可能存在的作用,因为在很多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中都可以看到硫的影子,如在半胱氨酸、同
型半胱氨酸、蛋氨酸和牛磺酸等氨基酸中就含有硫的成分,另外,在DMPT、谷胱甘肽、大蒜素和辅
酶A 中也含有硫的成分。由此可以看出,硫与酶促反应颇有些渊源,应该具有很大挖掘潜力!
    我们再看看与激酶类同族的甲级供体,甲级供体类物质有很多种,如:胆碱、甜菜碱、蛋氨酸
、肉碱、肌酸、磷脂、肾上腺素等等,其中胆碱、甜菜碱、蛋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是主要甲基
源。以上这类物质有一个显著的共性,那就是在其结构中都含有甲基。而这些物质在作为甲级供体
使用时,单从诱食效果上看,DMPT要优于甜菜碱和胆碱。但从投入使用的前后次序上看,DMPT却要
晚于甜菜碱和胆碱!这说明经过人们的研发,新推出的水产诱食剂原料其效果是一代比一代好!可
您有没有想过这个“好”究竟是“好”在了哪里呢?!下面让我们来探索一下:甜菜碱(三甲氨基
乙内酯)和胆碱(三甲基乙醇胺)其结构中都含有三个甲基,在这三个甲基中,会有一个直接参与
甲基转移;也就说甲级供体的提供率为自身资源的三分之一;DMPT(二甲基-β-丙酸噻亭)其结构
中只含有两个甲基,而在这两个甲基中,就会有一个直接参与甲基转移;甲级供体的提供率为自身
资源的二分之一!我们再看看只有一个甲级的蛋氨酸(甲硫氨酸),如果需要参与甲基转移,那就
只好将自己全部奉献出去!目前已知的就有多达一百多种甲基化反应与蛋氨酸有关!如果按甲基含
量计算,1kg97%的甜菜碱相当于3.75kg99% 的蛋氨酸,而蛋氨酸的甲基转移效价却比甜菜碱高出一
倍!那么,诱食效果的好坏会不会与这甲级供体的提供率有关呢?!
    蛋氨酸只是众多氨基酸中的一个品种,而不同品种的氨基酸对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诱食效果
,例如:精氨酸对鲫鱼有诱食作用;L-丙氨酸对鲤鱼有诱食作用;脱氨酸对草鱼有诱食作用等等。
如果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这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或形成过程上去着手研究,通过
相互比对来找出差异,凡相同之处可以不必去理会,因为既然相同,就自然不会对鲫鱼、鲤鱼和草
鱼在诱食上产生偏差!而既然能产生偏差,那就绝对是存在着差异,那么,精氨酸、L-丙氨酸和脱
氨酸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如果找出了差异,也就等于同时找到了针对鲫鱼、鲤鱼和草
鱼的三种不同的诱食因子!
    前面介绍了一些与水产诱食剂有关的物质,大多触及到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敏觉、嗅觉和味觉等
感官,但很少有与鱼类侧线相关的物质介绍,这说明我们在这一方面真的是很缺乏研究!不过在闲
时,我倒是也曾经有过在这方面的一些遐想:比如说水产诱食剂吧,最终是要投放到水里的,那么
,假如我们使用一些与水有反应的物质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能够与水在接触后会发生反应的物质
有很多,例如:
⑴、生石灰与水反应之后会放热;
⑵、氧化钠和水反应之后会放热;
⑶、金属钙和水反应之后会放热;
⑷、金属钠与水反应之后会剧烈放热;
⑸、金属钾与水反应之后会剧烈放热;
⑹、乙炔(又称碳化钙)与水反应之后会放热,等等。
    当然,依照原料禁用的原则,以上这些物质均不适合作为原料来使用,我们也不过是借此来假
设一下而已。某些物质当遇到水之后,会因化学反应而产生能量,那么会不会使物体(饵料)同时
产生动感呢?假如可以使物体(饵料)产生动感,自然也就会产生频率!有了频率,还用担心鱼类
的侧线感官会失灵吗?如果谈到将来要如何去控制频率,使其处于鱼类的接受范围之内,我相信不
会有多大的困难!眼下有些难的是,到底选用什么原料来充实这一想象?!
    过氧化钠或许能够成为可以选用的原料之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之后会也放热,并生成氢氧化
钠和过氧化氢,而且过氧化氢会很快分解成水和氧气!但有没有办法与此同时将氧气转换成溶解氧
呢?如果能够做到,这岂不是一箭双雕吗?!
    人世间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可能做不到,但是,将来能够
把我拍在沙滩上的那些人--应该是绝对可以做的到!
    对于搞研发来说,想象是对某些科目将要着手进行研究的一种预演,因此想象离不开正确的逻
辑思维,也就是说:想象不能违反了客观的规律!否则,想象就会成为不着边际的荒诞假说。
    记得有一次我在集市上闲逛,偶然看到有一个人摆地摊在卖各式各样的皮夹,有装钱用的、装
身份证的等等。我凑上前去,随手拿起一个装驾驶证用的皮夹,黑色的,背面印有一尊如来佛像,
佛像下面还赋有一行祝福语:一路平安!恩,给我的感觉还真挺不错的,很吉利!谁知旁边有个人
对此却很不买帐:“咳!您走到哪儿去看,这装驾驶证的皮夹也都是这个样子的!大同小异、没什
么区别!现在的人们就是缺乏想象力!您说如果把皮夹上那如来的佛像换掉,印上个大骷髅头!它
是不是会很畅销啊?!”我很吃惊地看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应了他一句:“知道吗?你这种想象是
百分之二百的在找抽呢!”
六、水产诱食剂的配伍与调试:
    诸如我们前面所介绍的那样,可用作水产诱食剂的原料品种繁多、作用不一。因水产养殖的环
境比较复杂,水体的异地变化也很大,所以,使用单一原料的水产诱食剂其作用有限,很难达到广
谱性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的水产诱食剂,当面临诸多水产诱食剂
的原料时,就必需要有所选择,而原料与原料之间的搭配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
说的配伍。说着简单,可一旦到了需要将原料进行搭配的时候,那可就真的是不这么简单了!怎么
来搭配?为什么要这样搭配?谁跟谁来搭配?为什么谁跟谁要搭配?谁可以跟谁来搭配?为什么谁
可以跟谁来搭配?谁不可以跟谁来搭配?为什么谁不可以跟谁来搭配?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
在原料进行搭配之前得以解决,不然那就不是搭配,而是拼凑了!
①、配伍的宗旨:
    我们通常把原料与原料之间的这种搭配,称之为配伍。配伍一说最早广泛用于中草药的搭配,
从中医的理论上讲: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而这种
配伍则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与药性特点,有目的性的、有选择性的将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在一起
应用。
    最初的水产诱食剂也多采用单一原料,如甜菜碱等。随着水产诱食剂原料品种的日益增多,以
及对诱食特点的不断明确,在水产诱食剂的研发上,原料的使用也由简到繁,继而出现了以多种原
料配合应用的一些方法。其配伍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也是分别体现在正作用与副作用的两个方面:
a、正作用方面:通过原料与原料之间的搭配,以求得1+1==3的功效倍增;例如:
    阿魏是一种能够挥发出臭味的药材,在鱼类的抗应激方面具有抑菌、杀虫和消炎等功效。尤其
是阿魏特异的臭味,强烈而持久。这是因为在阿魏的挥发油中含有蒎烯以及多种二硫化合物的缘故
,其中仲丁基丙烯基二硫化物约占总挥发油含量的一半!而阿魏所挥发出的这种特异的臭味大大接
近于鱼类食腐的习性!下面我们再说说另一种中草药:胡椒,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其次是多
种酰胺类化合物,在鱼类的抗应激方面同样具有抑菌、杀虫的作用。胡椒气味强烈,香中带辣,与
腐胺的气味比较接近。用胡椒这种类似于腐胺的气味来协调阿魏的臭味,所衍生出的腐臭气味可更
加完美地趋向于鱼类食腐的习性!
b、副作用方面:通过原料与原料之间的搭配,以求得1-1==0的毒害抵消。例如:
    甜味是会被大多数动物所能够接受的,因为甜味对动物来说是一种标志,预示该物质可能具有
某些潜在的可食性;而苦味则是会被动物所拒绝的,因为苦味对动物来说是一种警示,提醒该物质
可能具有某些潜在的毒害性!糖浆是最吸引昆虫的一种物质,但如果在糖浆中添加一些含碱的物质
,昆虫便会逃之夭夭!很多种苦味都源自于碱性物质,尤其是生物碱,而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
之一就是生物碱!所以,当人们面对汤药时常常会感到难以下咽!如果在汤药的复方中适量添加些
甘草等单味药,便可减轻苦味的刺激,因为甘草的甜度均高出蔗糖几十倍!而且甘草药性和缓,能
调和诸药,有“十方九草”之誉。不过,凡过去因闹咳涩吃过甘草片的人,对甘草所带有那种异味
都会难以忘怀。所以,在水产诱食剂的配伍中,我们经常以香松来取代甘草。另外,也可以在汤药
的复方中适量添加些柠檬,这样可以平衡药物在配伍过程中所产生的甜味和苦味,因为柠檬酸与生
物碱会发生中和反应!
    当然,在给人治病的复方中,是否可以如此添加原料?这还需要勘察药性以及排除禁忌等等,
然而在水产诱食剂的配伍中,相对来说就简单的多了!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配伍就是要取长补短、采阴补--我还没说完呢,你阳什么阳?有点乱、
都别说话!我自己捋一捋:噢,应该叫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配伍的技巧:
    在中草药的配伍上,有“七情配伍”与“君臣佐使”之讲究。“七情配伍”说的是单味中药通
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七情配伍关系中,除单行外,相须、相使可以
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相恶是一种药物抵消或削弱了
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是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临床用药时,相须相使、相畏相
杀是常用的配伍方法,而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的禁忌!
    “君臣佐使”则是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在抗应激类的水产诱食剂
中,中草药是主要的原料之一。趋于面面俱到的性效追求,往往会同时使用多种中草药为原料,在
这其中,具有杀菌、驱虫功效的药物和具有定神、伤疗功效的药物便可被视为“君”与“臣”,而
可以起到其他协同作用的药物便可互为“佐”与“使”了。
    在水产诱食剂的配伍以及原料的使用上,首先要树立起“主”与“次”之分的概念,然后再去
考虑如何进行协同与互补。这既涉及到配伍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涉及到配伍的顺序与步骤。
a、无中生有:我们知道有很多杂食性鱼类及水产动物都喜欢吃腐败的东西,而在饲料的生产过程
中,是不会允许有原料腐败现象发生的!那么,为了去迎合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食腐性,我们可以在
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腐败特征的物质原料,目的就是要使鱼类及水产动物产生误判,使其感觉在它
们面前的饲料就是它们所喜欢的带有一些腐败性质的食物!本来没有而偏偏又要让鱼类及水产动物
感觉到有的这种做法,不就是纯粹的无中生有吗?!
b、瞒天过海:我们还以鱼类及水产动物的食腐性为例,在使用某些具有腐败特征的物质原料时,
其物质原料的腐败特征也未必就能够完全展现出腐败物质的全貌来,所以,为了避免引起鱼类及水
产动物的疑虑与警觉,我们还需要对其腐败特征进行必要的修饰与伪装,力求使其在鱼类及水产动
物面前能够瞒天过海!
c、以逸待劳:鱼类及水产动物对食物以外的某些物质也有需求,而且有些物质还是鱼类及水产动
物维持生命的必须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大作文章!如添加和使用甲基供体与应急药物等。如
果说添加和使用某些具有腐败特征的物质原料,是为了主动吸引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话,那么添加和
使用甲基供体与应急药物,则是为了静侯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自动到来,这就是典型的以逸待劳!
d、顺手牵羊:原料的配伍在能够满足复方诉求的同时,还可以考虑配置一些其他的作用,但前提
是不能反客为主。例如:我们添加和使用了某些具有腐败特征的物质原料,目的是为了主动出击去
吸引鱼类及水产动物,这是复方的主流诉求方向!但在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添加和使用一些甲基
供体与应急药物等物质原料,以作用于以逸待劳,这就等于是给复方又配置了一个辅助作用,我们
可以把这种做法看成是顺手牵羊!
e、借尸还魂:依照复方的主流诉求,当从大体上完成了原料配伍之后,还需要考虑为复方设置最
后的作用保障。如在使用一些与激酶类相关的物质原料时,可以配以一些与呈味类相关的物质原料
,这是因为激酶类物质对环境等其他因素的要求比较高,一旦遇到环境等其他因素有变化时,那么
,激酶类物质就很可能会失去原来预想的作用!然而,由于我们未雨绸缪地提前做好了防范,就算
遇到类似大势已去的情况发生时,也可以通过呈味类物质原料来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以便在最后
的关头能够挽回颓势,使其诱食作用得以死灰复燃,这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借尸还魂?!
f、釜底抽薪:对于原料特性的核实,有助于降低原料在配伍时会产生相恶相反的几率。然而,即
使工作做的再细致,也难免会有的此类事情发生。而副作用的产生也会直接影响到复方诉求的成败
,所以必须要予以抑制或消除!解除原料在配伍时所产生相恶相反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更换
其中的某些原料!这种从根本上铲除副作用的做法,就如同是釜底抽薪!
g、偷梁换柱:饲料的生产需要有成本核算,水产诱食剂的生产同样也是需要考虑成本的!有些原
料的诱食效果不错,但价格不菲。为此,用与不用就显得很纠结!如果能够通过试验,找出具有类
似作用的物质原料来取代,而且价格又便宜,那就最好不过了!如果真可以这样做到的话,即使您
不说,别人也都知道您是在偷梁换柱!
h、金蝉脱壳:复方中使用的原料过多,就难免会产生原料与原料在作用上的重叠现象,这无疑也
是一种浪费!如何消除臃肿、精简复方,是完成原料配伍之后的最后一道检验程序,同时也是对复
方由初始到趋向成熟的一个过度考验!在复方的主流诉求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削减一些可
有可无或作用不太大的原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诱食剂的主要作用还在,但某些原料却悄然
隐退了,这就犹如是金蝉脱壳!
    原料是完成配伍的基础,而配伍则是成就复方的关键!一个复方能不能最终定型,都是要经过
反复的配伍试验,很少有一次就能成功的。所以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要经的起失败的考验!只
有经历过当初的千辛万苦与百折不挠,才会有以后的轻车熟路与老马识途!始而复始方可熟能生巧
,久而久之定会调配自如!
    然而,中草药也只是水产诱食剂原料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类型的物质原料还有很多很多,虽然
都已经超出了中草药的范畴,但在原料的配伍上,与中草药的使用方法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可以这样认为:凡有目的的将多种物质原料进行有效的组合,都可以被认定为是配伍。在水产
诱食剂的呈味类中所使用的各种香精,大多都是经过配伍之后的合成产物。这是因为单一的香源有
时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所以,人们常常选用几种或数十种含有芳香的物质及挥发性化合物,来
配合组成出一种新的复合香精,以求到达应有的赋香效果。例如:麝香香精;组成麝香香精的原料
有:二甲苯麝香、香柠檬油、葵子麝香、柏木油、酮麝香、桂皮油、麝香酊、丁香油、灵猫香酊、
香叶油、甲基紫罗兰酮、香紫苏油、松油醇、岩蔷薇浸膏、苯甲酸苄酯、枫香香树脂等等。这看上
去似乎感觉比较复杂,但配伍也有简单的,例如:以龙涎香为主香剂,用灵猫香净油作为变调剂与
其配伍,便可以得到良好的矫香效果。再有:用甘氨酸与琥珀酸钠配伍,能够呈现出虾的鲜味来!
③、配伍的禁忌:
    这是指某些药物在复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运用,中草药在配伍上就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之说。除了中草药之外,其他物质相互之间也存在协同或拮抗等效应。
    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利用物质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来完成某些诉求。而在没有准备
的情况下,却要预防原料在配伍上或将产生出的副作用!下面我们举几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
a、酸与碱:我们在前面刚介绍过,可以用柠檬去平衡中草药复方中的甜味和苦味,这就是有目的
的在利用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但如果将甜菜碱作为水产诱食剂使用,再配与柠檬酸来协调,这可就
有问题了!您不会是想利用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把甜菜碱和柠檬酸的诱食作用都互相抵消了吧?!
作为水产诱食剂的原料,生物碱的品种有很多,而酸性物质也有不少,如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
、乳酸等等。所以,在水产诱食剂的配伍上,应该注意规避物质与物质之间因配伍而产生的拮抗效
应。另外,在水产诱食剂的使用上,同样也需要有这样的考虑:假如在富含盐碱的养殖水域里使用
酸性很强的诱食剂,那么,诱食剂中的酸性物质就会与水体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等碱性物质进行反
应,并且出现沉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诱食剂的效果不降反升,那可真是邪了门儿了!
b、苦与甜:除了前面介绍的苦与甜此消彼长的案例外,我们在喝咖啡的时候,略加点糖则会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咖啡的苦味。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利用一种味道去掩盖另一种味道的!有
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则有可能会使动物通过味觉向大脑传递出一种混
淆不清的信号!从而导致动物在对物质的感知上的出现紊乱,首先体现在肌体上的不良反映就是呕
吐!对于动物来说,这种混淆不清的信号基本上排除了物质潜在的可食性,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暗示
出物质潜在的毒害性!所以说,过于复杂的水产诱食剂配方,并不一定就是好配方!
c、凉与热:薄荷、薄荷醇和樟脑等物质可以激活神经中的TRPM8 离子通道,因而会使人产生的清
凉感;辣椒、胡椒和乙醇等物质则可以激活神经中的TRPV1 离子通道,因而会使人产生的灼热感。
其实,这些物质并非真的使得温度下降或上升,人们所产生的凉感与热感,只是一种被诱发的幻觉
而已。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两类物质混合使用会这样呢?那肯定会忽冷忽热爱感冒、阴天下雨也不
再会提前就知道了!
    总之,在预选原料的配伍之前,首先要弄明白预选原料的特性以及互相之间的利害关系!
④、调试的目的:
    在理论的推演下,当复方拟定完毕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进行测定与调整等一系列试验工
作。调试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要证明配方是否合理,而是要通过检测来透析各种原料之间的那些错综
复杂的关系,从而尽量找出复方中所存在的问题!换句话的说:用各种手段对复方进行查错和排错
,这就是调试的目的。
⑤、调试的方法:
    测定与调整的过程,与我们目前去医院看病所遇到的排除法大致相同,首先要对复方来一次地
毯式的狂轰烂炸,决不错过任何死角!如果发现复方中有疑似错误的地方存在,必须对其探个究竟
,以便查找原因、纠正错误。在对复方进行重新定位之后,可继续进行新的测试。
    翻开某些书本,倒也还能找出一些与这方面有关的资料来,所介绍的内容也都比较接近,明眼
人一看就知道是互相抄的!资料上大致介绍了这么几种试验的方法:有迷宫法、触球法和吞食法等
。另外还有采用什么电生理法的,说是当鱼类遇到某些有特殊诱食作用的物质时,其细胞的兴奋性
就会产生变化,并由此引起感受器电位的变化!根据这一理论,可采用的试验方法就是要通过使用
一些特殊的仪器来观察鱼类的电位变化,从而判断某些物质是否具有诱食性。当分析完以上所说的
这些试验方法之后,猛然间使我找到了一个水产诱食剂为什么不能普及的原因:这些试验方法说不
上荒谬,但也实在是太离谱了!根本就没有去考虑普及与应用等因素,尤其是这些试验基本上都是
选择在水族箱内或其他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都是为了试验而试验,注重了形式而脱离了实际!还有
的在进行试验前几天就已经停止了对目标鱼的正常喂养,也不怕目标鱼被饿死!这样所得出的参数
有用吗?!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这些在水族箱里练就的花拳绣腿,一旦拿到了自然水域,也别说练
了,能站住了别爬下就已经不错了!
    研制水产诱食剂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将其产品普及运用到现实的水产养殖当中去。所以,我们
为其产品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弄假与作秀只会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a、实验环境:出于对产品实用性的考量,试验必须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这虽然远比在水族箱里
做试验要辛苦的多,但您不希望就因为少走了几步路,而得到的全都是假货吧?!况且,即使在自
然环境中,地区与地区之间、水域与水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说,也不是随便找个地方
做做试验就可以下结论的!蒙谁呢?!
    作为水产诱食剂,如果单纯以水产养殖为实用对象的试验,选择静水式的试验模式就可以;如
果除了针对水产养殖之外,还打算赋予一些其他的用途,则可以同时添加一个流水式的试验模式。
b、方式方法:我们能够在某些资料上看到的那些试验方法,都是针对单一物质的。至于对复方中
的原料配伍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如何去调试与检验,完全找不到任何与其相关的说辞!相对来说,
针对单一物质的试验比较简单,而针对原料配伍的试验却是相当的复杂。我们先说说针对单一物质
的试验:如果您热衷于对水产诱食剂的探索,那么在平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或者没有参
与配伍的原料都要经常性的做些检测,同时别忘了要作记录!要养成一种习惯!还有一点也不能忽
略,有些原料即使通过了反复的试验,也看不出有什么诱食的效果来,但却有可能会隐藏着一些其
他的特殊作用。比如说核苷酸:核苷酸单独使用时几乎不起作用,但却能够加强氨基酸的诱食效果
!这说明有些原料在与其他原料配伍时,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促使其他的原料效果倍增。因此,
不要草率的放弃任何原料!下面我们再说说针对原料配伍的试验:为什么说原料配伍的试验很复杂
呢?因为通过这种试验所要获取的结论,并非只是与诱食相关那么简单!诱食剂、诱食剂,如果跟
诱食再没有了关系,那我们还试验个什么劲儿?!您觉得很奇怪是吧?水产诱食剂的宗旨就要把鱼
类及水产动物给引诱过来,这没错!可在水产诱食剂能发挥引诱作用的同时,也会相伴有很多种意
外的情况发生,例如有些被引诱过来的鱼类及水产动物,对添加了水产诱食剂的饲料不即不离也不
吃,这是怎么回事?!还有的鱼类及水产动物被陆续的引诱过来,然而又陆续的扬长而去,这又是
怎么回事?!您能说我们所使用的水产诱食剂没有发挥作用吗?这显然不是诱食能力与诱食作用的
问题!所以,对于原料配伍的试验来说,不仅仅要完成对诱食能力与诱食作用的检测,同时还要完
成对诱食功能以外的各种副作用的排查!
    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试验方法,我个人感觉,对单一物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和核磁共振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物质有效成分时,具有柱效高、选择性好、适用面广等优点
,但也存在柱子易污染、溶剂消耗量大及分析时间长等缺点。核磁共振法不仅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
的分析,而且还能获得更多的结构信息,但其操作较复杂且仪器昂贵,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对
于复方的研究,我认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对比试验!在自然水域中,选择出几个环境与条件
大致相同的投饵点,然后将不同成分、不同含量以及不同作用的试饵,分别放入投饵点,通过在预
定时间内对试饵量的检查,来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单一物质的诱食效果测试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办法
,这个办法虽然有点土,但却很实用!
    您想知道怎么去查看试饵量的大小?哼!打死也不说,这是秘密!当然,打不死就得说:试饵
是要先装入容器内再投放到水中的,当容器落到水底之后,会有一部分试饵从容器中流落出来。在
这些提前流落出来的部分试饵没有被移动的情况下,容器内的试饵会因出饵口被堵塞而滞留。反过
来说,流落在容器以外的试饵被鱼类及水产动物吃的越多,容器内所剩余的试饵就越少!这种容器
是特制的,当然,有兴趣的话您也可以自己做一个,很简单,原料只有三种:一个塑料盘子、一个
饮料瓶子和一根绳子!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塑料盘子在中间挖个圆孔,其直径的大小以能塞进饮料瓶
子的瓶嘴为宜,然后把饮料瓶子塞进去,从另一头将凭盖拧紧。这样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就
是要以塑料盘子为支撑体来支撑饮料瓶子,因为饮料瓶子在水底是需要处于倒立状态的!接下来要
做的是,在靠近瓶嘴的斜肩部位,挖出几个出饵孔,最好使用U 型的雕刻刀来完成,从饮料瓶子的
斜肩部位朝瓶嘴处切出一个个空槽即可。最后还需要在饮料瓶子的底部钻出几个透气孔,如果饮料
瓶子在水中不能透气,那瓶子里什么东西也流落不出来!还有就是要顺便把绳子的一头要固定在饮
料瓶子的底部,而另一头您千万别扔在水里,不然等把这容器也扔到水里时,那可就什么也都捞不
上来了!这里没法画图,想做的话您可以先想象一下吧!
⑥、调试的结点:
    通过对某一种原料的反复试用以及使用效果的前后对照,我们可以测定出该原料的最佳使用量
。然而,当该原料参与配伍时,一切与该原料相关的实验数据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设计复方
时,单一原料的实验数据也只能是作为参考而已。在原料配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七情
配伍”中所描述的现象,如: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等。每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会导致至少两
种以上原料的最佳使用量发生变化。将配方中所有的原料都测定出参与配伍后的最佳使用量,使有
效成分定量化,这无疑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而这也正是我们通过调试所要找出的结点!由此可
见:从设计到配伍、从调试到定型,想真正完成一个好的水产诱食剂作品,远比吹个气球要困难的
多!不是吗?如果您说这比吹个气球还简单,那就是在抬杠!
    说到抬杠,让我想起一个人来,也是个渔友:我们小区的老耿头!这老头本姓耿,就因为说话
爱抬杠,后来被人叫成了“老杠头”。老杠头年长我几岁,但从来都没和我抬过杠,有一次我俩聊
起了有关“抬杠”的话题,他对自己喜欢“抬杠”的解释还颇有些道理:“抬杠自有抬杠的好处,
可以提高应变能力,防止老年痴呆!”我说:“怎么会呢?”他很有心得地回答道:“你想跟人家
抬杠,那在人家说完话以后,你就得马上接住话茬!内容上还得符合逻辑!这凭的可都是大脑的反
应!”注视了我一会之后,他又说:“当然,抬杠还得掌握火候,适可而止,不能让抬杠变成吵架
!”这话说的是不是能让您感觉似乎有点道理?
    有一次我们外出去钓鱼,到了水边把东西都归置好以后,老杠头腾出空儿来,眯起眼睛就开始
瞄上了离他最近的一位渔友;我一看就知道他又要抬杠了!下面我们就欣赏一段儿钓鱼版的“蛤蟆
鼓”,当作是中场休息吧:
老杠头:“你说红虫这么小,那鱼怎么就这么爱吃呢?”
渔友:“你说红虫啊?因为红虫它是红的,是红的--鱼就爱吃!”
老杠头:“哦,是红的--鱼就爱吃?那胡萝卜也是红的,鱼怎么就不吃呢?”
渔友:“你说胡萝卜啊?因为胡萝卜它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是从土里挖出来的--鱼就不吃!”
老杠头:“哦,是从土里挖出来的--鱼就不吃?那蚯蚓也是从土里挖出来的,鱼怎么就爱吃呢?”
渔友:“你说蚯蚓啊?因为蚯蚓它是活的,是活的--鱼就爱吃!”
老杠头:“哦,是活的--鱼就爱吃?那水鸟也是活的,鱼怎么就不吃呢?”
渔友:“你说水鸟啊?因为水鸟它会飞,是会飞的--鱼就不吃!”
老杠头:“哦,是会飞的--鱼就不吃?那蜻蜓也会飞,怎么掉到水里就被鱼给吃了呢?”
渔友:“你说蜻蜓啊?因为蜻蜓它是昆虫,是昆虫--鱼就爱吃!”
老杠头:“哦,是昆虫--鱼就爱吃?那屎戈郎也是昆虫,鱼怎么就不吃呢?”
渔友:“你说屎戈郎啊?因为屎戈郎它有壳,有壳的--鱼就不吃!”
老杠头:“哦,有壳的--鱼就不吃?那虾米也有壳,鱼怎么就爱吃呢?”
渔友:“你说虾米啊?因为虾米它生在水里,是生在水里的--鱼就爱吃!”
老杠头:“哦,是生在水里的--鱼就爱吃?那王八也生在水里,鱼怎么就不吃呢?”
渔友:“你说王八啊?因为王八它会爬,会爬的--鱼就不吃!”
老杠头:“哦,会爬的--鱼就不吃?那米蛆也会爬,鱼怎么就爱吃呢?”
渔友:“你说米蛆啊?因为米蛆它个儿体小,是个儿体小的--鱼就爱吃!”
老杠头:“哦,是个儿体小的--鱼就爱吃?那绣花针个儿体也小,鱼怎么就不吃呢?”
渔友:“你说绣花针啊?因为绣花针它是钢的,是钢的--鱼就不吃!”
老杠头:“哦,是钢的--鱼就不吃?那鱼钩也是钢的,鱼怎么就爱吃呢?”
最后给那渔友气的:“你说鱼钩啊?那得看是谁的?是我的--鱼就爱吃!是你的--鱼就不吃!”
七、水产诱食剂的制作与工艺:
    现代科技对于单一物质原料的提纯与浓缩等等,都有一些成熟的加工技术与加工工艺,这些内
容自然用不着我们在这里来做陈述。而我们所要介绍的主要是针对复方合成的一些土方法,以及在
制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目前,在水产诱食剂的产品形态上,多以粉剂为主,其次是液体,而膏状及其他形态的并不多
见。由于产品在形态上的不同,因而在其制作与工艺等方面也有区别,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些与此话
题相关的内容:
①、萃取问题:
    在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然药物,而在天然药物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
于植物。从医学的角度看,植物药是以植物的整体或部分以治病为目的的医药品,所以,人们也习
惯于将植物药称为天然药物。在水产诱食剂复方的配伍中,如果需要有某种专一植物的活性成分或
者是植物的提取物时,那么就需要通过提前采集来做出充分的准备,而采集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要讲
的萃取。萃取是完成对某些物质的采集的手段之一,萃取也可以被看成是提纯和浓缩化合物的手段
之一,即通过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萃取有两种方式:一是溶
剂萃取,是用溶剂分离出液体混合物中的某种组分,也叫液液萃取;二是固液萃取,是用溶剂分离
出固体混合物中的某种组分,叫做浸取,而浸取也正是我们在水产诱食剂的制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手
段。
a、萃取的原理:当物质原料被置于溶剂中时,由于溶剂的渗透作用,可使溶剂逐渐穿透物质原料
的外壁而浸入到物质原料的组织结构内,然后开始溶解物质原料组织结构内的可溶性物质,这时的
溶剂就会形成物质原料内外的浓度差,于是,处在物质原料组织结构内的浓溶液就会不断的向外扩
散,而处在物质原料外部的原溶剂也会不断浸入到物质原料组织结构内,直到物质原料组织结构内
外的溶液浓度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时为止。
b、溶剂的分类:常见的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水是一种
最常见的极性溶剂,有些物质原料中的组分亲水性的成分高,例如:无机盐、糖类、鞣质、氨基酸
、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等,这些组分很容易会被水溶出;乙醇(酒精)、甲醇(
木精)、丙酮等属于亲水性有机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
能够和水任意混合。在有些物质原料中的组分中,除了部分亲水性的成分如:蛋白质、粘液质、果
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以外,大多组分都能在乙醇等亲水性有机溶剂中溶解;石油醚、苯、氯仿、
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高脂溶性溶剂通常为含碳量较高的有机物,包
括烃、酯、醚、醛、酮、酚、醇、酸以及芳香系和杂环系等等。在天然药物原料中,挥发油含量较
为丰富的有侧柏、厚朴、辛夷、樟树、肉桂、吴茱萸、白芷、川芎、当归、薄荷、丁香、紫苏、藿
香、茴香、当归、芫荽、艾叶、茵陈篙、苍术、白术、木香、橙、桔、花椒、樟、肉桂、生姜、姜
黄、郁金香等等。挥发油也称精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挥发油
属于一种混合物,大部分的挥发油都具有香气,其组份也比较复杂。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
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则水溶性略小。挥发油的萃取除了利用亲脂性有机溶剂的
浸取外,还可以采取蒸馏、压榨、吸附等方法。
c、溶剂的选择:绝大多数的天然药物原料都具备有三种溶性,即:水溶性(熬汤药)、醇溶性(
泡药酒)和脂溶性(榨油),物质的溶性是由物质的组分所决定的。从所萃取的有效成分来看,很
多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既可以溶于水,也可以溶于适当浓度乙醇中。有些脂溶性的物质难溶于水
,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和脂肪油中。但乙醇浓度越小,挥发油所被溶解的量也就
越少。水的本身既是溶剂也是氧化剂,药液以水为载体的话,会很容易因氧化而变质。如果单从保
质的角度考虑,以醇为载体要比水好的多。再加上乙醇对以上三种溶性的物质不但都能起到一定的
溶解作用,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因此,市面上才会出现
种类繁多的药酒,而药水和挥发油却相对少见。另外,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有机
溶剂中溶解度就相对很大,所以,用有机溶剂提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原料,就成了萃取中最常见的
一种手段。
    在选择溶剂时,必须要了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结构,也就是说要根据物质原料的结构以及溶
解性,来选择对物质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在一般情况下,极性物
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相反,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而难溶于极性
溶剂中。物质往往易溶于与其结构相近的溶剂中,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相似相溶”的原理。
    另外,还要核实溶剂与溶质的特性,溶剂与溶质之间不能产生化学反应,以预防和避免在使用
时发生意外或危险等。
d、分配的定律:当两种不相溶的溶剂混合在一起时,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例如:水和乙酸乙酯;
如果将水和乙酸乙酯混合在一起时,因各自的比重不同,乙酸乙酯会浮动在水上。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将乙酸乙酯称之为上层液相;而可以将处于乙酸乙酯溶剂下面的水称之为下层液相。假如
我们将某种物质原料置于水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时,物质原料就能够分别溶解于这两种不相溶
的溶剂中,由于物质原料存在着不同的溶性偏差,从而导致物质原料在水和乙酸乙酯这两层溶剂中
的溶解度也各不相同,溶解度这两层溶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我们用CA来表示物质原料在水中的量
浓度;用CB来表示物质原料在乙酸乙酯中的量浓度。用公式表示的话就成了:CA/CB=K ,K 是一个
常数,也被称为“分配系数”。物质原料在水和乙酸乙酯有着不同的K 值,K 值越大,表示该溶质
在水中溶解度愈大,K 值越小,表示该溶质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愈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如
果某种物质原料溶解在水和乙酸乙酯(或任何两种既同时存在又互不混溶的液体)中,当溶质在这
两种溶剂中达到平衡之后,该物质原料在两种溶剂中的浓度比就会接近这个常数。
    在实际的萃取操作中,很少采用混合溶剂来对物质原料实施萃取,比较常见的还是使用单一溶
剂实施萃取的方法。不过,使用混合溶剂有时倒也能够弥补使用单一溶剂在实施萃取时的不足,我
们还以用水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来说明一下:如果当发现某些物质原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酸乙
酯中的溶解度时,那么可以把物质原料连同水的混合物拿来与乙酸乙酯混合,通过分层后,物质原
料就存在于乙酸乙酯的溶剂之中了。
    不过,即使采用混合溶剂来对物质原料实施萃取,也未必就能够把物质原料中的所需成分完全
萃取出来,因为仅仅通过一次萃取的过程是做不到的,要想物尽其用就必须要经过一个反复萃取的
过程。
e、萃取的方法:
    因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所以,在浸取工艺上也就出现了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
两种方法,也叫水醇法和醇水法。水醇法是用水提取,分次加入乙醇,逐步提高醇浓度,将高分子
杂质沉淀析出;醇水法是用乙醇提取,加水以除去水不溶性杂质。水醇法和醇水法都是以改变水和
乙醇的比例为手段,从而使不同成分沉淀析出;二者的前后顺序相反,但工作原理却是相同的,都
是将天然药物放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利用天然药物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
其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浸取,天然药物原料中绝大部分的有
效物质就都被提取出来了。
    我们平时最基本的操作如熬汤药或泡药酒等行为,都属于单级浸取。这种浸取方法所能达到的
有效物质的浸取率较低,为了避免天然药物原料的浪费,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最大限度的提高
有效物质的浸取率:
⑴、多级浸取:先将天然药物原料用浓度较低的乙醇提取,然后更换浸液,再将天然药物原料移至
浓度略高的乙醇中提取。以次类推,逐级浸取。一直到用浓度较高的乙醇提取后,再将前后所有的
浸液一同用水以除去水不溶性杂质。
⑵、流动浸取:先将天然药物原料用水提取,在达到预定的用时后更换浸液,再将天然药物原料移
至新更换的水中提取。以次类推,逐次浸取。经若干回合后,再将前后所有的浸液一同用乙醇析出
高分子杂质。
    以上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工业萃取常用的流程演变而来,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土法上马也
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另外,中医对中草药成分的提取方法也可以借鉴,如:浸渍法、渗漉法、煎煮
法、回流提取法以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等。
②、饱和问题:
    饱和泛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最高的限度。水产诱食剂的产品有很多都是液态的,那
么,液态的产品在制作中就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溶质的饱和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一定温
度和压力下,包括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溶液中所含有溶质的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时,溶质就不会
再继续溶解。因为溶质在有限量的溶剂或水中是不可能做到无限量溶解的,所以当溶剂或水达到饱
和状态时,就会致使溶质沉淀,从而产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还要再补充一句: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溶
质一般指的是固体物质。
a、溶液:水与乙醇都可以被用作于溶剂,由于水与乙醇在本质上存在着的区别,所以会对溶剂的
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便是溶剂的区别。而溶剂的区别并不等同于溶液的区别,溶液的区别指的
是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大小。在溶液中含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相反的便被称为稀溶液。而浓溶
液不一定就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但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相对要浓一些。那么,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呢?简单的说:当溶液
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时,便被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假如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时,便
被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还有一点:有时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大,但并不说明该浓溶
液就一定是饱和溶液;相反,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
b、溶解度:我们在前面提到了物质的溶性,也就等于是说: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出溶质的总克数。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同在1kg 的溶剂中,某些物
质已经全部被溶解了,而溶液却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还有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有些物质尚未被完
全溶解,但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那么,达到饱和状态溶液中所含有的物质溶解量,便是该物
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某些物质的有效药用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剂性质有关,根据物质
中的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相对较大的溶剂,以便更顺利地将有效
成分从物质结构中溶解出来。
    为了提高某些物质原料的溶解度,一般会选择使用酸性溶剂或碱性溶剂。使用酸性溶剂可使生
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使用碱性溶剂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以及酚类等成分溶出。
    然而,有时为了提高萃取的效果,也会刻意降低物质原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例如在溶剂中加
入适量的电解质(如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这种利用电解质来降低物质原料的溶解度的做
法,通常被人们称之为“盐析效应”。
c、溶解性: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被溶解到溶剂中的物质溶解量也不同
,按照物质被溶解后的溶解量来衡量物质的溶解性,大致可分出四个等级:即在摄氏20度时,在10
0g的溶剂中,物质被溶解后的溶解量大于10克的为易溶;在1-10克之间的为可溶;在0.01-1克之
间的为微溶;小于0.01克的为难溶,等等。
d、溶解量:我们所说的溶解量只是个简称。物质被溶剂溶解后能融合于溶剂中的,被称之为溶质
;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占有的定量,则被称之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溶解量全称应该是溶
质的质量分数。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假如我们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那么首先就需
要学会计算出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然后才可以根据所需来适量添加或削减溶剂。
    我们知道: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那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等于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③、分解问题:
    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天然药物原料在通过加热、通直流电或添加催化剂等方
法,可以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比较简单的物质。在对有效物质的提取方面,分解与萃取虽然有些
相似的地方,但却不是一种概念。萃取是要把有效物质从其他杂质中提取出来;而分解不但是要把
有效物质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分解反应,从原有的物质能够得到新的物质,如
衍生物、衍生品等等。
a、代谢:代谢是生物在体内对某些物质所进行分解的一种形式。代谢主要有两个过程,即分解代
谢和合成代谢,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被归纳为代谢途径。另外,在代谢的过程中还会体现出四个
主要的作用,即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如果详细讨论起来,那就是另一门
课程了,而在这里对此有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我们重点要了解的是水产诱食剂与代谢的关系!
    有些水产诱食剂的原料并不是天然就存在的,如果想得到这些原料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提取
手段,而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也是提取原料的手段之一。例如:以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基团的
供体,利用甲基转移酶在苯丙烷代谢途径中所起到的催化作用,使咖啡酸甲基化,这样我们就可以
得到我们所需要的阿魏酸了!
b、水解:通过水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使水中的氢原子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加到另一部分
,从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人们通常把这一反应过程称之为水解。水解反应是中和或
酯化反应的逆反应。说是水解,但仅仅用“水”是很难做到“解”的,因为受到被水解物的性质所
限,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水解,有时需要在水解剂中加些碱或酸,常用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
氧化钙、亚硫酸氢钠、稀酸或浓酸等等。
    典型的水解有以下四种类型:卤化物的水解、芳磺酸盐的水解、胺的水解和酯的水解。目前应
用较多的是有机物的水解,主要生产醇和酚;而在水产诱食剂的制作中,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针对
酯类的水解。因为脂类物质在水中的水溶性很差,没有水溶性的物质几乎不会产生味道!这就等于
已经关闭了一条诱食的通道。另外,由于脂类物质在水中存在着明显的比重差,使其所含有的诱食
因子不是朝着四周散开,而是向上浮动!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诱食因子的辐射范围,也从而影响了
诱食作用的最大化发挥!通过水解作用,脂肪可以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有关脂肪酸的诱食话题我
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至于甘油,则可以进入糖酵解途径,通过β- 氧化被分解并释放出乙酰辅
酶A ,而乙酰辅酶A 也是一种很有使用价值的水产诱食剂的原料。
    再有,对于蛋白质的水解也是应用比较多的,在某些水产诱食剂的产品说明中,我们经常可以
看到含有水解动植物蛋白的字样。蛋白质通过在酸性、碱性以及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从而可以生
成多肽,但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大约有20余种,天然蛋白质水解的
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c、发酵:发酵是指在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代谢功能下,使一些有机化合物得到分解的一个生物
化学反应过程。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26-28 摄氏度之间,最高不超过30摄氏度;湿度在85% 左右最
为适宜。这里所说的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指氧化降解,所以,人们有时也把发酵的过程称之为生物
氧化。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发酵的工艺上还分有流加批量发酵和连续发酵等形式。流加批量发酵就
是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
连续发酵是需要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且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另外,环境也是影响代谢产物的一个重
要原因。例如: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会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缺氧的条件下,
可以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除此以外,在其他的特定环境下,酵母菌还能用于生产有
机酸、提取多种酶等等。发酵的类型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的介绍了。
    在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中,有很多物质都是通过发酵而获得的,如乳酸、甲酸、乙酸、琥珀酸、
柠檬酸等。当然这些都是已知的了,那不知道的呢?我们利用发酵的原理,将来可以获得多少未知
的水产诱食剂的原料?这谁也说不清楚!一切皆在实验中------
④、化合问题: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物质融合在一切,使其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其过程必定会发生某些
化学变化,如氢与氧化合而成水。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这种化学变化叫做化合反应。根据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其中一部分反应被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而还有一部分被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经过化合反应所生成的化合物种类可多达一千多万种,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四个大类,即有机化合
物、无机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我们常说的有机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含有碳氢键的
,如糖类、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等;而无机化合物则是没有有碳氢键的,如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离子化合物一般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如氧化钠等;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也就
是以不同种类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最典型的就是水。
    有机化合物是水产诱食剂原料中最常见的,如氨基酸等。氨基酸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
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是由不同的α—氨基酸,通
过肽键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通过氨基酸与氨基酸的化合从而生成肽或蛋白质,是一种不常见的
同类化合反应形式。而常见的化合反应形式则是不同类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
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等。对于水产诱食剂原料的获取,
以及在水产诱食剂的研制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类似的化合问题,因此,多了解一些有关化合
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⑤、混合问题:
    混合与化合是有区别的,化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物质融合在一切,而不是混合在一起
!混合在一起的叫做混合物,我们前面所讲的溶液就是典型混合物,溶液中既有溶剂也有溶质,但
二者最终并没有达到固定的组成,所以我们不能把溶液叫做化合物。我们再举个例子:糖溶于水;
化学变化是将原有的化学键断裂,从而组成新的化学键。糖由颗粒状变为溶解在水中之后的分子状
,这种变化并没有涉及物质的本质变化,糖还是糖!只是糖的这种物质在状态上起了变化而已,所
以说糖溶于水是一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形式!而与化合无关!
    混合问题只会出现在液体与液体之间的配伍上,例如:乙醇与己酸;当将乙醇与己酸融合在一
起时,会因为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差异而在溶液中产生隔层。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两种物质完美的结合
在一起呢?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混合问题!
a、溶合:二甲基亚砜一种氢键破坏剂,因其对大分子的变性作用,可与许多有机溶剂及水互溶,
诸如:水、乙醇、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氯仿、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恶烷和芳烃化合物等
大多数有机物,因此被誉为“万能溶剂”。使用适量的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便可将乙醇与己酸轻
松的融合在一起了。但二甲基亚砜与酰氯类物质接触时会发生激烈的放热分解反应,如:氰尿酰氯
、苯酰氯、乙酰氯、苯碘酰氯、亚硫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等,所以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
b、乳化:将一种液体混合到另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体之中,这个过程就叫乳化。为了使两种或两
种以上互不相溶的液体能均匀地混合到一起,有时需要利用某些物质来调节或改变其液体的溶解度
,这类物质被称之为乳化剂。烷基苯磺酸钠就是一种常用的乳化剂,也叫常规乳化剂。常规乳化剂
需借助外力搅拌作用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油与水;在油与水中加入适量的烷基苯磺酸钠后,如果
不加以搅拌,那么油还是油、水还是水、烷基苯磺酸钠还是烷基苯磺酸钠,呵呵,这回又多了一个
隔层!最近新出现了一种纳米除油乳化剂,如果将其加入到油与水中的话,几分钟后就开始发生反
应,最后会形成非水非油的乳液,根本用不着再加以搅拌,真是不错!
⑥、熔点问题:
    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时,人们常常会往公路的积雪上撒些盐,这是因为饱和食盐水的熔点
可下降到约-22 摄氏度,也就是说:只要温度高于-22 摄氏度,盐就可以使冰雪熔化!不同的物质
及不同的纯度有不同的熔点,熔点是指某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也可以认为是该物质固
、液两相可以共存并处于平衡的温度。例如:水;水的熔点与凝固点都是0 摄氏度,当温度在0 摄
氏度时,水和冰是可以共存的,而这种共存的状态可以长期保持稳定。水由液态到(冰)固态的转
换叫做凝固,这时的温度值就被叫做凝固点;而冰由固态到(水)液态的转换叫做熔化,这时的温
度值就被叫做熔点。虽然看上去好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二者在温度的数值上却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同一中物质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是一样的!
    虽然从理论上讲,熔点等同于凝固点,但也有些物质到了凝固点却可以出现不凝固的现象,例
如甘油、二氧化硅、氧化硼等;这些物质在液态时极为粘稠,当冷却到凝固点时其分子不易定向排
列而结晶,从而会继续保持液态,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过冷现象”。
    有很多水产诱食剂的产品是液体的,而液体中所含有的物质种类以及溶质分数也是多种多样的
,除非该液体本身就是一种单一物质的诱食剂,否则的话,在该液体的制作时就难免会遇到物质与
物质之间的融合问题。我们在上一节已经对融合做了一些介绍,融合不完全等于就是化合!那么,
融合在什么情况下会等于是化合呢?这就与所要相融物质的熔点有关了!
    甜菜碱在加热至310 摄氏度左右时会分解,并释放出三甲胺;柠檬酸加热至175 摄氏度时左右
会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水产诱食剂的原料中,还有很多类似于甜菜碱或柠檬酸这样的有
机化合物,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都有可能分解成出多种产物,并有可能与酸、碱、甘油等物质发
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以,我们在进行物质原料的融合之前,对所使用的物质原料的特性应该具
有充分的了解,以避免将融合转换成化合!相反,在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原料进行化合时
,也应该避免将其转换成融合!到底是融合还是化合?最终将取决于物质原料的熔点与温度。
八、水产诱食剂的常用原料简介:
    在本文前面的内容中,我们提到了很多可以用做水产诱食剂的物质原料,虽然有些物质原料大
家都比较熟悉,但对于经过我们研究所得出的一些新的作用机理,您就未必了解的那么多了!袜子
是穿在脚上用的,非拿来当手套那它肯定就是不好用!对于水产诱食剂的物质原料的使用也是这个
道理,如果按照最新的研究理论对一些物质原料的作用机理作出重新的定位,那么,相同的物质原
料就会因不同的使用方法而得到不同的诱食效果。下面我们重新罗列一下,顺便再补充介绍一些尚
未提到的物质原料:
①、激酶类:
    对于动物类嗅觉的阐述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解读鱼类及水产动物对物
质的认知与感受,自然也会因此而改变过去对一些相关的物质原料的使用定义,这就需要我们在阐
述新的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对某些相关的物质原料做出新的认知!以前,我们不清楚鱼类及水产动
物是如何来感知和辨别某些物质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它们对某些物质的感知途径其实就是一
种酶促反应!那么现在看来,与它们这种酶促反应能够对上号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激酶类
的物质原料。
a、维生素:很久以来,维生素一直被人们当作营养物质使用,但实际上,维生素也是一种激酶类
的物质原料!因为有很多种辅酶和辅基都来自维生素或在结构中含有维生素的物质,例如:
⑴、焦磷酸硫胺素是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辅酶,来自于维生素B1(硫胺素);
⑵、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是糖代谢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种重要黄素辅酶,黄素单核苷酸是黄素蛋白的
辅基,均来自于维生素B2(核黄素);
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是脱氢酶的辅酶,均来自于维生素PP(尼
克酸);
⑷、乙酰辅酶A ,来自于维生素B5(泛酸);
⑸、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糖原磷酸化酶和脱羧酶的辅酶,来自维生素B6(吡哆素);
⑹、羧化酶的辅酶,来自于维生素H (生物素);
⑺、四氢叶酸是传递一碳单位的辅酶,来自于维生素B9(叶酸);
⑻、钴胺酰胺是甲基转移酶的辅酶,来自于维生素B12 (氰钴胺);
⑼、甲基萘醌是乳清酸反应酶的辅酶,来自于维生素K2,等等。
    可以这样说:维生素B 族全是辅酶!所以,在水产诱食剂的产品中常常能看到有维生素B 族的
身影。
b、三羧酸:三羧酸是一种有着三个羧基的酸类化合物,如柠檬酸等。柠檬酸是通过三羧酸循环中
合成出来的一个三羧酸产物。
c、糖是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也叫碳水化合物,主要分为单糖和双糖。葡萄糖是一
种多羟基醛的单糖,在无氧的情况下,葡萄糖可以被分解生成乳酸或乙醇,还可以通过糖酵解途径
被分解为丙酮酸;乳酸也可脱氢生成丙酮酸,而丙酮酸也可以在无氧或无线粒体条件下加氢还原为
乳酸。活性多糖是由醛基和酮基通过苷键连接的高分子聚合物,多糖的品种很多,例如有:真菌多
糖、枸杞多糖、香菇多糖、黑木耳多糖、海带多糖、松花粉多糖、纤维素、几丁质、葡萄醣胺、乙
酰葡萄醣胺淀粉和糖原等等。我们在前面介绍过几丁质,几丁质在强碱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脱乙酰
几丁质和乙酸;脱乙酰几丁质在浓盐酸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葡糖胺和乙酸。以上这些单糖和双糖(
包括衍生物)也都是激酶类的物质原料!
d、脂肪酸: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长烃链的羧酸化合物。人们通常把含双键
的脂肪酸叫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深海鱼油中的主
要成分,属于n-3 族脂肪酸;另外,通常把不含双键的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品种很多,我
们常用的有:羊油、乙酸、丙酸、丁酸、己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等等。
e、氨基酸:氨基酸的品种很多,在其结构的特点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所以,在相同
的代谢途径中会产生不同的代谢方式。某些氨基酸如异亮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等,在分解代谢的
过程中也有丙酰辅酶A 生成。丙酰辅酶A 经过羧化反应和分子内重排,可转变生成琥珀酰辅酶A ,
也可经草酰乙酸异生成糖。氨基酸除了可以合成蛋白质以外,还可合成其它含氮物质,如嘌呤、嘧
啶等。氨基酸的品种很多,其诱食作用也是参差不齐。
f:复合酶:酶的本身就是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复合酶指的是由多种酶组成的混合物,其
常用的品种有: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等。
g、动物性原料及提取物(液):鱼粉、虾粉、乌贼粉和贻贝粉等。
h、中草药:蜂蜜、蜂房、僵蚕、蝉蜕、海马、桑螵蛸、海螵蛸、麝香、燕窝、鹿茸、地龙、紫河
车、牛黄、犀牛角和穿山甲鳞片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之外,还有:泛醌:又称辅酶Q ;谷胱甘肽:是乙二醛酶及顺丁烯二酸单酰乙
酰乙酸异构酶的辅酶;a-硫辛酸:是丙酮酸脱氢酶和甘氨酸脱羧酶的辅酶;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
辅基,等等。这些也都很不错是激酶类的物质原料!
②、甲基供体类:
    引用一句生物化学中的术语:在代谢反应过程中提供甲基给受体的有关化合物,即为甲基供体
。有关甲基供体对鱼类及水产动物的诱食机理,我们在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下面介绍一下与其
相关的物质原料:
a、乙酰辅酶A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是良好的甲基供体。
b、叶酸是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叶酸通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起作用
,四氢叶酸是传递一碳单位的辅酶,其中包括甲基的转移和脱羧,所以也是甲基载体。
c、蛋氨酸首先要从三磷酸腺苷接受腺苷基,转变成S-腺苷酰甲硫氨酸后,才可以进行甲基转移。
d、甜菜碱是一种从甜菜中发现的生物碱,甜菜碱不能直接将甲基转移给某些物质,但可以使高半
胱氨酸再甲基化从而生成蛋氨酸,再由蛋氨酸转变成S-腺苷蛋氨酸并发挥其甲基供体的作用。
e、胆碱是一种强碱性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既是乙酰胆碱的前体,同时也是磷脂酰胆碱的重要组成
部分。胆碱本身并不起甲基供体作用,也是先完成其合成磷脂和乙酰胆碱的功能之后,再将甲基转
移给高半胱氨酸生成蛋氨酸,最后同样要由蛋氨酸转变成S-腺苷蛋氨酸并发挥其甲基供体的作用。
f、DMPT(二甲基-β-丙酸噻亭)是一种带有羧乙基的含硫化合物,DMPT分子上的二甲基硫醚--基
团,具有甲基供体的功能。
g、氧化三甲氨是三甲胺形成的氮的氧化物,它的化学结构与甲基供体胆碱、甜菜碱和S-腺苷甲硫
氨酸等有些相似,也是甲基供体。
h、甲基钴胺是由四氢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形成蛋氨酸的中间代谢物。
i、二甲基硫醚具有独特腥味,是合成二甲基亚砜的主要原料,既是甲基供体,也可以用作溶剂。
j、二甲基亚砜是一种脂肪烃类的含硫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有机溶剂,同样也是甲基供体。
③、食性类:
    给予鱼类及水产动物新的食性定义,也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之一。在过去没有这种概念的时候
,很多与其相关的物质原料基本上都被用作于呈味类。因为酸与臭是使饲料在气味与味道上趋向鱼
类及水产动物食性的两个主要途径,所以在过去才会被人们认定为是属于呈味类的范畴。但自从我
们发现了动物类嗅觉的作用机理之后,才知道鱼类及水产动物对物质原料的感知凭借的并不单纯是
嗅觉与味觉!抛开某些物质原料所呈现出的气味与味道这个层面看,其物质原料本身的成分同样具
备一定的诱食作用。那么现在看来,食性类的物质原料应该是介于激酶类与呈味类之间,甚至还囊
括了抗应激类的一些物质原料,从而也展现出某些物质原料的作用多重性。
a、果酸:果酸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各种有机酸,是存在于多种天然水果或酸奶中的有效成分。包含
甘醇酸、葡萄酸、乳酸、苹果酸及柠檬酸等等。作为水产诱食剂的常用原料有:
⑴、甘醇酸是分子最小的果酸,也是制作乙二醇、乙醇酸薄荷酯和乙醇酸奎宁酯的原料和酒石酸的
代用品;葡萄酸也叫酒石酸,是一种羧酸。葡萄酸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酸味剂,也可以作为抗氧化剂
使用。
⑵、乳酸是一种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乳酸的酸味温和适中是一种天然发酵酸。
⑶、苹果酸是一个二羧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之一,具有酸度大、味道柔和、滞留时间长等特
点。苹果酸在脱氢酶的催化下可得到草酰乙酸,这又涉及到了三羧酸循环。
⑷、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体之一,它与乙酰辅酶A 缩合生成柠檬酸。
⑸、柠檬酸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酸性调味剂。柠檬酸在一系列氧化脱羧反应
后可生成琥珀酸。
⑹、琥珀酸是一种二羧酸,也是三羧酸循环其中的一分子。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氧化成为延胡
索酸。
⑺、延胡索酸也叫富马酸,是最简单的不饱和二元羧酸。
⑻、丙酮酸是一种α- 酮酸,是苹果酸和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作用下转变生成的
。丙酮酸可以通过乙酰辅酶A 和三羧酸循环使糖、脂肪和氨基酸之间互相转化,是这三大营养物质
在代谢联系中的重要枢纽。
b、脂肪酸: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对脂肪酸作了概述,下面再把常用的品种罗列一下,排名不
分前后,按名称笔画为序:
⑴、乙酸:乙酸是饱和羧酸的一种。因为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又称醋酸。乙酸具有强烈的刺激
性,但它却是一种弱酸。
⑵、丁酸:丁酸是是短链脂肪酸的一种。丁酸为弱酸,一般被用于制取各种分子质量相对小的酯类
,如丁酸甲酯,因带有宜人的香味和味道,所以也被用作食品添加剂。
⑶、己酸:也是饱和羧酸的一种。己酸带有羊膻的气味。
⑷、丙酸:丙酸同样是饱和羧酸的一种。丙酸带有刺激性气味,用途广泛,可用于酯化剂、乳化剂
、防腐剂以及食品香料等。
⑸、月桂酸:月桂酸是一种饱和直链脂肪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调味剂。
⑹、阿魏酸:阿魏酸属于一种羟基苯丙烯酸,是桂皮酸衍生物之一。
⑺、肉豆蔻酸:肉豆蔻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增香剂。
    因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都是生产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原料,而表面活性剂又恰恰是酶的抑制剂,因
此,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都不宜与激酶类的物质原料一同使用。
c、植物性原料及提取物(液):海星花、泰坦魔芋、狗蛇头菌、星头鬼笔、大王花、海宇、臭百
合、东方臭嵩、鸡矢藤、臭草和尸臭花等。
d、中草药:阿魏、胡椒、榴莲、灵草、鱼腥草和紫河车等。
    以上这些物质原料既属于食性类,同时有些也可以作为呈味类的原料使用。
④、抗应激类:
    鱼类及水产动物在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包括主动或被动地吃了不该吃的东西,都会造成身
体的不适,而这种不适会表现在很多方面,统称为应激综合症。抗应激类的物质原料对鱼类及水产
动物的这种应激综合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及缓解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抗应激类的物质原料就是鱼药
或者是兽药!一定要把这个概念搞清楚!
    反正一说到抗应激就会联想起中草药,咱也不回避了,在中草药中的确有些品种具备抗应激的
功效,例如:麻黄、黄连、洋金花、苦参、汉防己、马钱子、乌头、山楂、黄柏、辣蓼、大蒜、松
针、大黄、陈皮、柑桔、甜橙、黄芪、胡椒、山药、枸杞、洋葱、黄岑、柠檬、细辛、辛夷、甘草
、筚拨、五倍子、桉叶、乌桕、松针、板蓝根、菖蒲、苦参、丹参、杜仲、山栀子、柴胡、党参、
苍术、藿香、生姜、龙胆草、金银花、刺五加、熟地和当归等等。
    抗应激药物种类繁多,其发挥抗应激的作用机理也各有不同,除了中草药以外,我们在前面介
绍过的一些物质原料也都具有这样的功效,例如:糖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生物碱
类、有机酸类以及一些电解质和矿物质元素等等。我们选择一些常用的排列一下:
a、糖类:葡萄糖、活性多糖、几丁聚糖等;
b、维生素类:维生素C 、维生素E 和维生素B 族系列等;
c、氨基酸类: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牛磺酸、谷氨酰氨、γ-氨基丁酸等;
d、脂肪酸类:a-硫辛酸等;
e、生物碱类:粉防已碱、甜菜碱等;
f、有机酸类:柠檬酸、苹果酸、腐植酸、延胡索酸等;
g、电解质和矿物质元素:贝壳粉、石粉、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有机镁、硒、锌
、吡啶羧酸铬等;
h、合成物类:虾青素、杆菌肽锌、氯丙嗪、水杨酸钠,等等。
⑤、呈味类: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气味或味道上都比较有杰出贡献的一类物质原料,呵呵!挥发性差的物质
肯定不在其列。呈味类的物质原料有两种用途以及两个发挥其作用的途径,其中的两种用途:一是
在气味与味道上,尽量模仿符合鱼类及水产动物食性的原生态食物;二是提高饲料自身的呈味度,
以便使其超越水体呈味度而进入鱼类及水产动物的嗅觉与味觉的感知阈值之内;另外,两个发挥其
作用的途径是分别针对鱼类及水产动物的两个感知器官:嗅觉与味觉。体现在饲料上的就是气味或
味道,那么,在这两个方面能够建功立业的都有哪些物质原料呢?请往下看:
a、气味类:至于气味到底有多少种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只关心在水产诱食剂中能够发挥作用的气
味,这主要有香味、腥味、鲜味和臭味。可以产生这些气味的物质原料既有天然的,也有经过人工
合成的,例如:
⑴、香味:香兰素、香豆素、顺式甲基异丁香酚、辛醛二甲基缩醛、羟基香茅醛二甲基缩醛、乙基
麦芽酚、麝香酮、香叶烯、氢化松香酸甲酯、谷氨酰胺、乙酸己酯、乳酸乙酯以及具有各种香型走
向的香精等;
⑵、腥味:氧化三甲胺、甘氨酸、琥珀酸钠和二甲基硫醚等;
⑶、鲜味:肌苷酸二钠、鸟苷酸钠和谷氨酸钠等;
⑷、臭味:丁酸和己酸等。
b、味道类:在酸、甜、苦、辣、咸、鲜、涩等这些基本的味道中,酸与甜是在水产诱食剂中被利
用最多的两种味道:
⑴、酸味:酸味是一种基本味,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所有含有酸味成分的物质都可以使用;
⑵、甜味:在碳水化合物中,羟基越多的味道就越甜。蛋白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纽甜、山
梨糖醇、麦芽糖醇、甘草酸苷和甜菊苷等。
⑥、其他异类:
    这仅仅是个小标题而已。(上当了吧?呵呵!)
    我们综合介绍了与鱼类及水产动物的敏觉、嗅觉和味觉相关的内容,虽然用了不少篇幅,但从
总体上给人的感觉似乎还是不太完整,这主要是因为少了与鱼类的侧线、视觉和触觉等相关的内容
,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可以产生氧气的过氧化钠、可以发光的碳酸酐
酶等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原料。以后一旦有了这些方面研究心得,咱们再另作议题来探讨!
    另外,还有些具有一定诱食作用的物质原料,因为可能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以及会污染环境,
在此就不做介绍了!同时也呼吁大家共同来抵制使用!
九、水产诱食剂与垂钓:
    垂钓与水产养殖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而水产诱食剂的出现则使垂钓与水产养殖似
乎有了某些联系。水产诱食剂原本是为了提高鱼类及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摄取量而研发的,但由于种
种原因,水产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业的普及运用始终是缩手缩脚、停滞不前,然而却出乎意料的在垂
钓界发扬光大、踵事增华!时至今日发展的仍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虽然我们不好意思说这是一
种讽刺,但终究还是难以掩盖这令人满面羞涩的尴尬现状!不过,有垂钓界的认可与需求总比没有
的要好,这对乐衷于搞水产诱食剂研发的人员来说,勉强也算是一种安慰!无奈之余,大有“不堪
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之感慨!
①、追本溯源: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经历17代31王。商纣王是商代的最后一位帝王,
名曰: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他的正式的帝号,而是周人因他“残又损善”故而给
他起的谥号。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纣王与周武王大战于牧野,因兵败而自焚于鹿台,商朝就此灭
亡。周武王,名曰:姬发,是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在位13年,
因死后谥号为“武”,故史称周武王。周武王继承王位之后,谨遵其父遗志,以吕尚为师,集诸侯
八百,经过牧野大战之后,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后建都于镐京,改国号为大周,史称西周。吕
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吕是姜子牙的氏,过去讲究姓氏之说,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
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
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据《通志. 氏族略》记载:在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
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姜子牙生于公元前1156,死
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 岁。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后来被人俗称为姜太公。在姜子牙
年近半百之龄时,正赶上商纣暴虐,得知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本有意想去帮助文王,但苦于互不
相识,担心难获文王赏识,于是便在文王回都途中必经的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尚自言
曰:“负命者上钩来!”,其实这是一个暗喻,他之所以出此奇招就是想引起文王的注意,用直钩
钓鱼也不过就是在垂钓形式上设下的一个圈套。果不其然,文王见状甚感疑惑,于是主动跟他交谈
,竟发现此人可堪大用,便随即招入帐下。到了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武王推翻商纣统
治,建立了周朝。从此,一句“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吕氏春秋》有“太公钓兹泉”的记叙,民间也有“太公背泉垂钓”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整
个商代的时间应为前1556年,至前1046年,共510 年。即便从商代的末年开始算起,那距今起码也
得有3000多年了,这也就是说,垂钓可以追本溯源到3000年以前!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养殖,人类最早对池塘养鱼的记载出现在3500年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看上去
似乎要比垂钓早500 多年,但在对池塘养鱼的记载中,并没有谈及到与诱食相关的话题。然而在对
垂钓的记载中,与诱食相关的内容却屡屡出现,例如:《说文》中有:饵,粉饼也;《文选. 傅长
虞诗》中有:临川靡芳饵;《考工记. 弓人》中有:鱼胶饵,等等。对于“饵”字本义的解释是:
用来引诱动物的食物,这说明饵与诱是互为关联的。“水产诱食剂”是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一个词
汇,既然这个词汇中有“水产”二字,自然会使人联想到养殖,但远古人类是否会在池塘养鱼的过
程中使用有类似“饵”的物质呢?目前仍无从考证。那么,根据已有文献记载,我们是不是可以认
为“饵”的出现仅限于垂钓呢?如果是这样,那么诱食的起因就是为了垂钓!换句话说:水产诱食
剂压根就是为了钓鱼而研发的!即便现在可以广泛用于水产养殖,那也不过是水产诱食剂在使用与
用途上的另一种转换形式而已!嘿嘿!这样看来,为钓鱼而研发水产诱食剂也就不能太抱委屈了!
②、搏采众长:
    在古代,垂钓被看成是一种雅趣,有诗为证:庄忌的《哀时命》中有:“下垂钓於溪谷兮,上
要求於仙者。” ;孟浩然的《临洞庭》中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范仲淹的《赠方
秀才》中有:“隣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碧野的《富春江畔. 钓鱼台》中有:“遥想当年,
严子陵在钓鱼台上垂钓,鲥鱼肥鲜。”;白居易的《垂钓》中有:“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李白的《行路难》中有:“钓鱼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等等;可以说垂钓是作
为一种文化流传下来的。到了现代,垂钓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户外运动。若到了工作之余
或闲暇之时,携妻执子,背囊而出,走近青山绿水--风景美不胜收;感受生态自然--令人流连忘返
!赴亲朋好友之约、畅怀一聚,处蓝天碧水之间、放手一博!用句范仲淹的话说,那真是:“则有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其实也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垂钓,有的个别人对垂钓就不甚理解:“要说这钓鱼的人那可真是了
不起!就那么大点的小壳子,三、两个时辰也不见得能钓到一条,他就可以足足的在那儿伺候了一
天!您说他这瘾头有多大吧?!”身边有人问他:“这事儿您是怎么知道的?”他不打自招地脱口
而出:“咳!我在旁边看了一天呢!”(呵呵,这人瘾更大!)
    过去垂钓,在用饵上也颇有些讲究,民间有个关于制饵的传说就很有意思:说是要用弑猪弑鸡
的血与花生麸搅拌在一齐发酵,到了老婆开始骂人时就证明已经做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终究
还是离不开要突出一个“诱”字!不过,真正使饵在“诱”字上有所突破和发展的阶段,还是在近
几年。一个人在独自垂钓时,渔获的多少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几个人在一起垂钓时,那么渔获的
多少就显而易见了!人么,都是有好强心的,谁都不愿意充当别人的垫脚石,在积累经验与提高钓
技的同时,理所当然的还要在用饵上多下点工夫!久而久之,你来我往,“诱”在饵的比重上所占
的分量就越来越大了!所以说:诱饵的进化实际上是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到了现在您再看:渔具店里的诱食剂产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可以让您看的是眼花缭乱、目
不暇接!别的不说,单说呈味类的香型产品吧,叫什么名儿的就有:草莓香、话梅香、橘子香、凤
梨香、香蕉香、荔枝香、椰奶香、蛋奶香、酒香、果香、青梅香、薯香、酱香、玉米香、枣香、奶
香、芒果香、桂花香、桂圆香、玫瑰香、茉莉香、什锦香、冰棍香、母乳香、陆克香、千里香、五
霸香、等等;我得喘口气了!
    伴随着垂钓运动的逐年普及以及参与人数的不断壮大,与垂钓相关的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
展起来,有些原本生产食用香精的厂家也不甘寂寞地挤进身来大凑热闹!我们上面介绍的这些香精
类产品大多就是出自这些厂家的。但在水产诱食剂中,光有个“香”字还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上的
多方角力胁迫产品上的推陈出新,没有别的办法,想立足就得撇开“香”字做文章!于是乎,人们
便开始忙碌起来:翻江倒海、掘地三尺!搏采众长、为我所用!找的就是一个“诱”字!这运动搞
的,比起用在水产养殖来说,那可是要红火的多的多!
    科学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虚假!一个成功的产品需要有一个复杂的研发过程,而这个过程在
时间上有可能是很漫长的。因此,也不乏会有急功近利者,哪里受得了这种煎熬?但凡能找到与“
诱”字沾点边儿的东西就敢拿出来卖,所以,市场上不成熟的产品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其他物质
原料摇身一变竟然也成了诱食剂?!而且价格还不菲!例如:38元/Kg 的己酸,换装成20g 的小包
装后,居然可以零售卖到80元/ 瓶!(黑!真黑!)
    而且,在购买时还需当心别被算花帐,尤其是熟人,更不能大意!这不,有个当姐夫的到小舅
子开的店里去买这东西:小舅子一看姐夫来了,立马迎上前去:“这可是好东西!一瓶八十,你要
买两瓶是吗?二八一百九,这样,我吃点亏、咱凑个整数--你给二百就行了!”他姐夫一听就急了
,当时气得说都不会话:“你连算都不会帐、也出买卖做门?!什么二八一百九?你怎么不三七二
百五啊?!看在你媳妇是我姐姐的面子上,今天就不计较跟你了,不然我非一门槛子踢你脚外头去
!”(呵呵!好玩不?)
③、洞察璇玑:
    虽然水产诱食剂的品种很多,但能让渔友最容易接受的就是药酒!尤其是自己能够制作,爱好
与乐趣尽在其中!然而,如果真想泡制出一款诱食效果不错的药酒,也是需要经过一番周折的!如
果用几根火柴梗搭个小桥就能用的话,那国家还要养活那么多建筑师干什么?可千万别以为人家都
是白吃饭的!要知道那牛皮可不是吹的、火车可不是推的、罗锅可不是煨的、疤眼可不是剋的!
    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钓鱼界从来都不缺少大师!目前还就真有这种人,穿上个大师的马甲就
满处绕,一到水边,甭管认识不认识,见人就问:“喂!认识我吗?知道我是谁吗?”真是可笑!
你不就是老谁家的那个小谁吗?小样!你穿上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我最烦的就是这种人:整
天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不说,还到处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别人一说到泡制药酒,他这种人立
马就会接过话茬:“这个我懂!”(得,又来了!)
    在水边钓鱼的那可是什么人都有,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您别看人家平时孤言寡语、默
不作声,说不定哪位就是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高人!俗话说:山中藏猛虎,水边隐奇翁!总之
,但凡真正有学问的人从来都不张扬,比如说你看我什么时候张扬过?!(可等到机会了!)
    还不只是我烦,只要这种四处张扬的人一出现,估计从此以后您也就不会再去讨厌别人了!
    说来也是,既然自命不凡,倘若连药酒都不会泡,岂不是颜面无存?!如果再被别人叫上两声
大师,那又将情何以堪?!这无论如何、于情于理也是说不过去的!没别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装
懂、赶着鸭子上架!泡白酒不行就泡红酒、加白糖不行就加红糖、用中草药不行就用中成药!管它
呢!逮着谁不会泡就教谁,最好碰上个一点都不懂的--那就好办的多了!自己好为人师,反倒误人
子弟!这样泡出来的东西能好用吗?反正谁信谁上当!您还别说,再聪明的人也有犯二的时候,有
些渔友还就真会上这个当!也没看清楚桌案上供奉的是铁观音还是泥菩萨,跑过来就顶礼膜拜、烧
香磕头!等拿到东西去水边一试,这才叫苦连天、怨声载道!浪费了时间不说,把背着老婆藏的那
点私房钱一下子也给得瑟没了!(悲哀!)
    不过事后也有个别渔友对此显得心静如水、泰然自若,这还得说人家本身的素质就高,说出话
来温文尔雅、悦耳动听;给出的评价也是毫发不爽、恰如其分!你想知道人家是怎么说的吗?那渔
友说:“这叫泥马什么玩意儿啊?!”
    虽然说我对这种行为也是深恶痛绝、恨之入骨,但如果让我遇到,咱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原则,再怎么说我也会为这种人指条明道:“喂!我说你是打哪儿冒出来的?没瞧清外面的牌子
就敢进这圈儿里混?不认识字儿吧?这里是成人会馆,托儿所在对面!”
    按理说咱也不能跟这种人一般见识!不过有时候我也在想:您说逮到猴要是不耍耍,这是不是
也等于在变相的浪费资源啊?!呵呵!但愿这种人以后越少越好!
    下面说点有用的,就目前渔友们在药酒泡制中所存在的问题,经过归理之后陈述一二:
a、诱鱼效果不理想: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诱鱼那还叫什么诱食剂?这连改进的基础都不具
备,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倒重来!甭管以前是哪儿个三叔二大爷传授的方子,给他有多
远就扔多远!呵呵!最好私下扔,别叫人家下不来台。然后呢,腾出点时间来多学学理论,重新构
建一个方子,但不要一切都指望别人,最好自己来,要以自己为主,遇到实在弄不明白的再请教他
人。一来二去,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一旦出了成绩,肯定会比拣个镀金娃娃还高兴!
b、诱鱼作用发挥慢:药酒中的溶质趋向饱和,而且在使用时未经稀释。简单的说就是:在泡制药
酒时,酒少草药多!这样泡出来的药酒浓度就大,在使用时,生物碱的苦味就突显出来,而鱼类只
好等其苦味自然散尽才敢来摄食。改进的方法:一是调整草药与酒的比例;二是针对生物碱的苦味
在配伍上多动脑筋,比如提高一下甘草或香松的使用量等。另外,诱鱼作用发挥慢还与水质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能影响药酒发挥作用的水体其呈味度都偏高!药酒中所含有的物质几乎都是纯天然
的,别看药酒的浓度大,但其呈味的阈值并不一定有多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量添加些
香精以提高药酒的呈味度。
c、诱鱼作用不持久:这主要的原因就是配方过于简单,诱鱼的途径太单一,其作用一般多集中在
呈味类上,也就是说“香”的成分过多。可以对配方进行一下修改:添加一些具有其他诱食作用的
草药,例如:
⑴、具有激活酶性作用的牛黄或紫河车,因为在牛黄或紫河车中都含有与酶促反应相关的物质;
⑵、具有甲基供体作用的枸杞,因为在枸杞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甜菜碱;
⑶、具有符合鱼类食性的当归或川芎,因为在当归或川芎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阿魏酸,等等。
    另外,诱鱼作用不持久还与载体有关,载体的密度越小,其诱鱼作用的有效时间就越短。
d、温度高时诱鱼效果差:当天气的温度偏高时,水体的温度自然也会跟着升高,水体中的各类有
机化合物的反应就比较活跃,这样一来,水体的呈味度就会升高。在高呈味度的水体中,药酒是很
难发挥出效果的,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e、温度低时诱鱼效果差:药酒几乎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除非在药酒里添加了香精!改进的方法:
很简单,就是把不该加的香精去掉。香精要随用随加,切不可提前加好。
f、对诱老塘鱼效果差:这也是诱鱼的途径比较单一的一种表现,想诱到老塘鱼,就必须设法消除
鱼的警觉性!在药酒的配方中,如果所使用的物质原料都是一些常见的东西,那肯定是做不到的。
老塘鱼因条件反射会产生记忆,对熟悉的东西反而会备加小心!所以,只有出奇才能制胜。改进的
方法:在原配方中添加一、两种比较生僻的中草药,而且用量要略大,例如:
⑴、具有激活酶性作用的犀牛角或穿山甲鳞片,因为在犀牛角或穿山甲鳞片中也都含有与酶促反应
相关的物质;
⑵、具有甲基供体作用的土丁桂或梧桐(种子、花、叶、根、皮等均可),因为在土丁桂或梧桐中
也都含有一定量的甜菜碱;
⑶、具有符合鱼类食性的洋葱,因为在洋葱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阿魏酸,等等。
g、对诱伤残鱼效果差:配方中含有生物碱的物质原料匮乏,所以很难发挥出抗应激的作用。改进
的方法:在原配方中适当添加几种具有抗应激作用的中草药,这方面的素材很多,可参考前面所介
绍过的内容。
h、对诱大鱼效果差:不用说,配方中肯定缺少符合鱼类食性的中草药!鱼类的食性与其年轮有直
接的关系,年轮越长其食性的趋向性也就越强!改进的方法:在原配方中添加几种具有腐臭特征的
中草药,这方面的素材在前面也做过介绍。
    看到这里,对于药酒的泡制是不是有点感觉了?这还没完呢,有时泡药酒也需要有侧重点,比
如要泡制一款适合野钓的药酒,那就需要在诱食上以鲫鱼为目标,选择一些针对鲫鱼有特殊诱食效
果的中草药,例如:八角、山奈、茯苓、广香等;如果要泡制一款适合池钓的药酒,最好在诱食上
以鲤鱼为目标,或鲫、鲤统杀,对鲫鱼有特殊诱食效果的中草药也有不少,例如:丁香、陈皮、黄
柏、胡椒等;还有专门喜欢钓草鱼的,可选用:桂皮、土鳖、木耳、草菇等,因灵芝与冬虫夏草价
格昂贵,所以不建议使用。除了上面这几种,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生态资源泡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
药酒,总之,一切要符合您的兴趣与爱好!
    说句实话:给您一套方子,不如教会您自己如何去设计方子!因为给您的方子再好,也不能包
打天下!除非您这辈子只在一个池塘里钓鱼!地区有别、水体有异,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因此,
只有当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药酒泡制理论,才有可能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以适应各种垂钓环境的变
化!这比起您盲目的照方拿药是不是会好很多啊?!
    顺便再说一下药酒原料的配伍用量问题:我们在设计配方时,一般是以5kg 酒为限,各种中草
药的用量大致分别在10--50g 左右;这只不过是一些朦胧的参数,为的是在配料时的方便和在购买
原料时的快捷。其实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或者说可以做的更精确一些,比如说在原料的使用量上
,按每一种原料最佳的诱食结点来添加。不过这样做的话,有些中草药的用量就可能会出现小数,
例如:10.2g或20.1g等等,自己泡制药酒可以不怕麻烦,但需要采购原料时可不能这样去买,假如
您去了药店,说要买10.2g的灵草和20.1g的排草,那售货员会怎么看您?人家心里会不会这样想:
“哼!怪不得来这里买药,还真是泥马有病!”(呵呵!我可没骂您啊!)
    看完了对药酒泡制的介绍,可能有的渔友就想跃跃欲试了:“这回行了,我三下五除二就能泡
好!”恩,不错!对于您的这种勇气和自信,如果让我表态的话,那我只说一个字:很赞!
    有的渔友或许信心更足一点:“别三下五除二了,我尽量让它试不过三!”真有这本事?那让
我怎么夸您好呢?您太有才了!
    保不齐还会有更不服气的:“什么三回两回的?我一次就能搞定!”哦?真的么?您要真能一
抬脚就踢屁上,那您还不得兴奋地去跳骑马舞?!
    呵呵!不管是说三次、两次能泡好的、还是说一次就搞定的,总之都是中国好声音!
    当然,也备不住会有说风凉话的,反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其实还不只是光有个鸟什么的,
运气好的话,您偶尔也能看到会有几只怪兽出现!(幸会啊,呵呵!)虽然这些怪兽平时也和人一
起吃饭,但始终就是不会说人话!所以,您就算给它们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可这依然改变不了它
们那怪兽的本质!不过,随着地球整体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导致这些怪兽的生存空间是越来越
小、现存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目前在宠物市场基本上是买不着的,即使在民间,就算您用俩猴儿
也已经很难再换得到了!
④、物尽其用:
    现在钓鱼人所使用的诱食剂,那品种可是多了去了!在水边随便打开一个钓箱,就能倒出一大
堆小瓶子来!有时会让人看的不禁嘬舌:这得花多少银子啊?!如果您细细的去查看一下,就会发
现有很多种产品其作用都是相同的,最典型的就是香精类的各种诱食剂!
    香精类,在水产诱食剂中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呈味类,我们在前面介绍过呈味类水产诱食剂的两
大作用:一是模仿;二是提味。如果说想提味的话,随便有一种就够用了。那么模仿呢?会不会需
要这么多个品种?可以肯定地说:不需要!因为鱼类对气味的味型没有准确的偏爱,至于到底哪儿
种香型会格外引起鱼类的注意,这基本上是由环境所决定的!那有渔友就会说了:就是啊,因为我
们钓鱼要去的地方多,所以我们才准备这么多个品种!可能是我说的不够透彻,也可能是您还没有
真正能理解到,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说吧:
    蛋奶的香味是鲫鱼比较喜欢的,在一个新开发的垂钓水域里,假如使用蛋奶香精对饵料进行调
味来钓鲫鱼,一定会有不错的渔获;在垂钓期刚开始时,倘若偶尔改用其他味型的香精来调饵,渔
获便会明显的减少。这种现象通常被人们看成是:鱼偏口了、水被调了!但是,当垂钓的人日益多
了起来之后,大家都在使用蛋奶香精来调饵,慢慢的您就会发现:蛋奶香精的诱惑力不那么明显了
,而在饵料上突然改变香型的渔友,则会有意外的收获!当大家在香型上又一次蜂拥而至时,那么
这种香型就又会很快的被淘汰掉!假如在这种情况下,回过头来依然使用蛋奶香精,渔获又会明显
的多起来!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循环,其实是鱼类的嗅觉在作怪!
    过去有句话叫:“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意思是说嗅觉会出现疲劳。而鱼类对香型
在兴趣上的转变也正是其嗅觉疲劳的一种表现!在水体中,以前没有出现过蛋奶的香味,那么,蛋
奶的香味与水体自身所携带的其它气味在对比之下,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然而,一旦当水体
中充满了蛋奶的香味,那么鱼类对这种气味就会产生嗅觉疲劳!而此时倘若有其它香型的气味介入
,便自然会转移鱼类嗅觉的注意力!所以,按照我的这种解释,您预备两种不同香型的呈味类诱食
剂就足够用了!实在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搞收藏或办展览!
    下面我们再说说水产诱食剂的用量问题:不管使用哪儿种诱食剂,在使用之前您首先要弄明白
它的特性,以及适合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如果连这都搞不清楚,那就算把使用量掐的再准也是徒劳
的!一辆轿车在山地把油门踩到家能跑多快?呵呵!别追求速度了,还是先确保不翻车吧!
    一般来说,属于激酶类和食性类的诱食剂在使用时,用量多点少点关系不太大;甲基供体类的
诱食剂如:甜菜碱和DMPT,在使用上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应尽量掌握在0.3%左右;抗应激类的诱
食剂如:大蒜素的使用量要控制在0.1%以下!另外,如果是用纯中草药泡制的药酒,也会具有一定
的抗应激作用,但涉及到使用量上可就不好说了,谁知道您用的那药酒是怎么泡的?所以在使用上
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从小剂量开始,如果感觉效果不理想的话,再适量增加,也只能如此了!至
于香精型的呈味类诱食剂嘛,那要根据其产品的纯度说话了,因为有很多香精里都是添加了葡萄糖
的!总之,把饵料调到既能闻到香味而又不呛鼻子就ok了!
    钓鱼既能让人修身养性,同时也能检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的渔友在垂钓时,尤其是在人多
的情况下,总担心自己所用的饵料力道差,所以也不管什么类型的诱食剂,逮住就往死里整,什么
用量不用量的,今儿不成那就明儿再说了!打窝子也是这样,窝子料一开就是十来斤,好家伙!幸
亏您这些大球是扔到水里了,多少会产生一些缓冲,这要是砸到地上--至少也能引起几级的震幅来
!您这是跟体育老师学的吧?您这是在打窝子吗?!就您这举动,除了饵料商处变不惊、乐观其成
之外,估计没有哪儿个渔友会为您擂鼓助威、摇旗呐喊。就连早上遛弯的人看见了,恐怕都会走过
来要问您一句:“哥们,你家这鱼塘里养的啥鱼呀?”
    不过,也有在这方面比较注重节约的人,我就赶上过这么一位!一大早到了水边什么都不干,
先去踅摸窝子料,左邻抓两把、右舍来半袋,一遇到不肯给的,他立马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的数落开了:“不就是想跟你要点窝子料吗?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至于把你心疼的这样?你倒
是真会过日子,你省下这点窝子料能发财呀你?!没见过你这么抠门的!”有个渔友反驳他说:“
你怎么不用你自己的?!”他回答起来倒是挺直言不讳的:“我自己的我留着明儿用呢!”(我靠
,他更抠门!)
十、后记:
    以前有的个别人,把从我文章里学到的一些东西,变成了自己去四处炫耀的资本!不回来感谢
我也就算了,最可气的是:到了最后竟然把谁跟谁学的这个概念也给混淆了!哎!曾经有个疑惑困
扰了我若干年,一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您说这种人如果不吹牛--他真的能死吗?!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声明一下:本文自发表之日起,即归属于本人的作品之一,本人对本文拥
有无可争辩的著作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本文所采取的抄袭、剽窃等做法均属于不合法行为,本人
一律不予承认。任何转帖、收藏都不能改变本文是本人原创这一事实。我们将对无视历史、颠倒黑
白的行为表示强烈的反对和抗议!并保留及采取进一步维护的权利!
    我这个人不太会顺情说好话,在当官儿的面前不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在大款儿的面前也不
会唯唯诺诺、马首是瞻!我管你是谁呢!我的做事原则就是: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总之,你
尊重我,我就尊重你!呵呵,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老是得不到好烟抽。算了,还是说说这
文章吧:我这篇文章虽然浪费了很多纸墨,但也只能算是刚说出了个水产诱食剂的框框,离系统与
完整还相距甚远!但求尽我所能,可以如您所愿!或许会有渔友因篇幅够长而忧虑:“您把自己知
道的都说了,那将来您自己再出产品怎么办?”其实我倒并不觉得这对我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我相
信太平洋应该足够大!而且,不有那么句话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也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这篇文章
在形式上写的有些不伦不类,没瞧见过吧?这就是我首创的博士太后体!呵呵!假如有在校就读的
学生看了,一定会如梦方醒、恍然大悟:哦,原来论文还可以这么写?!其实原本我也是想把这篇
文章写的更规矩些,但考虑到要说的话太多,又不想因此去挑战读者的耐心,那也就只好边说边聊
,用插科打诨以遮掩文章的枯燥,其目的还不是为了想让您看的一气呵成、感觉别有洞天?正统与
诙谐犬牙交错、相濡以沫,这也相当于是一种配伍!扪心自问:我容易吗?!抛开那些知识层面的
理论姑且不说,隔三差五的还来段笑话给您听,坦白地说:您幸福吗?!
    问了半天怎么没有人吱声啊?唉!走了,太伤自尊了!
    警报!本文已进入系统自动消失程序!预计将在10秒钟后启动,在完成阅读、转贴以及收藏等
工作之后请马上撤离!现在开始倒计时:10、9 、8 、7 、6 ,剩下的时间由读者自己默诵------
                                 

                      (本期的讽刺与幽默到此结束--谢谢收看!)

                                                  二零一三年五月.写于唐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44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1
2#
发表于 2013-5-18 18:54:33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5-18 19:24:06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5-18 20:54:11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5-18 21:07:39 | 只看该作者
全文拜读,鹰哥又一力作,受益匪浅,流转继续拜读揣摩,期望再现力作,赐福钓友。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钓鱼人应当谨记。
其次,钓鱼的真谛,工作之余
或闲暇之时,携妻执子,背囊而出,走近青山绿水--风景美不胜收;感受生态自然--令人流连忘返
!赴亲朋好友之约、畅怀一聚,处蓝天碧水之间、放手一博!
范仲淹:“则有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钓鱼意境,何乐而不为之

[ 本帖最后由 邱子 于 2013-5-18 21:10 编辑 ]
6#
发表于 2013-5-18 23:48:55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5-19 00:19:58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5-19 01:13:14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5-19 01:18:34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5-19 01:52:1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联系|手机APP|发帖技巧|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491号|北京钓鱼网 京钓网 北京钓鱼论坛 ( 京ICP备17073438号-3 微信:bjdiaoyu-com 邮箱:bjdiaoyuⓔ163.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万柳中路28号海联在线B1层 )

GMT+8, 2024-4-26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